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立法的严与宽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16:41:39 412 人看过

近期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引发广泛关注,此次草案提出取消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同时拟增设恶意欠薪罪等。从本期开始,作者将针对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其中的三个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包括经济犯罪立法的严与宽、醉酒驾车是否应入罪、恶意欠薪真的要犯罪化吗?

近期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引发广泛关注,舆论的焦点是此次草案提出取消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具体包括:走私文物罪,走私贵重金属罪,走私珍贵动物、物品罪,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等。在尝试取消少数经济犯罪死刑的同时,草案拟增设恶意欠薪罪,即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或者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方面减少经济犯罪的死刑罪名,另一方面将时下经济生活中矛盾突出的行为予以犯罪化,鲜明地体现了经济犯罪立法的宽严相济精神,这也是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犯罪立法的新动向,值得关注。

经济犯罪立法的严应当体现为刑事法网的严密上,尽量减少经济犯罪的可乘之机,在法网严密的前提下,可视情降低经济犯罪的刑罚。刑法中的经济犯罪,一般特指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以专章的形式规制经济犯罪始于现行的1997年刑法。在1997年刑法修订之前,经济犯罪多零散于刑法文本和特别刑法中。我国的第一部刑法颁布于1979年,当时国家还没有实行市场经济,投机倒把罪是当时刑法的一个重要罪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进入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的工作重心转为经济建设,经济犯罪也开始出现。为此,我国开始陆续出台经济犯罪的有关文件和政策,这些规定在性质上属于特别刑法,在当时承担着打击经济犯罪的任务。党的十四大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民营企业突飞猛进。原有的1979年刑法和相关特别刑法已经无法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我国刑法于1997年进行了一次全面修订。仅从条文数量上讲,1997年刑法是1979年刑法的六倍多。1997年刑法出台至今,又先后通过了七个刑法修正案。综观经济犯罪的立法沿革,刑法关于经济犯罪的罪名设置越发精细,例如,将走私犯罪按照不同的走私对象,区分为十个走私犯罪罪名,有利于严密经济犯罪的刑事法网,体现了对经济犯罪严厉打击的一面。在经济犯罪刑事法网趋密的前提下,可根据经济社会情况的变化视情降低犯罪的刑罚。如果能将已经出现及可能出现的经济犯罪予以犯罪化,也就意味着实施经济犯罪即面临刑法的制裁。而经济犯罪在性质上迥异于普通的人身犯罪和涉财犯罪,其对社会的危害更多体现为破坏特定的社会经济秩序或违反相关的经济活动准则上,犯罪的动机一般是攫取非法经济利益。这种犯罪的性质也就决定了不一定对经济犯罪非得动用重刑。学界就曾提出通过将有期徒刑转换成高额罚金、社区劳动等方式来降低刑罚的程度,实施一种所谓开放性刑法。此次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提出废除13个经济犯罪的死刑,一旦得到人大常委会的通过,即走出了经济犯罪刑罚轻缓化的第一步。

经济犯罪立法的严应当体现在对犯罪分子犯罪所得和从事特定经济活动资格的剥夺上,而非一味加重刑罚,甚至是适用死刑。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种类有主刑和附加刑之分,其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从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各个具体经济犯罪罪名的刑罚设置看,绝大多数经济犯罪除了适用主刑外,也适用附加刑,强调对犯罪分子人身自由的剥夺和经济上的惩罚并重。对少数极其严重的经济犯罪,刑法仍然保留了死刑,这也是必要的,在司法实践中也有经济犯罪适用死刑的判例,例如浙江女富豪吴英便因集资诈骗罪一审被判处死刑。笔者认为,经济犯罪刑罚种类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到具体的经济犯罪罪名,同样是经济犯罪,不同的罪名在社会危害程度及犯罪表现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主要是由特定资格或身份的主体实施,如果能剥夺其从事特定公司、企业管理的资格,等于宣判了其经济活动的死刑,比判处有期徒刑可能更管用。又如,危害税收征管犯罪,其犯罪的目的在于偷逃税款,在追缴其偷逃税款的同时处以一定数额的罚金,在经济上使犯罪分子得不偿失,远比单纯适用重刑有效。

经济犯罪立法的严应当体现为严与宽的有机结合,根据经济生活的现实情况,适时调整入罪与出罪。经济犯罪是侵权行为的犯罪化和行政违法行为的犯罪化,因而与民事、行政法律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经济犯罪的立法,需要正确界定刑事不法的犯罪与民事不法、行政不法的界限。民事、行政法律能够调控的经济违法行为,就不能轻易上升到犯罪的程度,只有在民事、行政法律无力调整时,才可以考虑起动刑事法律。在法律规范体系中,民事法规范属于第一次法,而刑法相对于民法而言,属于第二次法。刑法是在民事、行政法律对正常社会关系进行第一次调整的基础上,通过追究刑事责任、裁量和执行刑罚的方式,对第一次法调整无效的严重不法行为进行的第二次调整。刑罚的界限是内缩的,而不是外张的,刑罚是国家为达到其保护法益与维护法秩序的任务时的最后手段。能够不使用刑罚,而以其他手段亦能达到维护社会共同生活秩序及保护社会和个人法益之目的时,则务必放弃刑罚的手段。也就是说,刑法的第二次法属性决定了刑法干预应当讲究补充性、经济性和最后手段性。《刑法修正案(七)》关于逃税罪的修订就是突出刑法第二次法属性的有力范例,规定纳税人有逃税行为的,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这显然是对逃税罪的出罪规定,强调在行政法律调整的基础上,不再起动刑事追究,节约了刑事资源,减少了犯罪。实际上,经济犯罪有相当部分的罪名可以考虑增加出罪规定,例如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犯罪,在海关追缴了关税之后,也可以考虑不起动刑事追究。在增加出罪的同时,刑事立法对时下突出的经济违法现象予以入罪,以体现宽和严的两面性。历次刑法修正中就增加了不少经济犯罪罪名,此次修正案草案提出恶意欠薪入罪,也是在刑事立法上体现经济违法犯罪的最新动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07: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经济犯罪相关文章
  •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程序法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的刑事司法政策。它不仅是一个刑法问题,也是一个刑事诉讼法问题。讨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我国刑事程序法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司法实践的全面理解和把握。关键词:刑事政策;宽严相济;刑事程序法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之科学内涵“宽严相济”主要体现的是对犯罪的惩治政策,是我国刑事政策中具有策略性的惩治政策。是国家和社会以打击犯罪、预防犯罪,维护稳定的社会秩序为目的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宽严相济”的具体含义是:坚持区别对待,对严重刑事犯罪坚决严厉打击,依法快捕快诉,做到该严则严,对主观恶性较小、犯罪情节轻微的成年人初犯、偶犯和过失犯,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慎重逮捕和起诉,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做到当宽则宽。要严格依刑法、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刑事法律,根据具体的案件情况来惩罚犯罪,做到宽严相济、罚当其罪。二、刑事政策在刑事诉讼中的体现目
    2023-06-11
    169人看过
  • 设立的宽严不同。
    股份有限公司因其经济地位和组织、活动的特性,使得国家必须以法律手段对之进行管理和监督,对其设立规定了一系列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履行严格的法定程序。在我国,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有限责任公司多为中小型企业,还因其封闭性、人合性,所以法律要求不如股份有限公司严格,有的可以简化,并有一定的任意性选择。(更多详见参考资料《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区别》)在近几年中,社会中的企业数量也是越来越多,那么企业在建立和运营过程中也要遵守公司法的要求,否则不仅会给公司带来影响,也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公司设立协议与公司章程的效力期限不同。公司设立协议主要是在公司设立期间发生法律效力,所调整的是公司设立过程中的法律关系与法律行为。所以,一般认为公司设立协议的效力期间是从设立行为开始到公司成立为止。而公司章程则自公司设立开始直至公司成立后的整个存续过程,直至公司解散并清算终止时。
    2023-08-17
    261人看过
  • 经济犯罪立法模式新论
    我国自1997年修订的刑法颁行以来,已陆续出台一个单行刑法和七项刑法修正案。刑法典如此频繁修改,虽是社会加速转型的客观需求,但也与立法模式长期因循守旧和理论界缺乏系统研究有关。A、三种可选模式及其利弊对经济犯罪的调控,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将具体经济犯罪类型规定在刑法典中,以专章的形式规定,或有关财产犯罪、伪造文书(货币、有价证券)犯罪、背信犯罪等章节中具体规定。这种“大一统立法模式”的优点是整体性强,直观明了,缺点在于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对规制经济犯罪的需要,使刑法典朝令夕改,影响稳定性和权威性,或者过度“稳定”,使刑法远远落后于现实,丧失应有功能;二是以附属刑法的形式将经济犯罪规定于非刑事法律中。这种“分散性立法模式”的特点是在经济、行政法律中的法律责任或者“罚则”部分直接将罪状和法定刑作出规定,优点是针对性强,比较灵活,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制定或者修订经济、行政法律时对经济犯罪作出
    2023-06-11
    299人看过
  • 经济犯罪是否有严厉的刑罚?
    经济犯罪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一种新兴的犯罪类型。可以进一步分为暴力经济犯罪、公共经济犯罪、贪污贿赂经济犯罪等。以贪污贿赂经济犯罪为例。根据我国法律,犯贪污罪,数额特别巨大,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同时还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节,同时决定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无期徒刑,不得减刑、假释。因此在中国,经济犯罪可能会被判处死刑。经济犯罪要坐牢吗1、看具体情况定。是否坐牢要根据案件的处理结果、判处的刑罚种类,以及刑罚的执行方式等确定。根据刑法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被告人,如果在判决时适用缓刑,也可以不用坐牢。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一条,量刑的一般原则,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刑法》第383条对犯贪污罪的,
    2023-07-01
    280人看过
  • 宽严相济政策的融入
    所谓宽严相济,是指根据犯罪的具体情况,实行区别对待,该宽则宽,当严则严,宽严相济,罚当其罪。相对于严打仅仅强调从重从快而言,宽严相济同时兼顾了宽与严两个方面,强调二者要协调统一、相互补充、良性互动,因而对实施多年的严打政策是一种调整和矫正。此后多年,宽严相济为人们津津乐道、耳熟能详,严打则渐渐淡出视野。此次严打又来,是否会冲击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否意味着刑事司法政策出现回调?这是许多人所担心的问题。但据笔者看来,这种担心虽非多余,但并不会发生。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在总结和反思多年严打斗争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有其深厚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根源,不可能因为某一时期暂时的治安形势反复或者某个部门的某一项工作部署而遭动摇或否定。再则,从逻辑关系上讲,相对于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严打只是一个下位的具体要求,它强调了宽严相济中严的一面,并不因
    2023-02-26
    359人看过
  • 严格刑事立案审查精确打击经济犯罪
    《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将于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该规定将初查名称定位于“立案审查”,对相关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立案审查工作涉及面广,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多,一线经侦民警应认真学习好规定,充分掌握办案程序,从而精确地打击经济犯罪。首先,严格把握好立案审查的期限和执法告知事项。根据规定的要求,对于报案、控告、举报、自首的立案审查工作,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决定。其中,对于有控告人的不予立案案件,应当在此期限内送达不予立案通知书;报案、控告、举报人查询案件立案情况的,应随时告知;重大、复杂案件的立案审查期限,经领导批准可延长至三十日,特殊情况可延长至六十日。对于行政执法机关移送的涉嫌经济犯罪案件,立案审查的期限应当在三日内完成。其次,严格把握好立案审查的手段。一般情况下,立案审查应该秘密进行。具体到立案审查阶段可以采取的手段,规定中对此无明确的界定,只是在第七条指出“可以请有关单位协助调
    2023-06-11
    260人看过
  • “最严交规”折射立法宽严之辨
    重典的意义不仅在于通过严格执法给予违法者更重的处罚,还在于通过加大处罚力度来增加《规定》的威慑力,更在于助安全驾驶成为一种自觉,让交通守法成为一种习惯,使文明出行成为一种方式。最新修订版《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已经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由于《规定》加强了对道路交通行为的管理和规范力度,特别是加大了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人们形象地将其称为史上最严交规。对于《规定》,多数人表示赞成,认为可有效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降低道路交通违法行为,进而确保人们的出行安全,实施数日也确实收到了良好效果;但也有不少人表示处罚过于严厉,个别规定甚至引起了广泛争议。重典治乱有充分法律及实践依据近十几年来,我国交通运输网络不断发展,交通运输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与此同时,随着国家机动化水平的迅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正日益凸显。根据国内外道路交通管理的经验,治理道路交通安全
    2023-04-23
    454人看过
  • 经济犯罪的判刑程度有多严重?
    经济犯罪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罪;另一类是侵犯财产罪,除此之外,我国刑法还规定了某些侵害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犯罪,如制造、贩卖假药罪、贩毒罪、贿赂罪,也属于经济犯罪的范畴。经济犯罪有很多种类,每一种的立案标准都会有所不同。以诈骗罪为例,诈骗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就可能会被立案处理。经济犯罪50万判多少年经济犯罪如果是诈骗罪的,50万一般是属于数额特别巨大的情形,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
    2023-07-08
    77人看过
  • 经济犯罪与诈骗罪区别?
    刑事犯罪是一种统称,即任何违反刑法的犯罪行为都可以称为刑事犯罪,如故意杀人、盗窃、抢劫等。经济犯罪是所有刑事犯罪下的一个系统。经济犯罪包含多种犯罪,如合同诈骗等。这些都是经济犯罪。看守所一般不会专门关押涉嫌经济犯罪的犯罪嫌疑人。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不同。1、立案机关不同,一般的刑事犯罪由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经济犯罪由检察机关立案侦查2、管辖机关不同,一般刑事犯罪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经济犯罪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处罚力度不同,一般刑事犯罪可以处以拘役、管制或者单处罚金;经济犯罪的处罚力度很大,通常在判处徒刑的同时处以罚金4、犯罪主体不同。一般刑事犯罪主体不具体的,可以由自然人或者法人作为主体;经济犯罪的主体是特定的主体,一般以法人或者特定岗位的自然人为主体。5、犯罪对象不同,一般刑事对象广泛,可以是财产、人身权等经济犯罪对象是国家或社会公共财产6、两者性质不同,经济犯罪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及图利性
    2023-08-07
    308人看过
  • 经济犯罪立案的指导方针
    经济犯罪立案标准: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30万元以上或者非法收入5万元以上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事其他非法经营活动的个人或者单位,涉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个人非法经营额在5万元以上,或者非法所得在1万元以上的;(二)单位非法经营额在1万元以上的50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经济犯罪是否有死刑经济犯罪视情况严重是会被判处死刑的,拿贪污贿赂型的经济犯罪举例。我国法律规定,犯贪污罪,且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经济犯罪是可能会判处死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
    2023-07-01
    132人看过
  • 经济犯罪立案申诉书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经济犯罪案件公安机关不立案的,报案人或者被害人对不立案决定不服的,可以申请复议,申请书要载明案件应该立案的原因等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第一百一十三条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经济犯罪的外部特征1、经济犯罪具有复杂性。经济犯
    2023-06-04
    483人看过
  • 经济犯罪立案的刑事责任
    一般经济犯罪立案条件多数与犯罪数额有关。针对不同数额,其立案条件是不同的。不同省市对部分经济犯罪的立案规定的也会不同。受理报案后,经审查凡符合立案条件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的批准可以立案。公安机关经审查决定不予立案的,如果有控告人,应该制作相关的通知书,并在七日内送达报案的控告人。什么是经济犯罪经济犯罪,是指在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行政法规,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依照我国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是犯罪。经济犯罪是犯罪的一种,因而具有犯罪的一般属性,即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
    2023-07-01
    366人看过
  • 统一宽严相济刑事执法标准
    本网讯为充分发挥刑事法律的整体功能,使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转变为可操作的刑事司法政策,近日,云南省高级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刑事执法活动中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实施意见》。这是云南省级政法部门首次联合出台在刑事政策方面贯彻宽严相济原则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明确了从严从重、从宽从轻的范围,明确了逮捕和不适用逮捕等情形以及公安、检察机关在立案、侦查、公诉阶段应把握的政策界限,统一了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各部门执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标准和尺度,体现了坚持严格依法的原则、坚持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并重的原则、坚持区别对待的处罚原则、坚持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的原则。该意见强调要注意防止重定罪轻量刑的倾向,坚持罪刑法定原则;防止重刑主义的倾向,强化量刑公正的执法观念;防止对同类型犯罪适用刑罚畸轻畸重现象,注重量刑均衡,维护司法的权威
    2023-06-11
    446人看过
  • 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的界限是怎样划分的?
    经济犯罪案件具有案情较复杂,犯罪与经济纠纷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罪与非罪的界限不易区分的特点。认定经济犯罪,必须严格依照刑法规定的犯罪基本特征和犯罪构成要件,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惩罚性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各级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工作中,要严格区分经济犯罪与经济纠纷的界限,尤其要注意区分合同诈骗罪与合同违约、债务纠纷的界限,以及商业秘密与进入公知领域的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的界限,做到慎重稳妥,不枉不纵,依法打击犯罪者,保护无辜者,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不能把履行合同中发生的经济纠纷作为犯罪处理;对于造成本地企业利益受到损害的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作为犯罪处理,防止滥用逮捕权。对于合同和知识产权纠纷中,当事双方主体真实有效,行为客观存在,罪与非罪难以辨别,当事人可以行使民事诉讼权利的,更要慎用逮捕权。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的区别经济纠纷属于民法的范畴,可以由当事人双方自行调解或
    2023-08-05
    487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经济犯罪,是指在社会经济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领域,为谋取不法利益,违反国家经济、行政法规,直接危害国家的经济管理活动,依照我国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更多>

    #经济犯罪
    相关咨询
    • 怎样理解经济犯罪的立法与经济犯罪的处罚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08
      《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研究》分为“总论”和“分论”两编,包括经济刑法概述,经济犯罪的构成特征,经济犯罪的刑罚,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走私罪,金融诈骗罪等。
    • 经济刑法立法与经济犯罪处罚说的是什么?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21
      第一章《经济刑法立罪逻辑论》是关于第一个问题的探讨。研究认为,“立罪至后”是经典作家理论的逻辑归结,也是刑法谦抑理论的逻辑结论,还是本体论上的人性要求,因而应是经济刑法立罪的基本逻辑规则。从金融刑法修正可见,我国经济刑法修正中的立罪存在“无先而后”现象,这背离了“立罪至后”的逻辑规则。“无先而后”现象的生成具有两个相反相成的因果逻辑:一是“刑法谦抑观”未真正树立“立罪至后”逻辑规则缺失“无先而后”
    • 经济犯罪刑事立法不严密怎样理解,经济犯罪是刑事案件吗?
      贵州在线咨询 2023-03-29
      经济犯罪,也是刑事犯罪的一种。 界定并不规范,大致贪污、挪用公款、贿赂类(受贿、行贿)、诈骗、金融诈骗类、职务侵占、虚开增值税发票、偷税、抗税、走私类、非法经营等都习惯称为经济犯罪,但盗窃、抢劫、绑架虽然也有经济内容但一般不称为经济犯罪。
    • 经济犯罪立案标准?经济犯罪的立案标准与量刑标准是哪些?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9
      个人经济犯罪怎样规定立案标准 经济犯罪是一个大类,不同的类型的经济犯罪,立案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要依据具体的罪名才能确定立案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四十一条【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 现在经济犯罪与经济刑法是如何样的?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7-31
      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争议。它包括平等主体之间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管理所发生的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