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二胎报销比例:顺产和剖宫产报销比例是不一样的。顺产一般按定补结算,内地城市一般乡医疗机构报销300元,县级及县外大约在450元左右,而在县内住院才会有降消费;剖宫产一般按大病统筹进行报销,跟所住院医疗机构级别有关,一般级别越低,报销比例越高,在县内住院,大概报销1500左右,县外住院则会更低。以上就是新农合二胎报销比例。
社保和新农合哪个报销比例高
社保卡和农合相比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比例高。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比比例是85%,新农合的报表比例根据不同等级的医院报销比例在10-80%不等,比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少,具体如下:
1、新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村户口的买,居民医疗保险是非农业户口的买;
2、新农合主要是让农民在乡镇卫生院报销多,起付线低,在城里的医院报得相对少些;居民医疗保险起付线比新农合稍高,在大医院报销比例稍高一点,交钱也交得多一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四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第二十五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
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
第二十六条
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标准按照国家规定执行。
《社会保险法》第二十四条
国家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
二胎政策有什么新政策新政策多少二胎生育
282人看过
-
新二胎政策生育保险可以报销吗
425人看过
-
湖南二胎新政策2024最新湖南二胎政策
414人看过
-
上海二胎政策新政策上海二胎有哪些政策
333人看过
-
一胎双胞胎二胎新政策
180人看过
-
济南二胎报销政策及时间
397人看过
二胎是中国实行的一种和计划生育政策相对立的生育政策。只要符合生育二胎政策,随时可以办理二胎准生证,随时可以生育二胎,没有一胎二胎间隔时间规定,没有育龄妇女年龄限制,没有要办理好准生证才能怀孕的规定。... 更多>
-
新农合政策报销范围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5-12新农合政策报销范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范围为:参加人员在统筹期内因病在定点医院住院诊治所产生的药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等符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部分(即有效医药费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付设立起付标准和最高支付限额。医院年起付标准以下的住院费用由个人自付。同一统筹期内达到起付标准的,住院两次及两次以上所产生的住院费用可累计报销。超过起付标准的住院费用实行分段计算,累
-
二胎政策有什么新政策新政策多少二胎生育云南在线咨询 2021-09-23根据二胎政策的最新消息,再婚生育的二胎新政策规定,《计划生育法》规定,再婚夫妇可以再生两个以下的孩子。第十五条夫妇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时,可要求再生一个孩子:(一)经设区市、自治州或省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确定的疾病儿童医学鉴定组织鉴定,第一个孩子有残疾,第一个孩子是双胞胎,多胞胎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的劳动力,在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情况下(2)再婚夫妇,再婚前一方生育(包括依法收养下一个)以内
-
南阳市2022年新农合报销政策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05-14南阳市2022新农合报销标准具体如下:1、普通门诊。报销比例超过200元至1500元以内的费用,在首诊医疗机构就诊的,医保基金支付50%,按规定办理转诊手续后至二、三级医疗机构就诊的,医保基金支付40%;2、门诊特定病种:(1)门诊使用治疗精神病药品时所发生的费用,每月在150元以内的部分,居民医保基金对“未成年居民”和“高校大学生”支付85%,对其他人员支付75%;等。
-
二胎政策再婚的新政策四川在线咨询 2022-05-08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法有相关的规定表明,再婚夫妇中,夫妻两人共同名下的孩子需要少于两名才能够生二胎,所以如果夫妻双方都能够符合政策条件标准的可以生二胎,再生育一个子女是在条件之内符合的。如果夫妻双方家庭中,第一个孩子有残疾或者是第一台为双胞胎、多胞胎不能够正常的生活,没有正常的劳动能力,在医学上认为能够允许再次生育的都可以生育第二胎,如果双方都是独生子女且只有一个子女的都在二胎政策的范围之内。
-
新二胎新政策对城市户口生二胎有什么新政策浙江在线咨询 2022-04-23城市户口生二胎新政策是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安排。下面法律为您详细介绍。 国家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城镇居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可以按计划安排: (一)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二)经市(地)级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三)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了一个子女后又怀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