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物时要货比三家,保留好消费结算清单。
一、虚假标价:经营者在标价签、价目表等所标示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质地、计价单位、价格等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内容与实际不符,并以此为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购买的。
支招:对于商品标价签表示的产地、质地等内容,消费者应仔细核对商品包装内或吊牌上产品情况介绍,再决定是否购买。
二、虚夸标价:经营者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者无从比较的。
支招:消费者在购买商家以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的商品时,最好能够货比三家,做到心里有底。
三、低标高结:经营者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一交易场所同时使用两种标价签或者价目表,以低价招徕顾客并以高价进行结算的。
支招: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交款后,最好能够仔细核对一下结算清单,检查一下结算清单中的商品单价,是否与商品标价签所标的单价一致。
四、模糊赠售:经营者采取价外馈赠方式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时,不如实标示馈赠物品的品名、数量或者馈赠物品为假劣商品的。
支招:消费者在购买附带赠送的商品时,一定要问清赠送的具体商品,再决定是否购买。
五、模糊标价: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者含糊标示附加条件的。
支招:消费者不要盲目购买促销商品,若确要购买,须先问清促销和优惠的附加条件。
六、虚构原价:经营者所标示的原价没有在本交易场所成交过,或者高于本次降价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最低交易价格的,或者高于本次降价前最后一次最低交易价格的。
支招:消费者在换季或促销前,最好记住要购买的商品原价,购买时要仔细对比所购买的商品是否真正降价。
七、虚假促销:经营者在开展送现金、返券、馈赠、积分等经营活动中,所标示的价格高于本次经营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的。
支招:消费者要谨慎对待商家促销活动,对所要购买的商品,比较一下促销以前的价格或不搞促销活动商家的价格,再决定是否购买。
-
预防保险欺诈有什么措施
220人看过
-
合同欺诈的法律责任与防范措施
198人看过
-
公司当前保险欺诈防范措施的概述
327人看过
-
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的区别及防范措施
197人看过
-
防范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欺诈的措施
454人看过
-
工商局处理价格欺诈投诉处罚措施是怎么样的?
412人看过
价格欺诈是指商家故意通过虚假宣传、不透明定价或其他欺骗手段,使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与实际价值不符,误导消费者或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可能包括虚构原价、隐藏附加费用、误导性促销等手法,目的是诱导消费者购买,使其支付高于合理水平的价格。价格... 更多>
-
在商场促销活动,然后发现价格不一样,怎么去防范价格欺诈的措施西藏在线咨询 2022-12-15模糊标价: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带有价格附加条件时,不标示或者含糊标示附加条件的。 支招:消费者不要盲目购买促销商品,若确要购买,须先问清促销和优惠的附加条件。 虚假促销:经营者在开展送现金、返券、馈赠、积分等经营活动中,所标示的价格高于本次经营活动前七日内,在本交易场所成交的有交易票据的最低交易价格的。 支招:消费者要谨慎对待商家促销活动,对所要购买的商品,比较一下促销以前的价格或不搞促
-
价格欺诈合同如何防范?甘肃在线咨询 2022-08-04合同欺诈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欺骗合同相对人订立合同,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合同欺诈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故意捏造虚假情况,或歪曲、掩盖真实情况,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并因此作出不合真意的意思表示而订立合同。
-
中介价格欺诈行为的措施有哪些甘肃在线咨询 2022-12-031、中介价格欺诈的情形有:对交易当事人隐瞒真实的房屋交易信息,低价收进高价卖(租)出房屋赚取差价,捏造散布涨价信息,与房地产开发经营单位串通捂盘惜售、炒卖房号,操纵市场价格等。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九百六十二条中介人应当就有关订立合同的事项向委托人如实报告。中介人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不得请求支付报酬并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百六十四条中介人未
-
怎样防范合同价格的欺诈行为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20事先甲乙双方在合同里没有说明东西的价格。 一、合同签订过程中的风险防范 合同风险一旦发生,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因而一定要做好合同风险的事前防控工作。 (一)、签订前对合作对象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查。 全面准确地了解合作对象的基本情况,有助于在签订合同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未雨绸缪,避免风险的发生。 1、审查合作方的基本情况。先要了解对方是否具备法人或者代理人资格,有没有签订合同的权利。否则该合同往往会
-
民法典明确了合同欺诈的防范措施贵州在线咨询 2025-02-05在签署合同之前,必须认真审查交易对方的主体资格和履行能力。在达成交易之前,可以要求对方提供加盖公章的营业执照副本、法人资格证明书、法人授权委托书、经办人员的身份证明等书面材料。如果交易对方为异地企业,可以委托当地律师向企业所在地工商部门了解其合法性。切忌仅凭熟人介绍等不规范方式草率签订合同。此外,应重点考虑交易对方的履约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尽可能地调查交易对方现有的、实际的经营情况,掌握其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