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担保合同中未明确规定禁止转移的,担保期间财产转移是合法的。但是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允许债务人转移全部或者部分债务,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移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一、连带责任担保人免责的情形
连带责任担保人免责的情形:1.债权人同意债务人转让债务未经保证人同意的;2.债权人与债务人协议变更债务履行方式与期限未经保证人同意的,3.保证期间届满债权人未经仲裁或诉讼主张权利的。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三条的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二、担保人不担责的情形有哪些
担保人不担责的情形有:
1、变更主合同,未经担保人书面同意的;
2、超出担保范围的;
3、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的;
4、债务人转让债务的,未取得担保人书面同意;
5、主合同无效,担保人无过错的。
第三人和债权人约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债务人将债务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
三、保证人在哪些情况下可以不承担保证责任
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的情形如下:
(1)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2)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3)债权人和债务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协商变更主债权债务合同内容,加重债务的,保证人对加重的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
(4)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禁止债权转让,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转让债权的,保证人对受让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5)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允许债务人转移全部或者部分债务,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移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
在财产保全期间转移财产违法吗
192人看过
-
合伙期间合伙人转移财产违法吗
218人看过
-
担保人执行期间转移财产的认定
287人看过
-
申请保全期间对方转移财产犯法吗
138人看过
-
担保人在担保期间转移财产如何认定该行为
165人看过
-
担保人在担保期间转移资产怎么办
404人看过
-
财产保全期间转移财产怎么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4-09如果还未起诉或已经起诉离婚,发现另一方已经存在财产转移的行为,可以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离婚前财产转移申请财产保全怎么办? (1)、情况紧急的,未转移财产的一方可以在起诉前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法院接受诉前财产保全申请后,裁定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立即执行。此时切忌在采取保全措施后十五日内要提起诉讼,否则法院会解除财产保全。 (2)、另外提出诉前保全需要提供担保财产,不提供担保的,法院会驳回财产保全的申
-
担保人在担保期间转移资产怎么办香港在线咨询 2023-04-25一、担保人在担保期间转移资产怎么办 1、担保人在担保期间转移资产是为了逃避履行担保责任的,债权人可以行使撤销权,向法院请求撤销财产转移行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三十九条【不合理价格交易时的债权人撤销权行使】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高价受让他人财产或者为他人的债务提供担保,影响债权人的债权实现,债务人的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
-
担保人转移财产生效时间及法律规定陕西在线咨询 2024-12-22在讨论担保方式和债务人是否到期还款的情况下,需要结合担保人转移财产的时间来判断其有效性。如果在担保期间,转移财产将无效;但若担保期限已过,则转移财产将成为有效行为。然而,在担保人负有债务偿还连带责任的情况下,无论何时转移财产均属不合法。担保人转移财产的行为可能直接侵犯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受到禁止。
-
在财产保全期间进行财产转移是否违法?台湾在线咨询 2024-11-18当申请人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申请时,如果被申请人试图转移财产,应当立即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采取强制保全措施。在诉讼过程中,财产保全措施是法院在成功受理案件但尚未做出裁决前的一项重要步骤,其目的是通过对当事人财产或争议标的物的限制性处罚来预防可能出现的错误处分。一旦启动财产保全程序,被申请人就无法进行任何形式的财产转移。如果发现被申请人存在故意转移资产的事实,可以追究相关人员和单位的法律责任,并向
-
取保候审期间财产转移咋办,期间能否办理财产转移手续的湖南在线咨询 2022-07-05可以第六,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依据新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保证金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 (二)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情况,责令被取保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