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权机关是指依法有权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的行政机关。依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的规定,确权的权利主体为乡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也就是说只有乡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才具有确认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权力。
主管是指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具体承办部门。土地管理部门作为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具体承办确权工作,对确权的意见和建议,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决定。
一、农民土地确权的过程
1、申报,需要以户为单位,填写申报登记表,每宗宅基地填写一份,还要提交土地权属来源证明,再由土地管理部门审核;
2、调查,国土部门会对宅基地范围、界限、用途等实地调查、记录;
3、审核公告,审核后对符合登记要求的宗地公告,包括使用者名称、地址、土地面积、坐落等;
4、审批,签署同意意见,并由市县人民政府领导签章,并加盖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登记专用章;
5、造册颁证,根据审批结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登记人员签字并登记造册,记入档案,就会计划颁发土地确权证了。
二、土地确权的意义
首先是有利于强化物权保障。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也是农民的命根子,一经确权,农民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权利人,有利于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
其次,有利于强化承包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为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再次,农民可用自己的权证进行抵押贷款。当前,因部分农民无法提供担保、没有足够的抵押物,贷款难问题较突出。而确权登记颁证以后,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农民就可用自己的权证进行抵押贷款。
最后,有利于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归属,为解决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的各项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原始依据。如果耕地面积四至不清、面积不明承包地流转就潜藏较大风险,不仅农户不能放心流转土地,土地规模经营主体也难以安心经营,必然制约现代农业发展。
-
土地他项权证延期需要到哪里办理
398人看过
-
法律规定土地使用证怎样确权到到里确权?
413人看过
-
土地确权责任在哪里?
241人看过
-
土地确权是好事可到底好在哪里
97人看过
-
农村里的土地错过了确权,如果想再确权要去哪里办理?
490人看过
-
农村土地流转到哪里办理
411人看过
土地管理是指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关于土地权属、利用、保护、开发、利用的监督等的一系列措施、办法的总称。土地管理包括土地登记工作,如土地总登记、初始登记、变更登记及注销登记;土地调查和统计工作;地籍档案管理;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和土地利用规划... 更多>
-
在哪里可以查到农村土地确权失地证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9-17可以由村委村出具证明,然后到所属的乡镇人民政府加注意见即可。 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活,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
去哪里更改土地确权?山东在线咨询 2023-04-28可以向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申请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登记。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第十五条办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变更申请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变更的书面请求。 (二)已变更的农村土地承包合同或其它证明材料。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原件。 乡(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受理变更申请后,应及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符合规定的,报请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并在农村土地承包经
-
土地确权证丢了如何补办,土地确权证补办贵州在线咨询 2021-12-30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遗失的,可以持有关证明材料到有关部门补办。处理流程如下:①本人申请;②本村介绍信;③本人提供的县市级以上电视台或地市级以上报刊公告、声明的有关手续,应当在本村公示七天以上;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申请表原件复印件;⑤乡(镇)经管中心重新填写、编码、盖章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申请表》。
-
土地证是办理哪里的天津在线咨询 2022-04-12土地证,是土地所有者或者土地使用者享有土地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法律依据。土地证书是土地权利人依法拥有土地使用权利的法律凭证,一套住房应当拥有房屋所有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两证齐全才算获得了完整的权利。凡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土地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证书。一、二手房个人能办理土地证吗 1、二手房可以办理土地证。凡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土地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土地证书。
-
土地确权证里有没有自留地台湾在线咨询 2022-09-23简单来说,就是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解决这块地是谁的谁在用将来怎么用收益归谁的问题。具体的办理流程建议可以到当地村委会咨询了解。一、确权原则土地确权必须确定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应体现土地确权的精神实质,为正确界定土地权属指明方向,并在整个土地确权中始终起指导作用。 1、尊重历史,面对现实的原则; 2、有利于生产和生活,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 3、政策和法律并用原则; 4、分阶段、区别不同情况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