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婚罪的定义
重婚罪,是指有配偶又与他人结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行为。所谓有配偶,是指男人有妻、女人有夫,而且这种夫妻关系未经法律程序解除尚在存续的,即为有配偶的人;如果夫妻关系已经解除,或者因配偶一方死亡夫妻关系自然消失,即不再是有配偶的人。
重婚罪第三者会被判刑吗?
从上述重婚罪的定义可以知道,如果第三者是明知道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或者以夫妻名义与有配偶者共同生活的,构成重婚罪,可以追究第三者的刑事责任。
所谓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指本人虽无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的(包括登记结婚或者事实婚)。
如果没有配偶一方确实不知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或以夫妻关系共同生活的,无配偶一方不构成重婚罪,有配偶一方则构成重婚罪。
对构成重婚罪的第三者如何判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知识关联:
重婚罪与非罪的界限区分:
1、要区分重婚罪与有配偶的妇女被拐卖而重婚的界限。近几年来,拐骗、贩卖妇女的犯罪相当严重。有的妇女已经结婚,但被犯罪分子拐骗、贩卖后被迫与他人结婚,在这种情况下,被拐卖的妇女在客观上尽管有重婚行为,但其主观上并无重婚的故意,与他人重婚是违背其意愿的、是他人欺骗或强迫的结果。
2、要区分重婚罪与临时姘居的界限。姘居,是指男女双方未经结婚而临时在一起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不构成重婚罪。最高人民法院1958年1月27日在《关于如何认定重婚行为问题的批复》中指出:如两人虽然同居,但明显只是临时姘居关系,彼此以姘头相对待,随时可以自由撤散,或者在约定时期届满后即结束姘居关系的,则只能认为是单纯非法同居,不能认为是重婚。
3、从情节是否严重来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在实践中,重婚行为的情节和危害有轻重大小之分。根据本法第13条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所以,有重婚行为,并不一定就构成重婚罪。只有情节较为严重,危害较大的重婚行为,才构成犯罪。根据立法精神和实践经验,下面两种重婚行为不构成重婚罪:
(1)夫妻一方因不堪虐待外逃而重婚的。实践中,由于封建思想或者家庭矛盾等因素的影响,夫妻间虐待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一方,尤其是妇女,因不堪虐待而外逃后,在外地又与他人结婚,由于这种重婚行为的动机是为了摆脱虐待,社会危害性明显较小,所以不宜以重婚罪论处。
(2)因遭受灾害外逃而与他人重婚的。因遭受灾害在原籍无法生活而外流谋生的。一方知道对方还健在,有的甚至是双方一同外流谋生,但迫于生计,而不得不在原夫妻关系存在的情况下又与他人结婚。这种重婚行为尽管有重婚故意,但其社会危害性不大,也不宜以重婚罪论处。
-
重婚罪中会对第三者判刑吗重婚罪的犯罪类型有什么
263人看过
-
第三者被骗的重婚罪怎么判罚?
462人看过
-
"第三者重婚罪刑罚如何?"
190人看过
-
第三者怎样会构成重婚罪?
399人看过
-
已婚妇女与“第三者”同居生子被判重婚罪
200人看过
-
重婚罪中第三者的判决标准
193人看过
-
重婚罪小三会判刑吗重婚罪小三会判刑吗重婚罪小三会判刑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12我国实行一夫一妻原则,一个人只能有一个配偶,如果有多个配偶的,是重婚罪,是需要负刑事责任的。那么重婚罪小三会判刑吗 重婚罪小三会判刑吗: 如果第三者是明知道对方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或者以夫妻名义与有配偶者共同生活的,构成重婚罪,可以追究第三者的刑事责任。所谓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是指本人虽无配偶,但明知对方有配偶,而故意与之结婚的(包括登记结婚或者事实婚)。 如果没有配偶一方确实不知对方有配
-
-
婚姻第三者会判刑吗?可以起诉第三者吗河北在线咨询 2022-09-12【1】第三者插足一个家庭和男人三年多,第三者可以分割同居期间与男人共同财产,不能分割夫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不经过妻子和丈夫认可,不应该带走夫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如果第三者带走夫妻存续期间共同财产,夫或者妻可以带着证据,去起诉第三者。妻子因为丈夫与第三者同居三年多,起诉和丈夫离婚,可以要求丈夫和第三者给予损害赔偿。构成重婚的,妻子可以自诉到法院,要求对丈夫判。【2】(1)根据《解释二》第一条:当事人
-
重婚罪的重婚会有第三者生孩子的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3-08-25与第三者生孩子不算重婚。与第三者生孩子的,只能证明双方育有一个私生子,但出轨以及有私生子都不是构成重婚罪的认定条件。是否触犯重婚罪,具体要看出轨方与小三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周围人是否认定他们是夫妻也是重要参考因素。
-
和第三者生孩子会被判重婚罪吗,有哪些法律规定甘肃在线咨询 2023-12-09与小三生小孩可能会认定为重婚罪,也可能不认定,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自己有配偶还与他人缔结婚姻关系,明知他人已经结婚,还与之结婚缔结婚姻关系,可以构成重婚罪,要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