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虽是私人之间或企业之间或企业与个人之间基于自愿的原则进行的活动,但它也必须受到法律的约束。民间借贷可以是有偿也可以是无偿的,是否有偿由借贷双方约定。因此,民间借贷可以约定利息。
一、民间借贷贷款利息是多少
1、民间借贷的利息支付的前提在于双方事先有没有就是否有息借款达成书面上或者是口头上的一致约定,如果没有,一致视为无息借款。
2、我国法律是允许民间借贷的利率适当的高于同期银行借贷的利率的,各地人民法院也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约定适当的民间借贷的利率范围,但是明确的规定了民间借贷的利率最高不能超过银行规定的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过这个限度的,对于超出的这部分利息是不受相关法律保护的。
3、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二、没有约定利息或约定利息不明确如何处理
1、借贷合同关系中,没有约定利息的,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2、非自然人之间(法人与法人之、单位间之间)的借贷合同关系,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3、没有约定利息但借款人自愿支付,或者超过约定的利率自愿支付利息或违约金,且没有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人民法院不予干预。
三、怎么计算民间借贷的利息
法律对民间借贷的利息并无强制要求,有偿或无偿由双方约定。如当事人对利息有约定的,借款人应按约定支付利息;如当事人对对利息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
法律规定的民间借贷利率最高不得超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违反法律的民间借贷条例
386人看过
-
民间借贷的管辖条款有哪些法律规定
227人看过
-
民法典民间借贷法律规定,民间借贷诉讼时效
138人看过
-
借款人民间借贷会通过法律案件吗
284人看过
-
法律对民间借贷借款用途有限制吗
75人看过
-
民间借款借条应符合哪些法律要求
196人看过
借贷合同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借贷合同的特征: 1、属于要物合同(实践合同)。除当事人协议外,在出借人把货币或实物交付借用人时,合同才能成立,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才能发生。 2、属于单务合同,借贷合... 更多>
-
民间借贷法条文上什么是民间借贷山东在线咨询 2021-10-26民间贷款是历史悠久、世界广泛存在的民间金融活动,主要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为目标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
借款人的法律规定民间借贷什么时候写借条澳门在线咨询 2023-07-14写借条要注意写明借款人、借款的日期,还款的日期、借款人签字、借款的数额,借款的原因等注明,大写数字,千万不要有差错。另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1、最好附带在借条中体现出借人和借款人的身份证号码,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 2、借款人签名的时候,出借人必须亲眼看其签名,防止借款人用其他人来签名,最后拒绝承认借条。 3、借条的书写人必须是借款人,而不是出借人,否则借款人会以内容非其原文抗辩。 4、尽量
-
法律规定民间借贷如何追回借款?广西在线咨询 2021-07-12民间借贷的借款人还款时,出借人可以与借款人协商还款,如果协商不成的,出借人可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定义】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七十九条【自然人之间借款合同的成立时间】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
-
借款合同范本(民间借贷借条)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5借款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住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政编码:货款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法定代表人: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邮政编码:借款人即抵押人(以下简称甲方):贷款人即抵押权人(以下简称乙方):保证人即售房单位(以下简称丙方):甲方因购买或建造或
-
民间借贷的时效是多长时间民间借贷法律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031、民间借贷产生纠纷的,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的时效是3年,从当事人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3、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