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违法行政复议流程时限与一般行政复议时限是一样的,一般是六十日,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情况复杂,不能在规定期限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并告知申请人和被申请人,但是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三十日。
详解处理异地交通违法流程是怎样的
一、异地缴纳罚款的范围:根据公安部《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的相关规定,全省道路交通违法罚款异地代收只适用于简易程序处以二百元(含)以下罚款的交通违法行为。对违法行为人处以二百元(不含)以上罚款的,应当适用一般程序,不在异地代收范围内。
二、异地缴纳罚款程序:
(一)交通违法当事人持机动车行驶证和驾驶证就近到任一交通违法处理中心(窗口),开具《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异地处罚决定书》;
(二)交通违法当事人持异地开具的《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异地处罚决定书》一、二联,15日内(法律规定超期需缴滞纳金)到所在地指定的农业银行网点缴纳罚款,打印《湖北省非税收入票据(道路交通违法罚款异地代收专用)》;
(三)银行将代收罚款直接缴入违法发生地的“财政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省公安厅交通违法罚款信息处理系统自动解除违法车辆或驾驶证的锁定状态。
三、缴纳罚款的纠错程序
(一)代收银行办理异地代收罚款业务时,发生的错误由代收银行按程序处理。
(二)公安交警违法信息错误,由当事人登陆湖北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网站下载《道路交通违法异地缴纳罚款纠错申请表》,如实填写相关信息,连同《公安交通管理简易程序异地处罚决定书》第二联和《湖北省非税收入票据(道路交通违法罚款异地代收专用)》收据联、本人身份证、驾驶证复印件(复印件要加盖个人私章),向违法发生地公安交警部门提出纠错申请,违法发生地公安交警部门受理后,按程序办理。
四、法律诉讼:省公安厅授权全省公安交警支(大队)设置的违法处理中心(窗口)代为送达处罚决定书。交通违法当事人如有不服,应在收到异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向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交警大队上级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在3个月内向违法行为发生地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九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的申请期限超过六十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自障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
申请行政复议时应遵循的规范
410人看过
-
四轮电动车交通事故解决方法:遵循相关规定
200人看过
-
交通责任认定书复议的相关法律法规解析
146人看过
-
交通事故调解应遵循哪些原则,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262人看过
-
行政复议调解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191人看过
-
对交通违法处罚能申请行政复议吗?处理交通事故遵循原则是什么
174人看过
所谓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后发生的,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不能预见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导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观现象。 不可抗力的范围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洪水、旱灾、海啸等。 (2)政府行为。... 更多>
-
行政复议审理复议时要遵循什么规定,期限是多长时间天津在线咨询 2023-04-09《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规定,行政复议审理复议时有下列情形之一,影响行政复议案件审理的,行政复议中止: (一)作为申请人的自然人死亡,其近亲属尚未确定是否参加行政复议的; (二)作为申请人的自然人丧失参加行政复议的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参加行政复议的; (三)作为申请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四)作为申请人的自然人下落不明或者被宣告失踪的; (五)申请人、被申请人因不
-
行政复议调解应当遵循哪些程序和法规呢?甘肃在线咨询 2023-03-26中立原则在行政复议调解中,行政复议机关要始终保持中立的超然地位。行政复议人员要充分尊重法律的规定,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志和,不能心存偏私、偏见,要站在中立的位置公正调解,不能为片面地追求调解结果,而采用变相威胁、压制、限制一方权利等方式、方法。
-
行政复议申请回复时限的相关问题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13第十七条行政复议机关收到行政复议申请后,应当在五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对符合本法规定,但是不属于本机关受理的行政复议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关于行政复议申请回复时限的相关问题由上可知。
-
行政复议申请时限的相关内容是如何规定的?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28行政复议申请期限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不仅涉及行政机关能否正确地行使其权力,而且还关系到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否充分地行使其行政复议申请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应当自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