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和解的概念
所谓刑事和解,又称加害人与被害人的和解,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后,经由调停人的帮助,促使加害人与被害人直接商谈,协商解决刑事纠纷或冲突的一种刑事司法制度。其目的旨在通过和解,修复加害人所破坏的社会关系、弥补被害人所受到的伤害,使加害人能获得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这样,被害人在精神和物质上可以获得双重补偿,而加害人则可以赢得被害人谅解和改过自新、尽快回归社会的双重机会。同时对恢复原有和谐的社会关系和秩序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
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即是指刑事和解能够在哪些案件中得以适用。当前,理论界对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存在两种观点:一是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刑事和解应该适用于有被害人的轻微刑事案件,包括未成年人案件、成年人犯罪中的初犯、偶犯、过失犯。例如,陈*良教授就认为,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包括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刑事自诉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二是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刑事和解可以适用于包括严重刑事犯罪在内的一切案件。比如说,陈*中教授认为,审判阶段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最为广泛,从可能判处较轻刑罚的案件到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都可以纳入和解范围。对于不明显损害公共利益,但又无法定从轻情节的公诉案件,只要案情中有和解因素,被害人在与被告人和解后请求从轻处罚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征求公诉人的意见后从轻处罚。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仅对自诉案件的和解作了规定。为有利于化解矛盾纠纷,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适当扩大和解程序的适用范围,将部分公诉案件纳入和解程序。修正案规定,公诉案件适用和解程序的范围为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以及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但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五年以内曾经故意犯罪的,不适用这一程序。并规定对于当事人之间达成和解协议的案件,可以依法对被告人从宽处罚。
此次修正案在立法上明确了刑事和解这一制度的适用,使刑事和解制度有法可依,维护了司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另外第二百七十八条、第二百七十九条还对达成和解的案件如何制作和解协议及处罚进行了规定,对于各级法院实践中积极适用刑事和解提供了法律依据。
三、刑事和解的价值意义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个在刑事诉讼中新型的刑事纠纷解决处理机制,它符合我国当前的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有利于司法资源的节约,对于积极快速的解决社会纠纷,妥善的处理社会矛盾,最终维持社会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恢复正义,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传统的刑事案件着重对加害人的刑事追究,认为对加害人进行刑事追究就是对被害人恢复了正义,而被害人遭受的损失是否得到补偿则似乎不很重要。刑事和解强调的是对被害人利益的重视和保护,是对犯罪人用理性和宽容去对待,更易得到犯罪人的认同,削弱其反社会意识。刑事和解中的犯罪分子因为真诚悔罪和积极赔偿而获得了被害人的谅解,不再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得以从轻处罚。这样,犯罪分子充分体验到社会和他人的宽容和温暖,对自己以前的行为重新认识;避免了犯罪分子因被监禁受其他被监管人员的"污染"再犯罪;避免了犯罪分子因入狱而家庭破裂的隐忧;避免了犯罪分子经长期监禁后被释放对社会的疏远感和不适应感。这些都有利于犯罪分子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顺利回归社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从根本上化解纠纷,促进社会和谐
实践中,一些轻伤害案件常常因小事或意气之争而起。刑事和解,是在一种缓和亲切的氛围下,当事人双方进行理性的沟通与对话,达成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和解协议,双方可以互相谅解,既可化解纷争而免于讼累,也可恢复彼此之间的关系,便于以后和睦相处。不会在协议履行后后恶化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使当事人双方继续维持稳定友好的关系,并消灭了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纠纷,对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如果诉诸法院,可能使彼此的关系彻底破裂而无法弥补。此外,一般老百姓对如何适用法律来解决争议,缺乏诉讼常识,尤其在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刑事和解符合中华民族互谅互让、以和为贵的文化传统,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有利于实现公正和效率,有利于纠纷的彻底解决,使情、理、法有机融合,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的社会关系。
第三、有利于提高刑事诉讼效率,使司法资源优化配置
当前,案多人少的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审判力量明显不足,而各类刑事案件呈现逐步增多的趋势,而国家的司法资源又相对有限,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各级司法机关积累案件的情况,其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案件处理的拖拉,老百姓对司法机关普遍的不信任。而刑事和解则不同,和解的过程以及最终决定权是由被害人和被告人所自主控制的,司法机关只要监督和解是否合法、正当即可,由此司法机关可以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其他更为重要、复杂的案件,从而达到诉讼经济的目的,提高了司法操作中处理刑事案件的效率。
总之,刑事和解作为一种新的纠纷解决模式,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此次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正式确定了公诉案件刑事和解这一制度,顺应了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这一要求,使得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双方都能接受处理,可以尽量减少双方在刑事诉讼中的对立,减少上诉、申诉、上访和其他后遗症,既能节省司法成本、提高刑罚效益,又能最大限度保护加害人及被害人的合法利益、实现加害人的再社会化,对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
对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解
495人看过
-
刑事和解后怎么处理?刑事和解后还能起诉吗?
343人看过
-
刑事和解的程序的理解问题
457人看过
-
刑事和解的解释和说明
80人看过
-
刑事刑事调解和刑事谅解的区别
326人看过
-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
301人看过
刑事犯罪是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劳动群众集体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 更多>
-
刑事和解的程序,刑事和解法,刑事和解的条件天津在线咨询 2022-05-051.刑事和解的条件:加害人的有罪答辩;自愿,包括被害人和加害人双方自愿。 2.适用对象与范围:适用对象包括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以及成年犯罪嫌疑人中的过失犯、偶犯、初犯。适用范围限定在轻罪案件,即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刑的案件。 3.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可以适用于每一诉讼阶段。 4.刑事和解的适用程序:一般分为和解的提出与受理、和解准备、和解陈述与协商、签订和解协议、审查生效等阶段。关于“
-
【和解书】刑事和解协议书宁夏在线咨询 2022-11-02刑事和解协议书受害人:梁某某,男,汉族,年月日出生,住北京市路号侵害人:宋甲,男,汉族,年月日出生,住北京市路号宋乙,男,汉族,年月日出生,住北京市路号受害人系单位的战士,宋甲系单位的职工,宋乙系宋甲的儿子。年月日,宋甲因向单位索要上年年终奖金,在单位门口遇到受害人战士梁某某,因受害人梁某某曾受单位委派摄取过单位用于扣发宋甲奖金的证据,因此宋甲向其言语挑衅,后发展至宋甲宋乙与受害人梁某某及另名战士
-
刑事和解程序什么是刑事和解程序天津在线咨询 2021-12-05刑事和解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调停人或者其他组织,使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直接沟通,共同协商。双方达成民事赔偿和解协议后,司法机关根据案件具体情况,不再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或者从轻减轻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刑事诉讼法》第五编第二章第二百七十七条至第二百七十九条对刑事和解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作出了特别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涉嫌侵犯
-
轻伤和解可以刑事和解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04-10轻伤和解不能刑事和解原因可能是当事人五年内出具有故意犯罪的历史,就是有前科的人。《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七十七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一)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二)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
刑事和解后如何解决?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20双方当事人达成刑事和解,被告人会按以下进行处理: 1、公安机关可以撤案 不过,只对于自诉刑事案件可以撤案处理,并且是在自诉人宣告判决前撤回自诉。对于自诉案件以外的公诉案件,立案后是不允许撤诉的。 2、检察机关可以不起诉 对于侮辱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虐待罪和侵占四种自诉案件,如果被害人及其他有告诉权的人不提出告诉,或者提出告诉后又撤回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即会作不起诉处理。 3、法院应当对被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