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疗诉讼模式的法律与道德分析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2-11-16 09:53:26 386 人看过

我国学术界开始系统研究医事法,肇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截止到目前为止,医事法仍然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基本上还是沿用民法的框架体系。学界现在普遍将医患关系看作是民事法律关系,立法为医患纠纷所设计的救济制度是民事诉讼途径。

然而,医疗诉讼存在着不同于民事诉讼的特点。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而言,当前的医疗诉讼模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并不符合医疗案件的特点。

一、举证责任倒置的法律分析

1医疗诉讼制度的设计理念

当今的主流观点认为,医患关系属于民事合同关系,医疗诉讼应该通过违约或者是侵权诉讼来进行。因为医患关系的缔结往往并不存在书面的医疗服务合同,实践中几乎所有的医疗诉讼的案由都是医疗侵权或者医疗事故。从法律上来说,医疗事故属于医疗侵权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样,医疗诉讼基本上是通过侵权诉讼进行的。

我国侵权诉讼的制度,仍然是秉承传统的过错责任原则设计的。原告要从被告处获得赔偿,必须就损害后果、过失行为及因果关系三个要件承担举证责任。医疗诉讼大多是由患者提起的,作为原告的患者要想从医院获得赔偿,就要对以上三个要件承担举证义务。这对于患者来说是难以胜任的,特别是涉及到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的证明更是这样,患者经常由于无法完成法定的举证义务而败诉。

基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将医疗案件中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从患者转移到了医院,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举证责任倒置。最高院的用意是良好的,企望通过减轻患者的举证责任,改变他们在医疗诉讼中由于医学专业知识的缺乏所处的弱者地位,增进医疗诉讼过程中的司法正义。

2举证责任倒置在医疗诉讼中的实际作用

然而,数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过于高估了举证责任倒置在医疗诉讼中的作用,最高院的上述解释对于患者诉讼地位的提升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从证明责任的角度来说,举证责任倒置并不是说作为原告的患者就可以从令人烦恼的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证明责任中解脱出来,只是说医院必须在诉讼过程首先就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首先作出否定性的证明。这对于掌握原始病历并且聚集众多医学专业人士的医院来说,并不困难。只要医院对于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作出了否定性的证明后,举证责任又重新回到患者身上。患者必须提出充分的证据对医院的证明进行反驳,否则就要面临举证不能的不利后果。实践中,患者及其代理人常常处于一种极其尴尬的状态,既没有能力对院方的证明进行证伪,又无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证实,诉讼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患者的胜诉率并没有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最高人民法院举证责任倒置的制度安排发生大的变化。个中原因,仍然在于患者及其代理人由于缺乏相应的医学知识。举证责任倒置的制度设计,并不足以改变患者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在医疗诉讼中的弱者地位。

二、医患纠纷解决模式的法律评价

1医疗诉讼的特点

医疗诉讼与普通民事诉讼的一个最大区别,在于医疗诉讼自始至终伴随着医学专业知识的运用,特别是对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的判断。这就要求审理医疗案件的法官不仅要具有娴熟的法律知识,还要具备精深的医学知识,否则就难以胜任医疗案件的审理工作。

在当今法官职业化的浪潮下,我们的法官队伍基本上是由清一色的职业法律人组成,很少有人受过专业医学教育。大多数法官连病历都看不懂,更不要说对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主持听讼。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法官总是倾向于在进入实质审理前,要将案件委托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即便是在医患双方都没有提出鉴定申请的情况下。而且在医疗事故鉴定的委托事项中,往往特别要求对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的要件作出说明。可以说,离开了医疗事故鉴定,法官就难以对医疗案件进行审理。

2医疗事故鉴定的法律分析

如果医疗事故鉴定属于单纯的医疗技术鉴定,那么,法官通过借助鉴定专家的医学知识,来解决自身专业知识所产生的难题,本也无可厚非,这种现象在其他领域也大量存在。可是,问题恰恰就在于,医疗事故鉴定并不完全是医学鉴定,往往会牵涉到诸多法律问题,诸如证据规则、医疗过失的判断标准以及因果关系的判断方法等。鉴定专家在没有接受系统法律训练的情况下,面对上述法律问题时所产生的困惑,丝毫不亚于法官面对医学问题时的处境。

从理论上来说,法院委托给医学会进行鉴定时,应该是医患双方对包括原始病历在内的治疗事实没有争议的前提下。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几乎所有的医疗事故鉴定中,医患双方在关于治疗的经过,特别是原始病历的客观真实性方面都存在着分歧。这种情况下,专家首先要解决的是医患双方的证据采信问题。在医患双方各执一词,并且都提供了证据的情况下,到底应该采信哪一方的观点?从证据法的角度来说,院方的原始病历的证明效力,并不当然高于患者所提供的证人的证明效力。医患双方对于治疗过程中的分歧,使得医疗鉴定所依据的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要做到去伪存真,专家就必须安排医患双方就有关的证据分别进行类似于法庭的证据质证,医学专家必须要像法官那样通晓证据规则,否则就难免流于武断。

此外,医疗过失的判断标准和因果关系的判断方法,也不是单纯的医学问题,同样涉及到专业的法律问题。比如医疗过失的判断标准到底是采用医院所在地的地方标准,还是采用全国标准?对于因果关系是采用直接结果理论(directconseqence)和可预见性(foreseability)理论?在医事法研究历史较长的英国法学界,对于以上两个问题存在过长期的争论,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形成权威性的定论。我们将类似这样的法律难题,交给没有接受过法律训练的医学专家来解决,必然会影响到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在法律上的客观和公正。

3司法矫正对于鉴定结论的无奈

鉴定过程经常牵涉到法律问题的判断,鉴定人虽然具有某一行业的专业知识,但往往缺乏法律知识。此外,鉴定人员的素质以及鉴定的程序等因素都会对鉴定结论的客观公正造成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只能通过对鉴定人的法庭质证来最大限度地减少。毕竟真理总是越辩越明,这对于医疗事故鉴定尤其必要。

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这里所说的鉴定人,当然包括医疗事故的鉴定人在内。从表面上来看,医患纠纷的最后裁决权似乎仍然掌握在法官的手中。法官作为社会良心的最后守护者,对于鉴定专家由于缺乏法律知识而产生的鉴定结论的偏颇,似乎仍然可以动用手中的司法权力来进行矫正。

然而,上述规定在医疗诉讼中根本就行不通。医疗事故的鉴定人并非像其它鉴定人那样,属于相对固定的成员。医疗事故的鉴定人,是由医患双方和医学会从庞大的专家库里通过电脑随机抽签临时组成的。他们分别来自不同的单位和地区,鉴定结束后,专家们就各奔东西,法律意义上的鉴定人也就不复存在了。这样,“鉴定人应该出庭接受当事人质询”的规定,放到医疗事故鉴定中就很难实行。即便是鉴定人勉强能够出庭接受质询,因为不具备足够的医学知识,无论是作为当事人的患者还是裁决者的法官,都难以对鉴定人进行充分有效的质询。

这样一来,医疗诉讼的结果其实早在医疗鉴定结论作出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法庭常常只能根据最终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来进行实体裁决。如果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认为不属于医疗事故,法官只能判决原告败诉。如果鉴定结论属于医疗事故的,法官所能做的事情,也只是根据事故的等级程度来计算一下相关的赔偿数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医疗诉讼的真正裁决者并不是法官,而是作为法律外行的医学专家。

三、医患纠纷解决模式的道德评价

医疗案件结合了医学与法学的知识,客观上要求医疗诉讼的裁判者必须具备医学和法学两门学科的专业知识。而当前医疗诉讼的审判,仍然是由不具备医学知识的法官担任。由于法官无法对医疗过失和因果关系独立作出判断,不得不将包含法律判断在内的案件委托给不具备法学知识的医学专家来解决。由于无法对医疗事故的鉴定人进行质证,法庭失去了对鉴定结论进行司法矫正的最后机会,鉴定专家成为医疗诉讼的实际裁判者,鉴定专家实际上扮演了法官的角色。

很多医院在面对医患纠纷时,所担心的并不是患者去法院起诉,而是怕患者不去起诉,天天到医院来闹事。我们在抱怨患者的法制意识淡漠的同时,有没有去换位思考一下患者在医疗诉讼中的无助地位?而医疗诉讼中的这些反常现象,是否符合现代司法视为生命的正义原则?是否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的伦理原则?

医疗诉讼的制度设计,使得医院和患者直接处于利益的对立面,加重了医患双方之间的对立和不信任。频繁的医疗诉讼和高昂的诉讼费用,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很多医院的医务处实际上已经变成了专门处理医疗纠纷的部门。医生在执业过程中如履薄冰,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陷入到令人心烦的医疗诉讼中去。患者的不满也并没有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而有所降低,医疗诉讼的高昂成本,使得相当多的患者不得不在体制外寻求救济,这导致恶性医患冲突时有发生。

虽然现在有人开始对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等医事法的重大理论问题开始质疑,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声音过于微弱,不足以对现行医疗卫生立法造成任何影响。正是因为我们对于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的认识错误,客观上导致国外普遍推行的医疗责任险在我国难以实行,医患双方只能通过为“平等民事主体”而设计的医疗诉讼程序进行法律上的博弈。我们如果不对现行的医患纠纷解决模式进行变革。将医患双方从这场没有赢家的法律博弈中解脱出来,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而离开了和谐的医患关系,任何医疗改革的方案都难以持久。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5日 17: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我国离婚诉讼程序的基准与分析
    离婚起诉程序包括提交起诉申请、详细陈述婚姻状况、支付诉讼费用、等待庭审时间、庭审辩论和证据、法院裁决和通知、上诉等步骤。需缴纳50元诉讼费用,案件将移送民事庭审理,双方需到庭应诉,法院也将进行调解。以下是离婚起诉程序的概述:1.向人民法院提交起诉申请。2.在申请中详细陈述婚姻状况、离婚原因和请求。3.支付诉讼费用。4.等待法院安排庭审时间。5.在庭审中,双方将就诉讼事项进行辩论,并提供证据。6.法院将作出裁决,并在一定时间内通知双方。7.如果对裁决不服,可以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2、经立案大厅审查符合立案条件,准予立案后,由立案庭发出立案通知书,你凭立案通知书缴纳诉讼费(50元)。法院正式受理案件。3、法院的立案庭受理案件后,将案件移送民事庭,由民事庭进行审理。4、民事庭受案后,向另一方发出传票,要求其在某个时间到庭应诉。同时,法院也通知你到庭参诉。5、双方到庭后,由法院进行调解(这是必经
    2023-11-08
    463人看过
  • 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
    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从我国传统养老模式、农村人口比例、房价的攀升、政府的扶持等方面,就目前形势看,我国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差,使得“以房养老”模式缺乏赖以生存的广阔空间。。1、传统文化差异是巨大阻力我国传统的养老模式是养儿防老、家庭养老。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城镇也普遍采用社会统筹养老和单位养老,储蓄存款、商业保险和依靠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等方式来养老。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四二一”家庭结构在城镇已经成为主流,四位父母给成家的儿女留下两套住房,而与此同时,其养老问题也成为了儿女们沉重的负担。“以房养老”模式的实施,意味着儿女们将不再有老人房产的继承权,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被打破,老人与儿女之间的代沟将不可避免的出现。因此,基于我国现实国情上的传统思想文化差异是“以房养老”模式面临的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2、房价走势未料阻碍模式预行近几年来,我国房地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房价猛
    2023-04-30
    337人看过
  • 我国法律体系的运作模式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立法是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及认可法律的活动,是将一定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活动,是对社会资源、社会利益进行第一次分配的活动。立法是对个人行为自由与行为限制的界定,个体自然性与社会性的最优化统一。二、法的实施,是指法律在社会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用和实现。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国家执法、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执行法律、运用法律、保证法律的实现;2.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即凡行为受法律调整的个人和组织,都要遵守法律。法律实施包括执法、司法和守法。三、法律监督,是指由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察与督导。实现法律监督必须具备五个要素,即法律监督的主体、法律监督的客体、法律监督的内容、法律监督的权力、法律监督的规则。四、法律解释是指对法律的内容和含义所做的说明。1.法律解释的对象包括宪法、法律、
    2023-07-17
    64人看过
  •  辨别受贿与收礼:从法律和道德角度分析
    该行为属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16条规定的“特定关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后未退还或者上交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受贿故意”。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消费卡等行为属于《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85条规定的“对直接责任者和领导责任者,情节较轻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察看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党籍处分”。党员为他人谋取利益,同时本人的亲属和特定关系人收受对方财物,这种行为属于以下哪一种情况?解释第16条明确规定,特定关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后未退还或者上交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受贿故意。二是关于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消费卡等行为特定关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后未退还或者上交的,如何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受贿故意?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
    2023-11-03
    227人看过
  • 强制拆迁与诉讼的法律分析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由房屋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制拆迁,或者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拆迁。实施强制拆迁前,拆迁人应当就被拆除房屋的有关事项,向公证机关办理证据保全。本条是关于政府行政强制拆迁的依据,含义是:1、实施强制拆迁必须以裁决为前提;2、对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内未搬迁的;3、在实施行政强制拆迁的时候,由市、县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强者拆迁。为更好地执行这项法规,建设部[2003]252号《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第17至23条和建设部[2005]200号《城市房屋拆迁工作规程》第14、15、17条均作了具体规定,概括起来,必须依法强拆。被拆迁人认为行政强制拆迁侵犯自己合法权益或程序违法的,行政机关在裁决书未生效时就强制拆迁的,当然可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如裁决书已生效,对执行行为能否提起诉讼
    2023-07-02
    198人看过
  • 彩礼返还诉讼: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平衡
    有下列情形的彩礼应当退还:(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有下列情形的彩礼不退还:1.已经登记结婚并同居生活的。2.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时间较长的,一般应当以两年以上。3.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期间生育子女的。4.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而同居生活,所接受的彩礼确已用于共同生活的。5.在婚约存续期间,婚约当事人死亡的。起诉离婚要怎么起诉起诉离婚的程序如下:由婚姻关系中的一方,携带离婚诉讼书和相关证件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在受理后,会先对双方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功,双方确实已感情破裂的,应当准予离婚。如果当事人对判决不服,可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进行二审诉讼程序。经人民法院判决不准离婚后,双方又分居满一年,一方再次提起离婚诉讼的,应当准予离婚。《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二条,
    2023-07-22
    479人看过
  • 宪法监督的模式分析
    一个国家采取何种监督模式受制于本国的政治体制结构、历史文化传统、宪政文化观念以及司法体制等各种因素,宪法监督体制也呈现出千姿百态、色彩缤呈的局面。按照宪法监督的主体不同,宪法监督体制大致可划为三种模式:即最高权力机关监督模式、普通法院监督模式和专门机关监督模式。(一)最高权力机关监督模式最高权力机关监督模式由最高权力机关议会或国会依照议事程序审查法律、法规和行政命令等是否违宪,从而行使宪法监督权。其最大的优点就是权威性。立法机关作为国家权力机关,享有立法权力,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它可以采取各种必要的法律措施,并利用其影响力和制约作用来保障宪法的贯彻实施。其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立法机关不愿意宣布自己制定的法律违宪,缺乏有效性;议会定期的会议工作制度和组成人员导致其缺乏连续性和专门性;立法任务繁重,立法机关往往委托给政府立法,时间和精力上不允许其进行违宪审查。(二)普通法院监督模式
    2023-04-24
    136人看过
  • 两大法系诉讼模式的比较及我国的选择
    一、两大法系诉讼模式的比较在两大法系,诉讼模式因受法律传统、陪审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采取了不同的诉讼模式,即英美法系实行当事人主义(Adversarialsystem),而在大陆法系采取了职权主义(Inqisitorialsystem)。这两种模式各具特点,我们要借鉴国外在审判方式和诉讼模式方面的经验,首先必须要对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一)英美法的当事人主义英美法的当事人主义又称为“由当事人进行主导、控制、表演的诉讼模式(party-domination\\partypresenttion\\party-prosection)”,是指诉讼的发动、继续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当事人:诉讼过程由当事人主导,法官仅处于消极的中立的裁判者地位;当事人要负责证据的调查、准备、提出、和证据价值的陈述工作,法官不能在当事人指明的证据范围以外依职权主动收集证据[vi].在当事人主义之下,诉讼实际上是一种竞
    2023-06-11
    141人看过
  • 道德与法律的一致
    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道德是维护统治阶级地位的工具。法律与道德同属于上层建筑,分属制度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都是调整社会关系与人们行为的重要手段。二者彼此渗透,相互补充。道德靠社会舆论约束人,法律以国家强制力制约人。法律的实施需要道德的奠基和支持,道德的实施需要法律的强制保障。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法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规范内容不尽相同,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力量不同,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手段保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条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第二条
    2023-07-08
    85人看过
  •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模式构建的初步分析
    本文从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政府绩效审计模式的宏观环境,以推进中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发挥政府绩效审计的积极作用。关键词:政府绩效审计;审计体制;审计准则;审计指标体系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社会经济秩序的好转,审计工作的重心从真实、合法性审计转移到绩效审计上来,绩效审计是现代审计的核心内容,也是审计事业谋求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一、政府绩效审计的含义绩效审计是指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对国家财政支出或资助的投资项目的资金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独立地检查、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改善公共责任,为有关方面决策提供有用信息的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二、我国开展绩效审计的可行性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进行绩效审计的条件日臻成熟。1.经济发展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前提条件我国经过20多年改革
    2023-06-07
    235人看过
  • 我国宪法惯例与法律判例的比较分析
    我国宪法的惯例和宪法判例的不同:1、形成方式不同。前者是在宪政实践中,经过长期的积累而逐渐形成,并为社会公众认可;而后者是经法院判决并由各级法院遵照而逐步形成的。2、两者的内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具体的宪政运行规则;后者包括宪法立法在适用规则方面的发展,也包含有对宪法立法原意的解释和推定。3、两者效力不同。前者作为一种政治习惯规则,不具有以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法律效力,其普遍约束力来自于社会公众承认和国家政权默许;后者的约束力主要来自下级法院对上级法院的尊重,或来自于下级法院法官对判例内容的内心认同。4、稳定性程度不同。前者所具有的政治约束力和由于连续稳定适用并得到普遍公认而形成的社会自觉遵守的力量是巨大的,其稳定性程度较高;而后者约束力较低,随着政治现实的需要和法官观念的变化而随时产生、变更或废止。谈中国企业在国际劳工标准和国内劳动立法下的发展战略典型判例-执行判例-法律教育网摘要:经济全球
    2023-07-19
    309人看过
  • 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点
    一、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点法律与道德的不同点是:1.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3.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道德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样的严谨的结构体系。4.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当然主要是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守法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5.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规定,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二、法律的渊源法律的渊源包括: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的
    2023-04-25
    332人看过
  • 医疗争议处理与赔偿关系的法律分析
    首先医患双方进行协商解决,如果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当事人可以向医疗机构要求赔偿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等费用。医疗纠纷的处理首先对于患方当事人来说,先封存并复印病历。这是最必要进行的事情,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在医疗纠纷当中,医院的住院病历或者是门诊病历以及其他的诊疗材料都是第一手,而且最重要的证据。因此对患方当事人首先应该向医院的医患办公室或者医务办提出对病历进行封存和复印。同时呢如果是发生死亡的案例,也建议您申请一下尸检,如果是对于死亡原因,医患双方有争议的话,那么进行尸检,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第二,把病历封存好,复印好之后呢,请专业律师介入进行案情分析。其目的是通过病例明确一下,医院存在什么样的过错,存在多少的过错,或者医院的过错和患方这个死亡或者伤残之间的因果关系到底有多少,基于这样的分析呢,来
    2023-07-11
    279人看过
  • 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前景分析
    新医改意见明确了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同时,提出建立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是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并提出鼓励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积极探索有资质的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在以市场为导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背景下,有了一定的发展,保持年均18.2%的增长速度。但是目前整体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医疗保险风险控制能力薄弱。制约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商业医疗保险在社会保障中定位不清,大多和社会医疗保险对接。由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从1998年才开始实行,政策法规对社会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上的业务是否划归商业医疗保险没有明确规定,商业保险公司很难在产品设计、精算定价方面清晰定位,直接导致保险公司难以向社会提供充足、合适的商业医
    2023-06-07
    18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拖欠的模式分析?
      福建在线咨询 2021-07-30
      关于债权债务清理各个企业都曾经做过很多方面的探索,通过分析不良债权的现象,也就了解了其他企业拖欠款项的手段,简单描述可以分为一下几类: 1、采用采购、加工、销售分立经营的模式,各自成立法人单位对外承担责任,让企业债务停留在采购环节,并且设立多个采购法人单位,避免短时间内债主蜂拥而止。目前许多集团化经营的企业多采用这种方式。 2、利用市场优势地位,迫使供应商压低身价进行合作,对结算以及资金占用作出不
    • 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有哪些
      云南在线咨询 2023-11-06
      我国学者关于诉讼模式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本质属性说。这种观点认为模式能够反映某一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化样式,是指某一系统的结构状态或过程状态经过简化、抽象所形成的样式,它是对某类事物或行为特征的概括或抽象。二是诉讼地位及法律关系说,并将模式与形式、结构、构造视为具有相同的含义。认为模式是对一定事物的内部各个要素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
    • 我国民事诉讼模式中的结构问题,如何理解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模式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10
      1,民事诉讼结构,是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结构,是当事人、法院的诉讼地位与相互关系的内在反映。2,民事诉讼模式,是对特定的民事诉讼制度本质的外在反映。3,民事诉讼结构中法官(法院)或当事人在诉讼中能动性的消长,形成了两种民事诉讼模式:(1)职权主义,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拥有主导权,程序的进行以及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等全部由法院负责。(2)当事人主义,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的提出和证
    •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分析
      青海在线咨询 2021-12-31
      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1)国家专门机关依法行使侦查、检察、审判权;(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3)分工、合作、限制原则;(4)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5)各民族公民有权使用民族语言;(6)审判披露原则。
    • 如何分析拖欠的模式
      江苏在线咨询 2021-09-28
      关于债权债务清理各个企业都曾经做过很多方面的探索,通过分析不良债权的现象,也就了解了其他企业拖欠款项的手段,简单描述可以分为一下几类: 1、采用采购、加工、销售分立经营的模式,各自成立法人单位对外承担责任,让企业债务停留在采购环节,并且设立多个采购法人单位,避免短时间内债主蜂拥而止。目前许多集团化经营的企业多采用这种方式。 2、利用市场优势地位,迫使供应商压低身价进行合作,对结算以及资金占用作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