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2郑州幼升小政策有哪些
1、2022郑州幼升小政策如下:
(1)大部分公办学校对户籍都是有要求的,但是有部分非热门的公办学校同样会通招外地户口的借读生的;
(2)民办初中原则上面向属地区招生,无寄宿条件的民办学校不得跨区招生;有寄宿条件且确有跨区招生需求的民办学校,跨区招生计划不超过总计划的50%;
(3)对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民办义务教育学校,其招生计划均通过电脑派位方式随机录取。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第十条
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由本人或者户主在迁出前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登记,领取迁移证件,注销户口。
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学校的录取证明,或者城市户口登记机关的准予迁入的证明,向常住地户口登记机关申请办理迁出手续。
公民迁往边防地区,必须经过常住地县、市、市辖区公安机关批准。
二、上学需要什么材料
1、父母携带孩,务工就业证明;
2、居住证,居住登记卡或暂住证;
3、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有地址栏的首页和小孩本人页,复印在同一张A4纸上;
5、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的房产证、宅基地证或购房合同的原件和复印件;
6、出生证明;
7、预防接种证明和接种已经打完的证明。
幼升小政策
招生对象:市区小学招生对象为年满6周岁有学习能力,且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1)具有市区户籍的适龄儿童。(2)在市区合法稳定居住和就业,能提供真实、准确信息材料且符合市四区教育局相关规定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
广州市2022幼升小政策:政策有何调整?
318人看过
-
2022年广州市幼升小政策:最新动态及影响
89人看过
-
2021年郑州小升初政策:面积划分范围有哪些?
65人看过
-
幼升小年龄新政策
106人看过
-
郑州小学公办民办哪个好?郑州幼升小择校指南
328人看过
-
北京西城幼升小政策
439人看过
房产证是购房者通过交易取得房屋的合法所有权,可依法对所购房屋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的证件。 房产证包括房屋所有权证和房屋共有权证,是房屋权属证书,是国家依法保护房屋所有权的合法凭证。 房产证由地方人民政府颁发,证书上填写产权人、房... 更多>
-
广州小升初优惠政策有哪些?北京在线咨询 2023-04-09关于广州外地户口小升初政策,教育部近日发布关于印发《教育部2017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切实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促进入学机会公平,制订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就学政策,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考试政策,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
郑州市租售同权政策有哪些贵州在线咨询 2022-10-111、发挥国有租赁企业的引领作用 在现有国有平台中选取1—2家公司,增加住房租赁业务。2017年10月底前购买或长期租赁500套左右存量房源开展租赁业务,12月底前新筹建2000套左右租赁住房。2020年前,国有租赁平台企业持有的住房租赁房源占全市增量的20%。 2、培育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 积极引进国内涉足长租公寓领域的知名租赁企业,鼓励各类投资者和自然人发起成立住房租赁企业,扶持本地专业化住房租赁
-
2022郑州市户口迁入新政策广东在线咨询 2024-03-202022郑州市户口迁入新政策如下:1、人才落户条件:具体分为两种情况:郑州市大学、大中专院校录取落户;人才新政;2、三投靠入户:夫妻双方领结婚证后,一方在郑州有常住户口的。父母现为郑州市居民,子女户口在外地。子女现为郑州市居民,父母户口在外地;3、购房入户;4、工作调动入户;5、缴纳社保入户;6、留学归国人员户口恢复;7、复员、转业军人入户;8、退伍转业军人农村转城镇入户;9、复员军人直接落户。
-
2022年郑州市人才引进政策甘肃在线咨询 2024-05-192022年郑州市人才引进政策如下:1、毕业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含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技工院校全日制预备技师;2、硕士、本科毕业生年龄应在35岁以下,博士不设年龄限制;3、毕业三年内落户我市(本市户籍未迁出户口的毕业生不需提供);4、与郑州市域内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聘用合同)或在郑州自主创业,并按规定缴纳企业职工养老或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且在郑州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满一个月。
-
郑州公租房相关的政策都有哪些?重庆在线咨询 2022-07-042015年中等偏下收入家庭申请郑州公租房所需要准备的资料有:郑州市公共租赁住房申请审批表和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的身份证件、户口簿及收入证明和印证收入的相关资料,此外,还需要婚姻状况证明与郑州市房产部门出具的住房情况证明和郑州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材料。个人申请郑州市公租房申请程序和申请郑州公租房流程为:个人申请到社区受理然后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政府初审、区(管委)民政部门复审、区(管委)住房保障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