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对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既遂的裁判:
1、一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犯罪后果特别严重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是指战时故意向武装部队提供虚假敌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武装部队军事人员以外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一、中国新刑法战时故意延误军事订货罪既遂判几年
战时拒绝、故意延误军事订货罪是指科研、生产、销售单位战时拒绝或者故意延误军事订货,情节严重的行为。
战时故意延误军事订货罪既遂量刑:
1.基础量刑,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战时拒绝军事订货罪是指什么
战时拒绝军事订货罪是指科研、生产、销售单位在战时拒绝或者故意延误军事订货,情节严重的行为。具体量刑标准如下:
1、对单位处以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是指因拒绝故意延误军事订单,导致战斗和战斗失败,严重影响军队重大军事行动的和造成重大伤亡或者重要武器装备、军事物资、军事设施损坏的。
三、中国刑法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如何量刑
战时造谣既遂罪量刑如下:
1、基础量刑,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战时造谣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情况下或者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内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者恐怖情绪,因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而散布军心的行为。
-
有关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既遂的相关法律规定有哪些?
77人看过
-
刑事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如何量刑处罚?
299人看过
-
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刑事责任如何追究?
268人看过
-
什么条件下才会构成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
286人看过
-
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司法解释
126人看过
-
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有什么?
479人看过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
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既遂量刑幅度是什么,有没有法律依据湖南在线咨询 2023-08-17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的量刑一般在3~10年的有期徒刑,如果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话,量刑是在10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甚至是无期徒刑,因此对于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的量刑标准,主要是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来判断。
-
-
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可以取保候审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27根据《看守所条例》第二十八条:“人犯在羁押期间,经办案机关同意,并经公安机关批准,可以与近亲属通信、会见”的规定,可以去探望。
-
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在哪些司法考试科目北京在线咨询 2023-04-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七条规定,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是指战时故意向武装部队提供虚假敌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根据刑法第377条的规定,战时故意向武装部队提供虚假敌情,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立案。
-
我国刑法关于战时故意提供虚假敌情罪的规定重庆在线咨询 2022-09-30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造成特别严重后果,一般是指因故意提供虚假敌情导致作战部署作重大调整的;造成我方人员重大伤亡的;造成特别重要的或者多件重要的武器装备、军用物资和多处重要军事设施毁损的;致使战斗、战役失利的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