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有什么不同?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3 16:41:24 115 人看过

一、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有什么不同?

1、主观意识不同: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而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

2、刑事处罚不同: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而且必须是过失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

3、结果对定罪影响不同:故意犯罪往往不考虑结果,只要有主观故意,即可构成犯罪,结果只是对量刑有影响。而过失犯罪必须是已经造成了危害结果,没有造成不会构成犯罪。

二、犯罪故意包括哪些种类?

1、直接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认识因素: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明知自已行为的内容与危害性质、明知会发生某种危害结果、某些犯罪还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特定事实);意志因素:希望这种结果发生。

2、间接故意:放任。

3、间接故意与直接故意的区别:两者的认识因素相同。意志因素不同:直接故意明知的可以是行为必然发生的危害结果也可以是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而间接的只能是可能发生的危害结果。

4、间接故意的发生:一是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非犯罪的意图而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二是行为人为了实现某种犯罪意图而放任另一危害结果的发生。

综合上面所说的,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两种从本质上就有很大的区别,一种是明知犯法而还要实施犯罪的行为,另一种是因为自己的过失行为而做出了不合法的事情,一般在处罚的时候故意犯罪的刑期要大于过失犯罪的刑期。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6日 13: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故意犯罪相关文章
  • 犯罪的故意与过失是什么意思
    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主观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一、过失犯罪的哪些类型包括下列类型: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2.过于自信的过失。又被称为有认识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二、故意犯罪中止是否负刑事责任?故意犯罪中止是否要负刑事责任要看是否有造成损害。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
    2023-06-27
    257人看过
  • 过失犯罪后又故意犯罪会加重刑法吗
    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一、故意犯罪的分类故意犯罪分为直接故意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一)直接故意犯罪直接故意犯罪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所构成的犯罪。其中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行为人在行为当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成立故意犯罪的前提。首先,此处的“会发生”包括必然发生和可能发生两种情况。其次,这里的危害结果是相对确定的结果。再次,某些直接故意犯罪还要求行为人认识到刑法规定的一些特定事实。2、行为人对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持希望其发生的态度,是成立直接故意犯罪的关键。即行为人积极追求危害结果的发生,发生危害结果是行为人实施危害行为所直接追求的目的。希望发生的危害结果与其明知会发生的结果须
    2023-03-22
    397人看过
  • 我国刑法如何规定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八条之一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或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泄露国家秘密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公开披露、报道第一款规定的案件信息,情节严重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泄露国家秘密的渠道有哪些泄露国家秘密的渠道有:1、对外交往与合作中的泄密;2、新闻宣传和出版方面的泄密;3、通信和办公自动化方面的泄密;4、信息咨询服务方面的泄密;5、人员流动造成的泄密;6、少数人受私利驱动,非法提供或出卖国家秘密。
    2023-07-02
    210人看过
  • 如何证明自己只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有何区别?
    如何证明自己只是过失犯罪按照我国《刑法》规定,过失犯罪包括两种形式:(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2)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而《刑法》规定的具体罪名也是按照这一逻辑来展开的。因此,证明自己是过失犯罪,也应当从这两个角度展开,即证明自己主观上没有故意,为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自己内心并不想危害后果的发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过失犯罪行为本
    2023-05-06
    193人看过
  • 刑法规定过失犯罪的种类,过失犯罪的性质
    一、刑法规定过失犯罪的种类刑法规定的过失犯罪主要可分为两大类: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2.过于自信的过失。又被称为有认识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二、过失犯罪的性质过失犯罪的性质: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三、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是什么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
    2023-04-30
    436人看过
  • 我国现行刑法是不是没有了过失共同犯罪
    过失犯罪没有共同犯罪。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构成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犯罪主体上,共同犯罪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以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与单位。2、客观方面上,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主观方面上,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由此可见,我国法律没有过失共同犯罪。什么叫过失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不存在过失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主体是有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作为共同犯罪人中的任何一人,都必须具备责任能力,达到责任年龄的一般主体资格。未达到责任年龄参与共同犯罪的,不认为是共同犯罪。二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只要其中一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也就是说只有一人具有犯罪主体资格,就不认为是共同犯罪。《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
    2023-08-02
    357人看过
  • 我国刑法是什么规定单位犯罪的
    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单位犯罪是指为单位利益而实施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一、单位犯罪责任人的监狱刑判几年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至于单位犯罪后负责人要判多少年,则完全取决于单位犯罪的具体罪名和负责人在单位犯罪中的具体作用,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刑法》第三十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第三十一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单位犯罪的员工有责任吗单位犯罪的员工没有责任。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
    2023-04-11
    435人看过
  • 如何对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判刑
    〔一〕定罪。研究过失犯罪向故意犯罪转化的定罪问题,是要解决当过失犯罪转化为故意犯罪之后,是只定故意罪,不定过失罪,还是故意、过失二罪都定,实行数罪并罚?这个问题很少有人研究。笔者认为,过失犯罪已转化为故意犯罪的,原则上应只定故意罪,不数罪并罚。但并不排除在个别情况下也追究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具体讲来,应分为以下两种情况:1.如果过失行为和故意行为都是针对同一个犯罪对象,而且故意造成的结果是对过失造成的结果的加重,或者过失造成的结果是对过失引起的某种严重危险的实现,应当只定故意罪,不定过失罪。也就是说,这种情况只追究故意罪的刑事责任,过失罪被故意吸收,不实行数罪并罚。比如,司机开车不慎将行人撞成重伤,然后驾车逃跑,放任被害人死亡,而且被害人确实因抢救不及时而死亡的;又如,某甲大男子主义严重,经常打骂妻子。一日又抡起一只凳子向妻子打去,妻子慌忙一躲,头正巧撞衣柜角上,当即昏了过去。某甲又悔又怕
    2023-03-11
    467人看过
  • 探析我国过失犯罪立法
    [内容提要]:我国刑法典对过失犯罪的规定,在认定标准,认识内容,类型划分等方面存在理论缺陷。为完善刑事立法,应当以构成要件为标准,以违法认识为内容,以疏忽大意过失、过于自信过失和准过失为基本类型来重构我国的过失犯罪立法。[关键词]构成要件事实违法性认识可能性准过失过失行为立法模式一、导言我国刑法典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至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根据这一规定,刑法理论上的通说认为犯罪过失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至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①以犯罪过失的认识因素为标准,犯罪过失通常被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类。(2)我国刑法关于过失犯罪的规定,在内容,逻辑结构、立法用语、类型划分等方面存
    2023-04-22
    464人看过
  • 我国刑法应当承认共同过失犯罪
    一、关于共同过失犯罪的理论概说对于共同过失犯罪,我国刑法学界大体存在否定说与肯定说两种对立的观点,其中否定说目前居于通说地位。(一)否定说。否定说以我国刑法典为依据,认为不论新旧刑法均明确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且最为关键的是,“作为共同犯罪应该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只有行为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行为人彼此之间的意思联络,互相配合,互相支持,才能成立共同犯罪,而这一点,共同过失犯罪恰恰是不具有的。”[1](二)肯定说。肯定说的支持者针对以上论点提出质疑:在过失共同犯罪中,虽然各过失行为人不存在故意共同犯罪中那样的意思联络、沟通,但是各过失行为人在违反共同注意义务上存在懈怠注意的共同心情,这种共同心情助长了各过失行为人主观上的不注意、不谨慎,从而必然地而非巧合地共同造成了一个危害结果,由于过失共同犯罪的成立需要具备各行为人违反
    2023-06-18
    280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到底如何认定与认定的区别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并相信可以避免,从而危害社会结果的行为。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2)行为必须有危害社会的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来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比较严重的结果。除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外;(3)必须明确规定处罚此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区别在于:(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中的作用不同;(3)从处罚上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停止形态中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认定时的区别(一)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二)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
    2023-08-09
    61人看过
  •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结合是否成立共同犯罪
    即一人出于直接或间接的故意而实施的某一行为,与另一人因过于自信或疏忽大意而施行的某一行为,共同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此种情况也是根据各人的罪过形式和行为形态,分别负相应的刑事责任。如医生甲为杀乙故意加大处方的药量,护士丙因工作不上心未发现而直接用药,造成乙死亡。则甲构成故意杀人罪,而丙因过失构成医疗事故罪,二人不是共犯。刑法,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法的法律。一般涉及刑法相关的问题,就意味着违法情节严重,涉及到他人人身财产安全时,违法者也将会受到相应的法律惩罚。赢了网建议各位朋友遵纪守法,健康生活,遇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必要时可寻求法律服务的帮助。一、事实及有关证据1997至1999年犯罪嫌疑人甲在松岗一制衣厂工作期间,得知厂长洪某某家境富裕。2002年11月向乙提出绑架洪某的儿子,乙没有同意。甲即自己找了王某,谎称其朋友离婚,法院将小孩判给女方,叫一起将小孩拐回给他朋友。同年11月2
    2023-06-25
    440人看过
  • 经济犯罪量刑我国法律有什么规定?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诈骗数额特别巨大是认定诈骗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情节。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又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1)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或者共同诈骗犯罪中情节严重的主犯;(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4)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救济、医疗款物,造成严重后果的;(5)挥霍诈骗的财物,致使诈骗的财物无法返还的;(6)使用诈骗的财物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7)曾因诈骗受过刑事处罚的;(8)导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经
    2023-08-18
    359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相同的之处有哪些?
    一、过失犯罪与间接故意犯罪相同的之处有哪些?间接故意和过失的相同之处:二者都是预见到了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不同点是:间接故意是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然,认为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的态度,漠视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间接故意,而过失犯罪是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但是轻信可以避免.在主观上,不希望危害结果的发生.二者的区别就在于主观上对危害结果的态度不同.由于这种态度的不同,对社会的危害就不同,所以,在量刑上过失犯罪就比间接故意轻一些.二、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由于过失的主观恶性明显小于故意,所以刑法对过失犯罪的规定不同于故意犯罪,具体如下:A.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
    2023-04-29
    499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故意犯罪是指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危害社会,希望或放任这一结果,构成故意杀人、抢劫等犯罪的。如果有重大立功表现,二年期满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犯罪分子故意犯罪并核实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执行死刑。... 更多>

    #故意犯罪
    相关咨询
    • 过失犯罪有帮助犯吗,我国的刑法规定是什么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08
      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所以过失犯罪是没有帮助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
    • 什么是过失犯罪,我国对过失犯罪的处罚规定,我国对过失犯罪的处罚
      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8
      过失犯罪,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 过失犯罪有“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和“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两种。 一、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这种危害结果发生,如某甲挖坑蓄水,结果致一儿童溺水身亡,某甲应当预见自己的
    • 犯罪是什么意思的刑法中过失犯罪有无共同故意?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29
      过失犯罪分为两种: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本身具有一定的法定义务,却没有尽到注意的法定义务,但主观上是排斥危害结果发生的。
    • 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之间是不是有联系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04
      1.过失犯罪行为本身蕴涵着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可能性,它是可能危害社会的行为。 2.过失犯罪行为本身是错误行为,即属于不适当的、应当受到谴责的行为。 3.一般情况下,过失犯罪只有在造成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时刑法才将其规定为犯罪,行为人才承担刑事责任,所以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不是表现在主观意志上,而是体现在客观效果上。 定性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 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 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
    • 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犯罪有什么不同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1-05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