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建筑企业年审的核心要点,包括评估企业的工程业绩和主要技术指标、审查企业的主要管理和技术人员变动情况、关注企业资本等财务数据的变化、对企业的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重点审查,以及检查企业是否涉及其他违规行为。在检查企业时,应与注册企业的人员一起检查。
建筑企业年审的核心要点包括:
1.评估企业的工程业绩和主要技术指标;
2.审查企业的主要管理和技术人员变动情况;
3.关注企业资本等财务数据的变化;
4.对企业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重点审查,包括工程质量、安全生产事故及质量安全隐患;
5.检查企业是否涉及其他违规行为。检查企业时,应与注册企业的人员一起检查。
建筑企业年审的要求有哪些?
建筑企业年审是建筑行业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旨在确保建筑企业的合法合规经营。根据《建筑法》和《建筑市场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筑企业年审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 资质许可:建筑企业必须持有资质证书,并在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2. 安全生产管理: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确保项目的安全施工。
3. 工程质量:建筑企业必须保证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4. 信用记录:建筑企业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用记录良好,无违法违规行为。
5. 人员管理:建筑企业必须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实名登记,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
6. 财务管理制度:建筑企业必须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7. 报告制度:建筑企业必须按照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有关情况,如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生产等情况。
8. 违法违规处理: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相关部门必须依法予以查处,并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总之,建筑企业年审是保证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建筑企业,相关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建筑企业年审是确保建筑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建筑企业,相关部门有权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建筑企业应积极配合年审工作,确保自身合法合规经营。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十三条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划分为不同的资质等级,经资质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
-
如何审核建筑企业的小金库
147人看过
-
建筑劳务分包的核心职能是什么
470人看过
-
建筑企业税收怎么算的,建筑企业税收风险点
158人看过
-
建筑企业年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38人看过
-
建筑工程现场变更签证的审核要点
304人看过
-
建筑企业工程项目经济效益审计重点是什么
245人看过
-
-
建筑工程中企业合同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企业合同管理?湖北在线咨询 2022-02-11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企业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项核心内容,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都应围绕着这个核心而开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加强合同管理是争取企
-
什么是建筑工程合同的审核?北京在线咨询 2022-09-14建筑工程审核审查要点:1、注意审查合同招投标要求、承包方主体资格2、注意工程承包范围的审查3、注意标明开工日期的成立标志4、注意审查组成合同文件的顺序5、注意审查对监理工程师、发包人派驻工程师权限的设置6、注意审查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约定7、注意审查对于工期顺延的约定8、注意约定对于隐蔽工程和中间验收的条件和程序9、注意审查合同价款的确定方式10、注意审查工程进度款支付方式11、注意审查关于工程变更的
-
中小企业的核心评定的标准是什么?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05中小企业在税款上的定义和别的单位略有不同,关键包含三个规范: 1、总资产,制造业企业不超过三千万元,别的公司不超过1000万元; 2、从业人数,制造业企业不超过100人,别的公司不超过80人; 3、税款指标值,本年度应缴税收入额不超过三十万元。 合乎这三个规范的才算是税款上说的中小企业。
-
建筑企业为什么要纳税浙江在线咨询 2022-03-22企业税负上升的挑战。营业税改增值税后,应缴税款计算方式的变更,直接导致企业应缴税款数额变更。理论上,营改增后,企业的税负有可能会下降,也有专家论证认为,由于材料、设备抵扣的原因,营业税改增值税后,税负必然下降。但是由于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仍处于传统且粗放水平,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落后、宽松的承包模式无法对项目部及分公司进行有效管理,这些都直接导致企业对于进项税额的管理力度不足。多家建筑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