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认定与法律适用的关系:权衡与辩证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9-13 06:20:10 209 人看过

本院认为,部分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涉及事实认定的论述,二是涉及适用法律的论述。事实认定论述更多地属于认定事实的范畴,而适用法律论述则更多地属于适用法律的范畴。在实践中,大部分论述都涉及事实认定。本院认为部分不能成为三不管地带,“本院认为”属于法院判决说理部分。既然法律把对原审判决的评价归结为“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两个方面,那么“本院认为”部分不能不管不问。

根据论述的内容,本院认为部分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涉及事实认定的论述,二是涉及适用法律的论述。其中,事实认定论述更多地属于认定事实的范畴,而适用法律论述则更多地属于适用法律的范畴。在实践中,大部分论述都涉及事实认定。“本院认为”属于法院判决说理部分,既然法律把对原审判决的评价归结为“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两个方面,那么“本院认为”部分不能成为三不管地带。

素 材 : 本 院 认 为 是 事 实 认 定 还 是 法 律 适 用 ?

根据提供的素材,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关于法律适用和法律事实认定之间的问题。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关于法律适用的问题,因为在本题中,主要讨论的是法律适用的问题,而不是法律事实认定。

在法律适用中,我们需要明确法律适用的主体、适用的法律以及适用的法律原则。首先,法律适用的主体是指法律适用的主体,即法律适用的对象或者受益人。其次,适用的法律是指法律适用的法律,即适用的法律规范。最后,适用的法律原则是指适用的法律原则,即适用的法律规则。

因此,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素材中讨论的是法律适用问题,而不是法律事实认定问题。

本院认为,素材中的论述主要涉及法律适用问题,而非法律事实认定问题。在法律适用中,明确法律适用的主体、适用的法律及适用的法律原则非常重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0日 09:0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受益人相关文章
  •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与法律依据
    一、判断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双方是否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2)用人单位是否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3)用人单位是否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一)第一条规定劳动关系成立需要同时具备的情形,即: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二)第二条则规定了认定存在劳动关系的参考凭证及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
    2023-06-17
    199人看过
  •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及法律适用问题
    (一)事实劳动关系界定及其表现形式实践中,事实劳动关系实际上是相对于劳动法中劳动合同所调整的劳动关系而言的,界定事实劳动关系必须把握劳动合同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实质。因此,事实劳动关系应当是指相对于劳动合同所调整的劳动关系而言,双方当事人在建立劳动关系(一)事实劳动关系界定及其表现形式实践中,事实劳动关系实际上是相对于劳动法中劳动合同所调整的劳动关系而言的,界定事实劳动关系必须把握劳动合同所调整的劳动关系的实质。因此,事实劳动关系应当是指相对于劳动合同所调整的劳动关系而言,双方当事人在建立劳动关系或变更劳动关系时,不符合劳动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一般表现为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但双方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形成隶属性的劳动关系状态。事实劳动关系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无书面形式的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二是双重劳动关系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三是无效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但实际上,对无效劳动合同
    2023-06-10
    490人看过
  • 抗辩权的法律规定与实际运用
    我国法律规定,一时抗辩权有三种,具体如下:1、同时履行辩护权,双重合同当事人应当同时履行义务的,一方有权在对方未履行前拒绝对方履行合同的权利。2、先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示履行的,再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一方有权拒绝相应的履行要求。3、不安抗辩权。在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义务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难以支付的危险时,有权在对方未履行或者为合同履行提供担保之前暂时暂停履行合同。法院主动适用抗辩权的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一司法解释对于统一司法尺度,公正高效审理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交易秩序,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司法解释结合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诉讼时效抗辩权的行使阶段作出了一些限制规定,如:1、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
    2023-07-06
    376人看过
  • 知识产权法目的与利益平衡关系的实证分析
    关键词:知识产权法/美国宪法/利益平衡/实证分析内容提要:美国《宪法》著作权和专利权条款规定,通过赋予作者和发明者对他们的创造物的有限的专有权来促进科学和有用艺术的进步。对此,可以从宪法的角度审视知识产权法的目的。知识产权法的这一目的内涵了利益平衡的理念。从美国宪法的规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知识产权法的目的与利益平衡的关系。在知识产权法目的规定方面,美国《宪法》关于著作权和专利权条款的规定具有较大的代表性。[1]本文将对美国《宪法》的知识产权条款进行分析。从该条款可以看到,美国《宪法》的知识产权条款反映了知识产权法的利益平衡精神。一、美国《宪法》的知识产权条款根据美国《宪法》著作权和专利权条款的规定,通过赋予作者和发明者对他们的创造物的有限的专有权来促进科学和有用艺术的进步。[2]这里的促进科学和有用艺术的进步意味着促进学习和知识。这一条款的目的旨在通过对公开的创造性发明和作品授予权利来促
    2023-06-08
    166人看过
  • 关于继续犯的认定与法律适用
    继续犯,又称持续犯,是指行为人的某种犯罪行为达到既遂状态后,在一定时间内其犯罪行为处在一种不间断的持续状态。继续犯是一个犯罪行为侵犯的是同一个权益,触犯的是一个罪名,是实质意义上的一罪。如行为人在境外参加间谍组织并接受了间谍组织交代的任务。至此,该行为人已经具备了间谍罪的全部构成要件,行为人所犯间谍罪已达到既遂状态。此后,行为人受派遣潜入我国境内从事间谍活动,在持续数年里,为境外间谍组织搜集我国军事、政治、经济、社情情报,向境外非法提供我内部绝密、机密文件若干件。该行为人入境后为境外间谍组织搜集我国情报的行为,是行为人间谍犯罪行为的继续,其在境外参加间谍组织并接受了间谍组织交代任务的先行为与受派遣潜入我国境内从事间谍活动的后行为有不可分离的关系,而不是彼此相互独立的数个行为。其数个自然意义上的行为是法律意义上犯间谍罪的一个行为。继续犯是在犯罪既遂后,不但犯罪行为仍然持续,而且犯罪状态依然处
    2023-06-11
    140人看过
  • 认定同居关系与事实婚姻的方法
    男女双方在一起生活的情况是属于事实婚姻还是属于同居关系,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1、凡是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男女双方同居生活的,并且符合结婚实质要件的,按事实婚姻处理。如,1994年1月1日王男与周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且符合的成立要件。2006年4月1日起诉到人民法院,要求离婚的,人民法院就按照事实婚姻对待,适用离婚的法律规定。2、凡是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后,男女双方同居的,如果不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属于同居关系;如果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应当补办婚姻登记,不予补办的,属于同居关系。如,夏男和侯女于1994年2月2日开始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而且也符合结婚的实质条件,2006年4月1日,起诉离婚的,人民法院首先告诉他们补办婚姻登记,补办后才能按照离婚来处理,如果不补办的,属于同居关系。当事人尽起诉要求关系,人民法院不予以
    2023-08-08
    400人看过
换一批
#保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受益人
    相关咨询
    • 证据与事实的关系
      江苏在线咨询 2023-02-15
      证据是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证据问题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全部诉讼活动实际上都是围绕证据的搜集和运用进行。 证据是法官在司法裁判中认定过去发生事实存在的重要依据,在任何一起案件的审判过程中,都需要通过证据和证据形成的证据链再现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 事实依据就是将客观存在或客观发生过事物作为判断依据,与理论依据相对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司法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证据
    • 法律事实与民事权利、义务的关系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0-20
      法律事实与民事权利、义务的关系法律事实就是法律规范所确认的能够引起民事权利义务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法律事实和民事权利、义务的关系是:法律事实是民事权利、义务发生变更和消灭的原因。比如,甲与乙签订一份买卖合同,这份买卖合同规定了甲、乙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我们就可以说甲、乙间的权利与义务产生的原因是签订了买卖合同。因而甲、乙签订买卖合同的行为,就是法律事实。法律事实除了包括人的有意识的行为外,还包括
    •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与处理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22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与处理: 事实劳动关系应当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从属性劳动、但不符合劳动合同成立的法定要件的劳动力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 处理: 1、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均同意维持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的,应当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或者续签;或者弥补前劳动合同的缺陷。 2、对于一方不同意继续劳动关系的,如属劳动者一方,劳动关系解除,用人单位无须支付补偿金;而如用人单位一方不愿维持,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
    • 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与处理
      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12
      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与处理: 事实劳动关系应当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从属性劳动、但不符合劳动合同成立的法定要件的劳动力使用和被使用的关系。 处理: 1、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均同意维持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的,应当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或者续签;或者弥补前劳动合同的缺陷。 2、对于一方不同意继续劳动关系的,如属劳动者一方,劳动关系解除,用人单位无须支付补偿金;而如用人单位一方不愿维持,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
    • 如何确定与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地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2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十五条自然人在涉外民事关系产生或者变更、终止时已经连续居住一年以上且作为其生活中心的地方,人民法院可以认定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规定的自然人的经常居所地,但就医、、公务等情形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