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间借贷起诉会不会有时间限制
民间借贷起诉有时间限制,根据法律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诉讼时效期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民法典中公司之间借贷会不会有效
《民法典》中公司之间的借贷符合法定有效条件就是有效的,具体条件有:借贷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借贷合同当事人是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人;借贷合同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序良俗;借贷合同形式符合法律相关要求;法定其他有效条件等。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三、民间借贷中被起诉时会被判刑吗
民间借贷被起诉不会判刑,民间借贷属于民事案件纠纷,使用我国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不涉及到刑事诉讼的规定,因此不会承担刑事责任,不受刑罚,不会被判刑。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
本规定所称的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适用本规定。
第二条
出借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间借贷诉讼时,应当提供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以及其他能够证明借贷法律关系存在的证据。
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四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n 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n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
起诉附加权借条会有时间限制吗
407人看过
-
还不起民间借款,会不会被起诉?
85人看过
-
民间借贷会被限制高消费吗
85人看过
-
民间借贷上诉期限法院起诉的时间
187人看过
-
2024年民间借贷诉讼时效有限制吗
201人看过
-
制定民间借贷纠纷起诉时限的法规有哪些
467人看过
-
案件起诉有时间限制吗,起诉有时间限制吗,起诉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09-04起诉是当事人的法定诉权,没有时间限制。如果起诉的时候超过法定诉讼时效,你依旧可以起诉,但是丧失了胜诉权。诉讼时效一般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起2年内,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另外,环境污染损害的诉讼时效为3年。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
-
民间借贷上诉期限法院起诉的时间河南在线咨询 2021-11-19民间借贷法院起诉时间最长为六个月。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自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如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经我院院长批准,可延长六个月;需要延长的,报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
-
民间借贷利率突破银行四倍利率限制,民间借贷利率会不会下降甘肃在线咨询 2022-04-15突破了银行四倍利率限制 1、没有约定利息,无权主张利息。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法院不支持利息; 2、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受法律保护; 3、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则超过部分的利息认定无效,借款人有权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4、年利率在24%——36%之间这部分利息,法律不保护。当事人愿意自动履行,法院也不反对。如果借款人已经偿还了这部分利息,之后又
-
民间借贷诉讼的时间限制及法律规定海南在线咨询 2024-12-30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间借贷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如果法律另有规定,则依照其规定。但是,如果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话,人民法院将不予保护。如果有特殊情况,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