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在法律框架下起诉外地人的案件
1.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如果被告人在异地,只是暂时性的,异地不是经常居住地时,在被告住所地法院起诉。
2.如果被告在异地属于经常居住地,那么原告应当向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
一般地域管辖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二、异地起诉流程是怎样的
异地起诉流程是:
1.当事人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
2.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应提交相关的材料。
3.提交书证的,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页数。
4.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5.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如确有困难,可在预交期内向本院提出减、缓、免交的书面申请,逾期不交或者书面申请缓、减、免交未获批准而仍不预交的,本院将裁定按自动撤诉处理。
6.立案手续后,案件由法院排期开庭,当事人应服从法院的各项工作安排,并于结案后到财务室结算诉讼费用,多退少补。
三、异地起诉是否需要本人去
异地起诉的,当事人是可以本人亲自去办理,也可以委托亲戚朋友或者律师代为办理。但要提供书面的授权委托书及当事人签名的起诉状。
《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四章 回避 第四十九条 院长担任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决定。
-
如何在法律框架下投诉店铺卖家
496人看过
-
如何在法律框架下讨回欠款
261人看过
-
如何在法律框架下合法地转让宅基地使用权
443人看过
-
如何在最新的法律框架下取保候审?
218人看过
-
在法律框架下二手房交易合同如何备案
358人看过
-
如何在法律框架下离开家庭暴力
412人看过
-
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杀人行为是否存在追诉期?海南在线咨询 2024-11-28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所有涉及人身伤害的犯罪行为都被归类为重大犯罪行为,这些犯罪行为存在固定的追诉时效。 需要强调的是,对于这类杀人案件,最长期限可达二十年。但是,如果立案调查或是诉讼时限暂时停止,这二十年的时限将不再适用。此外,如果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期间,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之后,犯罪嫌疑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那么他们在法律上就永远不会受到追
-
起诉刑事案件被告人在外地怎么起诉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22这涉及到诉讼案件的管辖法院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专门对管辖问题作出了规定。根据案件类型的不同管辖法院是不同的。通常而言,在排除专属管辖及合法的约定管辖情况下,被告所在地法院均有管辖权。被告所在地是指户籍所在地法院,如果经常居住地与户籍所在地不一致的,可以到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但必须在经常居住地一年以上并且应有证据证明的才可以在经常居住地法院起诉。
-
刑事诉讼法框架青海在线咨询 2023-09-261.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 3.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互关系,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进行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等。 4.2012年3月,刑诉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尊
-
外地人在南京起诉、起诉外地人、外地人在南京的法院起诉需要怎么办云南在线咨询 2022-01-26法律规定民事诉讼需原告当事人到被告户籍所在地区法院,或被告经常居住地法院提出诉讼。如果是牵扯到经济合同纠纷的案件,原告可以到合同履行地区法院提出诉讼。被告经常居住地区是南京,原告可以在南京的法院起诉被告维权。《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
-
在本地能不能起诉外地欠款人,法律是如何规定的澳门在线咨询 2023-12-14法律分析 在本地可以起诉外地欠款人,但是应当是在当事人没有约定管辖法院的时候,这时候可以在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选择诉讼。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