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金融机构出现不良资产如何处理
首先,非金融机构应确保所享有的债权的合法性且未超过诉讼时效,享有胜诉权;其次,我们将上述非金债权项下是否存在抵押物,将非金债权分为有抵押物和没有抵押物两种。对于有抵押物的且抵押登记手续齐全、不具备权利瑕疵的,那么自行对抵押物处置进行评估,相对好处置容易变现的,可采用司法拍卖的方式进行处置。如果抵押物集中度过高,处置期限存在困难的,建议将其打折转让给不良资产,以获取现金流。根据银监会的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在受让非金融债权时必须是真实受让,因此,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在收取非金债的时候都是真实的,而且折扣相对较大。但银监会的这个规定并未限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也存在部分的资产管理公司作为通道,与债权人签署远期回购协议,即到期后,债权人将非金债权回购回去,这种情况对于债权人而言属于一种变相的融资行为,可以暂时缓解企业的现金流压力。
而对于没有抵押物的非金债权,通常的做法是,资产管理公司评估价非常低甚至为零。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建议与有抵押的非金债权搭配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
二、非金融企业借款利息可以税前扣除吗
非金融企业借款利息满足一定的条件,可以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非金融企业向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利息支出,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
鉴于目前我国对金融企业利率要求的具体情况,企业在按照合同要求首次支付利息并进行税前扣除时,应提供"金融企业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情况说明",以证明其利息支出的合理性。
另外关于非金融企业间利息支出税前扣除凭证:"统借统还"不缴纳营业税的利息支出企业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凭据,税务机关一般不要求代开利息收入的发票,使用收据即可税前扣除.其他非金融机构借款利息支出均应取得利息发票才可以税前列支。
三、非金融企业借款需完善的程序和手续
(1)非金融企业借款的对象——个人是特定的,如内部部分职工、企业管理层的个别亲友等,借款对象不存在不特定社会公众的情形;
(2)非金融企业应就向特定个人借款事宜形成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之类的有效法律文件,明确借款对象的姓名、身份、借款金额、期限、利率、用途、条件等,借款利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3)非金融企业应与个人签订规范的书面借款合同;
(4)非金融企业向个人借得的款项应用于正常的经营活动,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并有真实、合规的会计记录;
(5)非金融企业向个人支付利息时,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并履行支付利息的审批和签领手续。
-
收购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条件有哪些
93人看过
-
如何处理金融不良债权转让
390人看过
-
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包能否转让给个人
302人看过
-
金融机构虚假出资怎么处理
121人看过
-
融债公司如何处置不良资产,不良资产处置流程是什么?
428人看过
-
非金融机构票据分期贴现如何认定的
408人看过
-
现实经济中有哪些企业愿意向金融机构融资而不愿意通过金融机构融资云南在线咨询 2022-02-09现实经济中哪些企业愿意向金融机构融资而不愿意通过金融市场融资金融机构融资也就是间接融资。这题实际是靠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优缺点。你先答出两者的比较,然后根据所列的优缺点去展开。比如,直接融资有一个比较大的缺点,要求信息公开,这和商业机密是违背的,因此一些涉及高度机密的公司或者企业就会倾向于间接融资。还有,间接融资也有个好处,它的融资条款比较灵活,和银行间磋商的余地比较大,办理起来也比较快速方便。因
-
销赃不良手机现金50000元怎么处理陕西在线咨询 2023-06-05销赃手机5次金额50000元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金融机构是如何选择债券融资的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01首先,资本成本较低。与股票的股利相比,债券的利息允许在所得税前支付,公司可享受税收上的利益,故公司实际负担的债券成本一般低于股票成本。 其次,企业可利用财务杠杆。无论发行公司的盈利多少,持券者一般只收取固定的利息,若公司用资后收益丰厚,增加的收益大于支付的债息额,则会增加股东财富和公司价值。
-
如何处罚设立金融机构的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08擅自成立金融机构罪,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保险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单位犯本罪的,实行两罚制,即对单位判处罚金,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相应刑罚。 我国刑法规定,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期货
-
金融机构是不是有权利非法集资?湖南在线咨询 2021-07-20要了解金融机构是否属于非法集资,可以先从非法集资如何认定入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 (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