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对方全责的,可以直接要求对方赔偿相应的人身损害赔偿及财产损害赔偿等,具体应当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护理费等,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一、交通事故双方同等责任该怎么赔偿
交通事故双方同等责任赔偿为非机动车、行人有责,适当减轻机动车方责任,却没有具体明确比例,这就给了法官一个自由裁量的权利。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二、相关法律规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范围内予以补偿。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第21条规定,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范围内予以赔偿。根据上述规定,交强险限额范围内的赔偿由保险公司承担。
三、逆行撞人保险公司理赔吗
根据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规定: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对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在责任限额内予以赔偿的强制性责任保险。
被保险机动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造成本车人员、被保险人以外的受害人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依法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责任限额。责任限额分为死亡伤残赔偿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财产损失赔偿限额以及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
因此,逆行撞人保险公司需要理赔。
-
对方全责交通事故不赔偿,可否通过起诉获得赔偿?
179人看过
-
交通事故,对方拖延不赔偿,想起诉对方,如何操作?
117人看过
-
出了交通事故对方赔偿很少想起诉解决,一般交通事故起诉费是多少
289人看过
-
交通事故赔偿起诉书(对方全责)模板是什么
213人看过
-
对方不赔偿,如何应对交通事故?
178人看过
-
交通事故侵权损害赔偿对方不起诉如何处理
452人看过
-
对交通事故鉴定了,交通事故赔偿起诉书对方主责如何赔偿北京在线咨询 2023-07-22(1)负事故全部责任的,承担100%的赔偿责任; (2)负主要责任的,承担70%的赔偿责任; (3)负同等责任的,承担50%的赔偿责任; (4)负次要责任的,承担30%的赔偿责任; (5)无责任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6)属于交通事故意外事故,各方均无责任的,应根据《民法典》和《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规定,视具体情况确定双方的赔偿责任。
-
交通事故起诉状对方有保险赔偿陕西在线咨询 2022-05-09你的材料叫做--刑事附带民事起诉书 根据你的伤残程度可以要求1、医疗费,按实际支出结算; 2、误工费,有固定收入的,按照实际减少的好入计算;无固定收入的,按最近三年平均收入计算;无法证明收入的,按法定同行业平均收入计算; 3、护理费,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规定计算;没有收入或雇工的, 4、交通费,根据受害人及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转院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5、住院伙食补助费,50元/天; 6
-
交通事故对方不赔偿怎么办,发生交通事故对方不赔偿,应该怎样起诉上海在线咨询 2022-02-13若顾及朋友一场就协商解决,治好病就好了。若不想协商解决就直接报警处理。肇事方不支付的话,可以起诉要求赔偿;赔偿的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交通费、营养费、护理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失费、律师费等等。发生交通事故起诉对方方法:发生交通事故的,在交警认定事故责任后,如果双方就赔偿问题协商不成的,受害者可以向事故发生地或被告所在地法院起诉,起诉时可以同时起诉对方和承保对方车辆交强险和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的保险
-
我已经赔偿了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已赔偿对方又起诉咱办啊?安徽在线咨询 2024-08-311、交通事故达成了赔偿协议,并且已经履行了,对方虽然可以起诉,但想重新要求赔偿,很难。 2、因为赔偿协议是合法有效的,是不能反悔的。如果对方当事人认为签订赔偿协议时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或者存在欺诈、胁迫的手段签订的,可以起诉要求撤销赔偿协议,由法院重新按照规定进行判决。 3、起诉后,法院如果查明属实,就会判决撤销赔偿协议。如果不存在可撤销的证据和理由,法院会驳回对方的诉讼请求,双方当事人仍然
-
交通事故赔偿后,对方提起诉讼应对措施香港在线咨询 2024-12-07遭遇交通事故后,若对方已提起诉讼,应当毫不犹豫地选择积极应诉。当接到法院传票时,表明已成为被告,被诉至法庭。在此情况下,必须依据法院的指示以及法律规定,采取行动,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被告以拒绝接收法院文书、不发表辩护意见或不参与庭审等方式作为回应,并非明智之举。这样做只会让人们认为被告无法应对诉讼,也无法达到逃避诉讼的效果。实际上,即使被告拒绝签收法院文书,法院工作人员仍可采用留置送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