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的认定问题。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认定诈骗罪,应当重点审查以下问题;一、犯罪主体。诈骗罪是自然人犯罪,单位不是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也不是诈骗罪的犯罪主体,他们实施诈骗行为,不构成诈骗罪。但成年人教唆、利用十六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实施诈骗的,构成诈骗罪。二、欺骗行为。欺骗行为的形式包括捏造事实和隐瞒真相、作为和不作为,方式包括语言欺骗、书面欺骗、举动欺骗。欺骗行为的实质是向受骗者传达了不真实的信息,从而导致受骗者产生了处分财产的错误认识。三、错误认识。诈骗罪所指的错误认识,是特指“处分财产的错误认识”。如果欺骗行为只是导致受骗者产生了其他错误认识,但没有产生处分财产的错误认识,这种欺骗行为就不属于诈骗罪特指的欺骗行为。四、交付财产。诈骗罪是既遂犯罪,如果受骗者没有交付财产,就属于诈骗未遂,不应当追究行为人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但是,如果行为人以数额巨大的财产作为诈骗对象,也应当追究诈骗未遂的刑事责任。限于篇幅,今天就介绍到这里。
一、诈骗2万元一般怎么判
诈骗两万元一般应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般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三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所以诈骗两万元属于诈骗罪中规定的诈骗数额较大的行为,因此触犯诈骗罪,应当给予刑事处罚。
一、诈骗的类型如下:
1、刷单类诈骗。主要表现为骗子通过各类网站发布刷单赚佣金的广告,在受害人上钩后,以刷一单低价的商品作为幌子,快速将承诺的购物本金和刷单佣金返还;
2、虚假购物消费类诈骗。骗子通过各种电商平台、聊天软件低价售卖物品,引诱被害人上当,在被害人付款后,将被害人拉黑;
3、代办信用卡、贷款类诈骗。骗子通过网站等方式发布贷款、快速办理信用卡信息,称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方便,而且利息低、额度高、无抵押、无需担保、放款快,以此忽悠借款人上钩;
4、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类诈骗。骗子一般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取得受害人信任后,以能够获取网上购买彩票、投资理财等平台的后门,可以轻松赚钱为由,引诱受害人投资。
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如下:
1、欺骗行为的内容是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
2、欺骗行为必须使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即使受骗者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骗行为的成立;
3、责任形式为故意,同时,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总而言之,诈骗两万属于诈骗罪中“数额较大”的情形,其量刑标准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一般诈骗类型包括刷单类诈骗、虚假购物消费类诈骗等形式。
-
以次充好诈骗数额如何认定,诈骗罪怎么判
486人看过
-
以次充好有诈骗传销吗
452人看过
-
以次充好诈骗这种事实吗
324人看过
-
合同诈骗以次充好怎么处罚
258人看过
-
以次充好构成诈骗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呢
349人看过
-
货物以次充好诈骗应该怎样处理
105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诈骗罪包括合同诈骗罪与以次充好诈骗罪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07以次充好,一般不构成诈骗罪、合同诈骗罪,属于欺诈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通常认为,该罪的基本构造为:行为人以不法所有为目的实施欺诈行为→被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被害人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上的损失。
-
以次充好构成诈骗罪犯罪是怎么规定的台湾在线咨询 2022-12-04以次充好不构成诈骗罪,有可能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该罪的立案标准为,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 (二)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十五万元以上的; (三)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不满五万元,但将已销售金额乘以三倍后,与尚未销售的伪劣产品货值金额合计十五万元以上的。 【法律依据】
-
以次充好为什么是诈骗江苏在线咨询 2023-12-22【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者、销售者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销售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
-
2022年以次充好算诈骗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2-11-21以次充好是指以次品、差的产品冒充正品、优质产品的行为,一般属于商业欺诈行为。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以次充好虽然具有欺骗性,但一般不构成诈骗罪。诈骗罪是完全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使受害人产生错觉,信以为真,从而自愿地
-
大家说以次充好算诈骗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21以次充好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的属于诈骗,诈骗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予以立案追究刑事责任,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