受贿罪的客观表现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07 18:32:49 89 人看过

(一)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职权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做出一定行为的资格,是权力的特殊表现形式。具体是指利用本人职务范围内的权力,也即利用本人在职务上直接处理某项事务的权利。利用职权为他人谋取利益而收受他人财物,是典型的受贿行为。在司法实践中,大量受贿罪是利用职权的便利条件构成的。例如,负责掌管物资调拨、分配、销售、采购的人,利用其调拨权、分配权、销售采购权,满足行贿人的愿望,而收受财物。

(二)利用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

利用与职务有关的便利,即不是直接利用职权,而是利用本人的职权或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而本人从中向请托人索取或存非法收受财物的行为。实践中,利用第三者职务上的便利,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亲属关系,二是私人关系,三是职务关系。至于前两种情况,利用的主要是血缘与感情的关系,与本人职务无关。对于单纯利用亲友关系,为请托人办事,从中收受财物的,不应以受贿论处。在第三种情况下,则与本人职务有一定关联。受贿人利用第三者的职务之便受贿,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其一,利用第三者的职务之便,必须以自己的职务为基础或者利用了与本人职务活动有紧密联系的身份便利。其二,是受贿人从中周旋使他人获得利益。根据司法实践,利用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一般发生在职务上存在制约或者相互影响关系的场合。

一、医生收红包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吗

医生收红包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2、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故意利用其职务之便接受或索取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

3、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司、企业以及非国有事业单位、其他组织的工作人员职务活动的管理制度。

4、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本罪在客观方面的重要因素,是指公司、企业以及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后者如教育、科研、医疗、体育、出版等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本人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职权以及利用与上述职权有关的便利条件。

索取他人财物是指利用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职务上的便利,主动向有求于行为人职务行为的请托人索要财物。

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是指利用组织、领导、监督、管理等职务上的便利,为请托人办事,接受请托人主动送给的财物。

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指行为人索要或收受他人财物,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或允诺为他人实现某种利益。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2日 23:1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第三者相关文章
  • 贩卖毒品的客观表现
    1、本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行为人进行贩卖毒品的行为。2、贩卖是有偿转让,但行为人交付毒品既可能是获取金钱,也可能是获取其他物质利益;既可能在交付毒品的同时获取物质利益,也可能先交付毒品后获取利益或先获取物质利益而后交付毒品。如果是无偿转让毒品,如赠与等,则不属于贩卖毒品。3、出于贩卖目的而非法收买毒品的,也应认定为贩卖毒品。贩卖不以反复进行及现实得利为构成要件,即使只贩卖一次,甚至亏本,也应构成犯罪。对多次贩卖毒品,未经处理的,毒品数量累计计算。一、团伙贩毒定罪证据有哪些要证明团伙贩毒的成立,至少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证据:一、客观构成要件方面1、主体事实三人以上固定组织、多次或者长期进行贩毒活动,并分清了首要分子和其他参加者;2、犯罪对象查到了用于交易的毒品的存在。3、行为事实存在以交易为目的的毒品于其他财物的交换行为事实,但是否盈利不影响贩卖的成立。4、犯罪结果该罪应以卖出毒品为既遂标准。
    2023-03-11
    374人看过
  • 徇私枉法罪客观方面的表现
    一、徇私枉法罪客观方面有什么表现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所谓徇私、徇情枉法,是指出于个人目的,为了私利私情,而故歪曲事实,违背法律作错误裁判。根据本条规定,徇私徇情可以表现为下列几种基本形式,即:一是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追诉。所谓无罪的人,既包括根本上无违法犯罪事实的人,又包括虽有,但依法不构成犯罪的人,还包括虽然构成犯罪但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规定依法不应追究,如犯罪已过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等的人。所谓使他受追诉,是指对无罪人本不应该进行侦查、起诉、审判等刑事诉讼活动,但为了徇私徇情,追究其刑事责任而对无罪的人立案侦查、起诉或审判。二是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所谓有罪的人,是指构成犯罪且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人。所谓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诉,是指故意包庇使其不受侦查(含采用强制性措施)、起诉
    2023-02-12
    84人看过
  • 挪用特定款物罪的客观表现
    本文主要介绍了挪用特定款物罪在客观方面表现的法律规定等一系列相关内容。挪用特定款物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挪用国家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情节严重,致使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所谓挪用,一般是指擅自将专用款物挪作他用,如用于搞经济开发项目、炒房地产、购置小轿车等违反专款专用的行为,这种他用不包括放进个人腰包的行为,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上述7种专款归个人使用的,则应以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因此,这里的挪用救灾、抢险、防汛、优扰、扶贫、移民、救济工作款物罪中的挪用,只能是擅自将上述特定的款物挪作其他公用的行为。挪用的对象必须是救灾、抢险、防汛、优扰、扶贫、移民、救济工作等七项款物,如果是挪用其他的款物,则不能构成本罪。1962年3月原内务部、财政部联合颁布的《抚恤、救济事业费管理使用办法》规定,对特定款物不得挪作他用。1984年7月6日民政部、财政部发
    2023-06-11
    157人看过
  • 假冒专利罪的客观方面表现
    假冒专利罪指违反国家专利法规,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假冒专利罪的适用范围仅限于专利法第五十八条所规定的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而冒充专利行为和专利侵权行为则完全被排除在刑罚处罚之外。从国家专利制度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角度看,冒充专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并不逊于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此外,由于假冒专利罪侵犯的客体之一是专利权人的商誉,而不是专利权-专利制度的核心内容,并且在专利领域大量存在的违法行为是专利侵权行为,因此,仅规定假冒专利罪不利于维护专利制度的权威性和充分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假冒专利罪的构成要件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它既侵害了国家专利管理部门的正常活动,也侵害了单位或者个人的专利权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不仅需要在法律上明确规定允许和保护科技发明创造的专利权,以鼓励发明创造,维护专利权和国家的利益,而且侵权行为不断发生,也需要法律保护专利权人和
    2023-04-23
    58人看过
  • 欺诈发行证券罪客观表现
    本罪在客观上必须具有在招股说明书、认股躬、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1、行为人必须实施在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中隐瞒重要事实或者编造重大虚假内容的行为。2、行为人必须实施了发行股票或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如果行为人仅是制作了虚假的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企业债券募集办法,而未实施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不构成本罪。必须是既制作了虚假的上述文件,且已发行了股票和公司、企业债券的才构成本罪。3、行为人制作虚假的招股说明书、认股书、公司债券募集办法发行股票或者公司、企业债券的行为,必须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即达到“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才构成犯罪。一、构成欺诈发行债券罪法院会如何量刑?构成欺诈发行债券罪法院的量刑为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
    2023-03-06
    391人看过
  • 洗钱罪主客观表现是什么
    (一)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他既侵犯了金融秩序,又侵犯了社会经济管理秩序,还侵犯了国家正常的金融管理活动及外汇管理的相关规定;(二)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1、提供资金帐户;2、协助将财产转为现金或者金融票据;3、通过转帐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4、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5、以其他方式掩饰、隐瞒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来源和性质。(三)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单位;(四)本罪在主观方面的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在为犯罪违法所得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为利益而故意为之,并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刑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第三百一十二条规定的“明知”,应当结合被告人的认知能力,接触他人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情况,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种类、数额,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转换、转移方式
    2023-04-03
    157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客观表现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勾结敌人造谣动摇军心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死刑。加重处罚的原因是本罪加重处罚的原因。这里情节严重,指挥官造谣;谣言传播范围广;谣言内容煽动性大;在关键时刻或关键时刻造谣;部队混乱;指挥失控、多人逃亡等严重后果。?特别加重处罚事由勾结敌人造谣是战时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谣、造
    2023-08-08
    94人看过
  • 劫持船只、汽车罪客观表现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车的行为。暴力,是指对船只、汽车上的人员,特别是驾驶人员、售票人员,实施捆绑、殴打、伤害等行为,迫使船只、汽车改变方向或自己亲自控制航空器。胁迫,是对乘务人员施以精神恐吓和强制,如以车、船相威胁,使驾驶、操纵人员不敢反抗,听凭其指挥或自已亲自操纵驾驶。其他方法是指上述暴力、胁迫方法以外的任何其他劫持方法,如使用麻醉品将驾驶人员致醉、致昏等,使驾驶人员处于不能反抗或不知反抗的状态,从而达到劫持船只、汽车的目的。这里的劫持,是指犯罪分子以上述手段按照自己的意志强行控制船只、汽车的行为。劫持船只、汽车罪是行为犯,不是结果犯。只要行为人实施了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船只、汽车的行为,即构成本罪既遂,而不论其犯罪目的是否实现。一、劫持汽车罪和抢劫罪的区别在哪里的1、劫持汽车罪和抢劫罪的区别如下:(1)主观目的完全不同。劫持汽车罪的行为意在控
    2023-03-31
    455人看过
  • 受贿罪怎样认定客观方面
    我国《刑法》中所规定的受贿罪所体现的客观行为的认定标准如下:行为人具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或者收受他人财物并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为受贿罪的客观行为。构成受贿罪,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一、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可以判多久?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既遂一般的量刑标准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二、大学老师收钱办事算受贿吗大学老师收钱办事是算受贿的,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
    2023-06-22
    132人看过
  • 遗弃罪客观方面是怎么表现的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所谓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是指家庭成员中具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1、因年老、伤残、疾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2、虽有生活来源,但因病、老、伤残,生活不能自理的:3、因年幼或智力低下等原因,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除了对于具有这类情况的家庭成员外,不发生遗弃的问题。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的,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情节是否恶劣是区分遗弃罪与非罪的一个重要界限。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遗弃行为情节恶劣是指:由于遗弃而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被害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因遗弃而使被害人走投无路被迫自杀的;行为人屡经教育,拒绝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一危难境地的;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如在遗弃中又有打骂、虐待行为的)等等。一、遗弃子女起
    2023-02-20
    376人看过
  • 主观方面如何表现贿赂罪
    介绍贿赂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撮合的是行贿、受贿行为而有意为之。一般都具有从中谋取私利的目的,对于出自亲友关系或者其他非物质利益的考虑自愿介绍贿赂的,一般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情节较轻危害后果不严重的,可以不按犯罪论处。犯罪主观方面行为人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其目的是索取或收受请托人财物。本罪的故意内容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故意以影响力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二是以占有请托人财物为目的。在司法实践中,只要行为人利用影响力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已经实施,不论是事前索取或收受请托人财物还是事后获取财物,均不影响主观要件的成立。《刑法》第三百九十二条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介绍贿赂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023-07-06
    355人看过
  • 为什么受贿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
    一、什么是受贿罪?国家机关的形象、声誉,同时也侵犯了一定的财产关系。受贿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二、什么是直接故意?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明知必然发生危害结果而放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综上可知,直接故意就是“明知希望”三、什么是间接故意?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是指行为人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虽没有积极地追求,但也没有有效地阻止,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它发生与否,对结果的发生在行为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在心理上是肯定的,不与其意志冲突。四、为什么受贿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而不是间接故意?受贿罪主观方面
    2023-03-22
    370人看过
  • 扰乱法庭秩序罪的定罪的客观表现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殴打司法工作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1、从犯罪时间看,犯罪行为只能发生在法庭开庭审理过程中。法庭审理即从宣布开庭时起到宣布闭庭止,包括开庭预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调解、法庭评议、法庭宣判等各个阶段,既包括一审、二审,也包括适用审判监督程序的再审。2、从犯罪地点看,本罪限于开庭审理案件的法庭内。这里的法庭内应作广义理解,既包括行为人在法庭内扰乱法庭秩序,也包括在法庭附近干扰法庭秩序,在法庭外对正在参加诉讼活动的司法工作人员进行殴打或将其从法庭内追赶到法庭外对司法工作人员进行殴打等等,都应视为发生在法庭内的扰乱法庭秩序行为;既也括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都发世在法庭内,也包括犯罪行为或犯罪结果之一发生在法庭内的行为。如果行为和结果都不发生在法庭内的,不构成本罪。3、从犯罪行为来看,须是聚众哄闹、冲击法庭或者殴打司法工作人员,严重扰乱法庭秩
    2023-08-15
    459人看过
  • 受贿罪表现是什么样的?
    受贿罪的行为表现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是受贿罪。受贿将会受到法律的处罚。一、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量刑标准有哪些?非国家工作人员收贿罪量刑标准:犯公司、企业、其他单位人员受贿罪,受贿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二、拿回扣是什么罪构成受贿罪。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或者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受贿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且具有刑法列举的情形的,构成受贿罪。三、违规上户口会受到什么处罚违规
    2023-04-02
    177人看过
换一批
#婚姻纠纷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第三者
    词条

    通常情况下,第三者被定义为破坏别人家庭的人和合法夫妻关系的人。 如果第三者是明知道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或者以夫妻名义与有配偶者共同生活的,构成重婚罪,会坐牢。... 更多>

    #第三者
    相关咨询
    • 受贿罪的客观行为来看,有哪些表现形式?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12
      (1)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索贿是受贿人以公开或暗示的方法,主动向行贿人索取贿赂,有的甚至是公然以要挟的方式,迫使当事人行贿。鉴于索贿情况突出,主观恶性更严重,情节更恶劣,社会危害性相对于收受贿赂更为严重。因此,本法明确规定,索贿的从重处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索取他人财物的不论是否为他人谋取利益,均可构成受贿罪。 (2)行为人利用职务
    • 受贿罪的认定标准是什么,受贿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什么,受贿罪量刑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3-07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及公私财物所有权。受贿罪严重影响国家机关的正常职能履行,损害国家机关的形象、声誉,同时也侵犯了一定的财产关系。受贿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个需要看具体材料。
    • 行贿罪有哪些客观方面表现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2-01
      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 1.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 2.用钱财收买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 3.违反国家规定,给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费、手续费; 4.数额较大。
    • 贿赂罪在客观上有哪些表现
      广东在线咨询 2023-11-11
      介绍贿赂罪的客观表现有:介绍个人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2万元以上的;介绍单位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介绍贿赂数额不满上述标准,但为使行贿人获取非法利益而介绍贿赂的、3次以上或者为3人以上介绍贿赂的、致使国家或者社会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
    • 如何认定受贿的具体行为是行贿的客观表现
      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31
      贿赂案件的客观行为:行为人利用职务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产,或者接受他人财产,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贿赂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