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期间能否因诉讼中断中止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5 14:50:06 428 人看过

一、保证期间能否因诉讼中断中止

保证期间不能因诉讼中断中止,保证期间由保证人和债权人协商确定,如果保证人和债权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则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二、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的不同表现是什么

保证期间和诉讼时效不同表现是:

1.结果不同。权利人超过保证期间诉请权利的,法律对于权利人的实体权利不予保护,即,义务人因权利人怠于行使权力而免责,债权债务关系终止。而权利人如果在诉讼时效期间怠于行使权力的,权利人的实体权利并不丧失,其丧失的为胜诉权,即权利人的诉讼利益将无法获得法律保护。

2.保证期间具有约定性和法定性,诉讼时效是法定的,不可以约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保证期间原则上是约定期间,可以由当事人自有协商确定,在当事人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或约定无效时,适用法定的保证期间。

三、保证的分类

保证可以分为连带保证和一般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一般保证承担保证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二节 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n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n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7日 08: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刑事诉讼中再审期间是否中止执行
    一、刑事诉讼中再审期间是否中止执行刑事案件再审可以中止执行。法律依据就是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依据审判监督程序对刑事案件进行再审的,人民法院可以决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人民法院决定再审的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由人民法院依法决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的再审案件,需要对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的,由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的案件,可以决定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二、刑事案件的再审判决有哪些再审案件经过重新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申诉或者抗诉;(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认为必须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的,直接改判后,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
    2023-04-17
    68人看过
  • 诉讼时效中断中止能超过20年吗?
    一、诉讼时效中断中止能超过20年吗诉讼时效中断的时间不能超过20年,《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百八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二、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一)诉讼时效的中止和中断是诉讼时效期间不同的两种情形,诉讼时效中止是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中止事由消除后,自消除之日起起算诉讼时效期间还有6个月。但是诉讼时效中断的,中断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此外,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法定事由也不相同。(二)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相较于中断而言较为客观,具体情形如下:1、不可抗力;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2022-08-27
    235人看过
  • 服刑期间诉讼时效是否中止
    犯罪服刑期间诉讼时效不中止。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法定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为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届满的制度。一、行政赔偿诉讼时效行政赔偿的诉讼时效为2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知道或应当知道被侵权之日起计算。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二、合同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是怎样的发生的事由不同。前者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后者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发生的时间不同。前者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后者在整个诉讼时效过程中,法律效果不同。前者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后者重新计算。三、已经过期欠条有法律效力吗欠条超过诉讼时效后依
    2023-04-12
    275人看过
  • 保证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三条下列事项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一)申请仲裁;(二)申请支付令;(三)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四)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五)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六)申请强制执行;(七)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八)在诉讼中主张抵销;(九)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
    2023-06-13
    192人看过
  • 民诉中的上诉期15天能不能中止、中断、延长
    律师解答:不能。民事诉讼上诉期15天不可以延长。超过上诉期的,一审的判决生效,想要推翻一审的判决,只有走审判监督程序了,可向原审法院上级的中级法院审判监督庭申请再审,把书面的再审申请交上即可,他们会给予你是否准许再审的书面答复。《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五条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以及依法不准上诉或者超过上诉期没有上诉的判决、裁定,是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2024-04-16
    107人看过
  • 拖欠工程款的诉讼时效能否被中止或中断
    一、拖欠工程款的诉讼时效能否被中止或中断拖欠工程款的诉讼时效能被中止或中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二、拖欠工程款的诉讼时效拖欠工程款的诉讼时效是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
    2023-09-17
    357人看过
  • 诉讼中断与诉讼中止的法律后果
    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区别如下:1、诉讼时效中止发生的时间是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而时效中断则是在时效开始之后任意一个时间段都可以发生;2、发生的原因不同,时效中止是因为外界客观原因导致出现的情况,而时效中断则是当事人的行为;3、时效中止后,已经经过的时效仍然有效,而时效中断则是时效期重新计算。中止和中断的区别中止和中断的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中止一般是指,做事中途停止,使中途停止。中断是指计算机运行过程中,出现某些意外情况需主机干预时,机器能自动停止正在运行的程序,并转入处理新情况的程序,处理完毕后又返回原被暂停的程序继续运行;2、事由不同;3、法律后果也不同。《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2023-08-14
    351人看过
  • 是否可以在保证期间中断?
    保证期间单独适用时,无论是连带保证还是一般保证,诉讼时效中断、中止或者延长的法律规定都不适用;保证债务与主债务的诉讼时效适用时,一般保证中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在连带保证责任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中止法律规定,无论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在适用主债诉讼时效时,如果中止主债诉讼时效,保证债诉讼时效也会中止。保证期间的基本类别保证期间因其产生方式不同,可分为约定期间,催告期间和法律推定期间三种。1、所谓的约定保证期间是指当事人的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的保证期间,通称之为定期保证期间。2、催告保证期间是指保证合同当事人没有约定保证期间或有约定但约定不明确或无效的情况下,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保证不催告债权人对主债务人行使诉讼上的权利而确立的合理期限。3、法律推定保证期间是指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没有约定保证期间或约定不明确或约定无效的情况下,根据法律任意性规
    2023-07-05
    300人看过
  • 疫情期间登报公告能否中断诉讼时效
    视案件具体情况,若是债权债务案件,在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债权人行为可以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
    2023-11-27
    500人看过
  • 哪些是诉讼时效中止中断
    1、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2、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3、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4、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诉讼时效的期间、计算方法以及中止、中断的事由由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无效。当事人对诉讼时效利益的预先放弃无效。《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五条【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一)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二)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三)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2024-05-13
    479人看过
  • 抵押权的存续期间适用诉讼时效中止中断吗
    抵押权对诉讼时效的中止是不可以适用的,抵押权属于当事人主动行使的权力,不属于不可抗力或者其它导致无法履行义务的情况,因此,不适用于诉讼时效中止。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法定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为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届满的制度。法律依据《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第一百九十二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
    2023-03-01
    439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如何判断是否中止审理?
    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5、本案必须以另一案的审理结果为依据,而另一案尚未审结的。民事诉讼中止审理程序的情形有哪些1、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作为一方当事人的自然人死亡,其民事诉讼主体资格自然消灭,但是有关财产的争议没有得到解决,需要等待是否有愿意承担诉讼权利义务的继承人参加诉讼。继承人表示愿意参加诉讼的,则诉讼程序将恢复进行;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不愿意承担诉讼权利义务的,诉讼不宜继续进行。2、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一方当事人丧失了诉讼行为能力,则不能亲自参加诉讼活动,必须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在法定代理人确定之前,诉讼程序暂时停止。3、作为一
    2023-07-12
    198人看过
  • 诉讼中止时间
    人身自由
    法律规定起诉期限有很多目的,但是其中一个最直接的目的是促使当事人尽快提起诉讼,不要躺在权利上睡大觉。所以,法律规定的所谓超过诉讼期限一般是指当事人的故意或疏忽而导致的结果,由此使当事人失去提起诉讼的机会与资格。如果诉讼期限的超出是由于当事人自己无法预料也无法克服的客观原因引起的,那么一般不会使当事人直接失去提直诉讼的机会和权利。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2条规定: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超过起诉期限的,被耽误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因人身自由受到限制而不能提起诉讼的,被限制人身自由的时间不计算在起诉期间内。这里由于不属于起诉人自身的原因就是指由于起诉人自己无法预料和无法克服的原因。
    2023-06-06
    153人看过
  •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诉讼时效能否中止
    1、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并不是诉讼时效中上的情形.2、诉讼时效中上的情形包括:(1)不可抗力;(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等。3、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夫妻关系存续期间能否提出财产分割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一方请求分割共同财产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有下列重大理由且不损害债权人利益的除外:(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
    2023-08-17
    180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保证期间是否适用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中断是否能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1-22
      1、在保证期间单独适用时,无论是连带保证还是一般保证,都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或延长的法律规定; 2、当债务与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伴随适用时,在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3、在连带保证责任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 对于暂停的法律规定,无论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如果主债务诉讼时效暂停,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也暂停。
    • 保证期间的中断、中断、延长、也有保证期间的中止、中断、延长情形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1-24
      保证期间为保证责任的存续期间,是债权人向保证人行使追索权的期间。保证期间性质上属于除斥期间,不发生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债权人没有在保证期间主张权利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但是一旦债权人在保证期间主张权利,保证期间的“后半部分”就“消失”,保证的诉讼时效期间开始计算。这里所谓的“保证期间不发生诉讼时效的中断、中止和延长”指的是在保证期间债权人没有主张权利的情况下,保证期间因为“没有外界因素的
    • 保证要中止诉讼时效能否到期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6-16
      1、可以,《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 2、该条款规定,“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有人认为,在连带责任保证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会中断,即任何情况下都不发生中断,也即诉讼时效只有三年,超过三年即为超过
    • 保证期间的终结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和中止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11
      保证期间是除斥期间,在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保证期间内,债权人的请求权持续存在。一但债权人向一般保证人提起诉讼或仲裁,向连带责任保证人提出承担保证义务的要求,债权人的请求权就得以实现,保证期间即告终结,随之而来的是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开始。 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起算的日期在两种保证中各有不同。诉讼时效起算后,时效能否中断和中止的情况也不相同。在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随之中断。
    • 劳动诉讼中的效能中止是否会被中断?
      北京在线咨询 2025-01-03
      在申请仲裁期间,当事人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申请仲裁期间中断: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 申请仲裁期间中断后,从对方当事人明确拒绝履行义务或有关部门作出处理决定或明确表示不予处理时起,申请仲裁期间重新计算。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向仲裁机构请求保护其权利的法定期限,也即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行使权力,即丧失提请仲裁以保护其权益的权利。仲裁分为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