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行政复议有两种方式:
(一)书面申请的,请按下列格式书写:
1、文书名称(行政复议申请书);2、申请人(是公民的,写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写明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代理人姓名、单位、电话);3、被申请人(写明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4、行政复议请求5、事实和理由6、行政复议机关名称(如向市政府申请,可写“此致北京市人民政府”);7、申请人(签名或盖章);8、申请日期(年、月、日)
(二)口头申请的,由行政复议接待工作人员当场用“口头申请记录”纸记录:
1、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和联系途径;2、复议请求;3、主要事实和理由;4、被复议机关;5、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时间
记录完毕,申请人认为记录无误,签上自己的名字。
行政复议的申请方式
(一)书面申请的,请按下列格式书写:
1、文书名称(行政复议申请书)
2、申请人(是公民的,写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写明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代理人姓名、单位、电话)
3、被申请人(写明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
4、行政复议请求
5、事实和理由
6、行政复议机关名称(如向市政府申请,可写“此致北京市人民政府”)
7、申请人(签名或盖章)
8、申请日期(年、月、日)
附:行政复议申请书范文
(二)口头申请的,由行政复议接待工作人员当场用“口头申请记录”纸记录:
1、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和联系途径
2、复议请求
3、主要事实和理由
4、被复议机关5、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时间
记录完毕,申请人认为记录无误,签上自己的名字。
一般我们说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往往针对的都是具体行政行为。也就是说,原则上,对于抽象具体行政行为不能申请行政复议,不过也有例外的情况,那就是《行政复议法》第七条中规定的内容。而一般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十一条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
有哪些途径可以进行行政复议
315人看过
-
行政复议是法律途径吗
136人看过
-
除了申请行政复议外,还有哪些救济途径?
447人看过
-
非诉讼途径包括行政复议吗
146人看过
-
处理行政复议不顺利的途径
135人看过
-
行政复议决定违法救济途径
159人看过
法定代表人是指依法代表法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主要负责人(如公司的董事长、企业的厂长、经理等)。法定代表人的地位是由法律赋予的,其代表企业法人参加民事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更多>
-
行政复议案件撤回有哪些途径?福建在线咨询 2021-11-18撤回行政复议的条件如下:(1)申请人撤回行政复议的申请完全是自愿的;(2)申请人必须在复议决定作出前撤回行政复议申请;(3)申请人撤回行政复议申请,必须经专利局行政复议处批准。
-
用哪些途径走行政复议?流程是哪些?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04(一)书面申请的,请按下列格式书写: 1、文书名称(行政复议申请书) 2、申请人(是公民的,写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写明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代理人姓名、单位、电话) 3、被申请人(写明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姓名及职务) 4、行政复议请求5、事实和理由6、用什么途径走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名称(如向市政府申请,可写“此致北京市人民政府”) 7、申请
-
对学校行政复议有哪些重要的途径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08根据行政法的规定,学校做出开除决定的,一般需要召开听证会,学生对决定不服的可以提出行政复议。学校再做出复议结果。学校至此作不为行政主体实施。针对对学校的行政复议找什么的问题,学生对复议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进行起诉,期间可以经历一审和二审,对二审不满意的可以到省高院申诉,但是申诉是否受理不确保。同时教育部门的信访办公室也应该会接受申述的。
-
申请行政复议可以采用哪些途径西藏在线咨询 2023-01-05行政复议申请人是指认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以自己的名义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要求变更或者撤销原行政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
政府能否行政复议,行政复议主要的途径有什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06行政复议,主要是书面审查,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具有法律效力。只要法律未规定复议决定为终局裁决的,当事人对复议决定不服的,仍可以按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请诉讼。以下为大家介绍下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之行政复议受理的条件以及不受理的处理。 一、行政复议受理的条件 行政复议申请符合下列规定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受理: 1、有明确的申请人和符合规定的被申请人。 2、申请人与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