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审判模式的改革凸显了法官在中间的消极地位。法官在民事诉讼中的中立是机制和价值的必然要求。中立的外在化不可避免地要求法官处于消极的境地。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在相当程度上,对法官的中间立场和消极立场存在机械的、片面的理解,导致法官在所有诉讼环节上过于被动,甚至当事人的陈述和主张不当,或对诉讼活动的法律规定知之甚少,没有向当事人作出解释、提示和指导,致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积极有效的保护。特别是在审前证据交换中,就证据而言,法官只成为双方证据的传递者,并不解释证据交换的举证责任和后果。法官在证据交换中的不作为可能导致一方当事人不当败诉案件的增加,以及部分案件审理过程的延误。从理论上讲,证据交换与法官行使解释权之间并不矛盾。法官正确行使解释权,可以更好地保障证据交换程序中公正与效率原则的贯彻落实。证据交换程序的建立充分体现了公正和效率的理念
证据交换是指在案件审理前,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相互展示对方证据材料的诉讼活动。证据交换一般有三项内容:一是使当事人能够从对方当事人处获取信息,了解对方当事人持有的证据及其对案件事实的看法;第二,法官可以在镜头下进行调解;第三,通过对焦点和证据的梳理,法官和当事人可以就如何在庭审中审理案件形成一定的共识(一)证据交换程序充分体现了程序正义
诉讼和解是同一诉讼制度下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对抗,这就要求程序系统的公平性。举证责任限制制度和证据权丧失制度的确立,要求民事证据必须在庭审前一定时间内提出。逾期不提交的,应当承担不提供证据的后果,督促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内收集、提供充分证明自己主张的证据,并停止故意不在举证期限内提供证据,滥用诉权以利用证据进行抢劫并获胜。然而,这并不能有效地确保双方在审判前充分理解对方的主张和证据。因此,审前证据交换程序应运而生。通过证据交换,当事人可以充分了解对方的主张和证据,确定自己的对抗策略,并根据对方的证据收集相应的反驳证据,最大限度地创造公平对抗的诉讼模式,体现公正理念(二)证据交换程序充分体现审判效率
建立证据交换制度是民事审判实践的需要。随着程序正义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证据在庭审中直接提出、质证和鉴定,增加了庭审负担,直接影响庭审效率,不利于当事人的诉讼辩护。为了提高庭审效率,必须建立证据交换制度,使双方当事人在庭审中能够相互了解对方的证据,也便于合议庭在交换过程中澄清双方的争议焦点和无争议事实,有利于法院高效有序的审判。同时,公开交换证据也可以促进争议双方对诉讼结果做出合理、恰当的评估,有利于双方和解,不仅节约了当事人参与诉讼的成本,同时也节省了人民法院的审判费用。总之,证据交换程序的开展形成了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的可能性,它体现了追求效率的司法理念
公正与效率的理念必然要求法官在证据交换程序中行使解释权
解释权主要指在诉讼过程中,当当事人的主张的意义,请求或陈述不明确、不充分、不适当的,法官要求、提醒并授权当事人对上述事项进行解释和说明。基于公正与效率理念在民事诉讼中的贯彻和实践,法官解释权的行使必须存在于诉讼的各个环节,证据交换程序也不例外
法院处理和解决民事案件的主要环节是基于公开审判原则的庭审。法官应主要通过公开和正式的庭审获取与案件有关的信息和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或达成最终的胜负理论。举证时限、证据权的丧失和证据交换制度的建立,有效地遏制了诉讼中的突然袭击,促使当事人全面、有针对性地收集和整理证据,但这还不足以保证庭审的公正性。如果法官对自己在证据交换中的作用持否定态度,将自己等同于证据材料的传递者和交换活动的记录者,当事人将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诉讼,以自己的认知能力寻求正义。因此,为了实现诉讼利益最大化,当事人将放弃如实陈述案件事实的义务,剥夺诉讼能力较弱的当事人运用诉讼策略和技巧伸张正义的可能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的规定》第三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举证期限自交换证据之日起届满。因此,如果当事人在证据交换程序中由于案件实体以外的原因处于不利地位,他们更有可能处于不利地位,因为在庭审中收集和证明的大门关闭了。因此,证据交换程序不可避免地要求法官积极行使解释义务
从审判实践来看,大多数基层法院面对的是农村民众,他们普遍不懂法律,而且往往一次只涉及诉讼,不熟悉诉讼程序。他们需要委托律师代理诉讼,才能真正有效地开展诉讼活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大量当事人无法独立、高效、有序地聘请律师和提供证据,导致诉讼成本增加,诉讼效率降低。因此,法官行使解释权尤为重要。在证据交换过程中,法官应当以公正和效率的理念为指导,正确行使解释权,法官应当积极履行解释权义务。其意义在于平衡双方当事人的诉讼能力,引导弱势当事人(在诉讼能力意义上)合理利用法律赋予的诉讼权利,最终借助程序正义实现实体正义。由于对解释权的行使没有详细的规定,如何把握解释权的范围和限度,不仅在审判实践中难以把握,而且关系到法官的公正判决。以下是对法官行使解释权的一些看法:
(I)法官在证据交换中行使解释权的原则。公正原则
公正原则是法官正确行使解释权的正式要求。它包括两个基本要求:开放性和中立性。首先,法官应当在各方当事人都在场的情况下行使解释权,以避免对方当事人的合理怀疑;第二,法官应通过引导、激励和提示等方式行使解释权,适当提醒当事人,而不是直接告知当事人,以避免当事人误解法官的中立立场。平衡原则行使解释权的主要目的是平衡对方当事人的诉讼能力。因此,法官的解释应当以诉讼能力较弱的当事人为重点,帮助他们正确地提供证据和辩护,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
协作履行原则的解释是什么?
443人看过
-
法官释明权的行使应注意什么
372人看过
-
什么是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解释?
253人看过
-
合同撤销权的行使方法是什么原则
458人看过
-
情势变更原则的解释是什么?
100人看过
-
行使宪法解释权的机关是
500人看过
证据收集是指司法机关为了查明案情,取得处理案件的依据或凭据,在立案受理前,依法向有关单位和公民调查取证的行为。为确保收集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客观性,您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1、询问当事人:通过直接与涉案人对话,获取事实真相。 2、收集书证:... 更多>
-
什么是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解释?海南在线咨询 2023-10-251)权责发生制又称应计基础或应收应付制。它是以收入和费用应不应该计入本期为标准,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配合关系,而不考虑收入是否收到或费用是否支付。 (2)是指以取得收到现金的权利或支付现金的责任权责的发生为标志来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及债权和债务。
-
-
破产程序中别除权的行使原则是什么,破产程序中别除权的行使原则是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3-06别除权的产生是由于在破产宣告前,是以担保物权为基础权利,是破产法的特有概念。那么破产程序中别除权的行使原则是什么呢。 破产程序中别除权的行使原则: 1、破产案件受理后,别除人要行使权利,仍须向人民法院申报债权。按中国破产法的规定,别除权人应与其他无财产担保的债权人一样申报债权,同时别除权作为破产债权人参加破产程序受偿时,还应当与其他破产债权人一样接受债权调查。 2、在破产宣告后,别除人要行使别除权
-
行使探望权的原则是什么,法律怎么规定的河北在线咨询 2023-08-12行使探望权的原则是: 1.自动取得原则。自动取得原则即探望权不是产生于父母之间的协议,也不需要法院判决确认。 2.主体特定原则。主体特定原则即行使探望权的主体只能是非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父或母。 3.协议优先原则。在确定探望的时间和方式问题上,可以双方协商约定。
-
保险合同解释中的解释原则是什么意思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281、文义解释原则:即按合同条款通常的文字含义并结合上下文来解释,它是解释保险合同条款的最主要的方法。文义解释必须要求被解释的合同字句本身具有单一的且明确的含义。如果有关术语本身就只具有唯一的1种意思,或联系上下文只能具有某种特定含义,或根据商业习惯通常仅指某种意思,那就必须依照它们的本意去理解。2、意图解释原则:是指在没法应用文义解释方式时,通过其他背景材料进行逻辑分析来判断订约时的真实意图,由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