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模式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3-25 16:00:21 163 人看过

1,民事诉讼结构,是民事诉讼制度的内在结构,是当事人、法院的诉讼地位与相互关系的内在反映。

2,民事诉讼模式,是对特定的民事诉讼制度本质的外在反映。

3,民事诉讼结构中法官(法院)或当事人在诉讼中能动性的消长,形成了两种民事诉讼模式:

(1)职权主义,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拥有主导权,程序的进行以及诉讼资料、证据的收集等全部由法院负责。

(2)当事人主义,是指在民事诉讼中,诉讼请求的确定、诉讼资料的提出和证据的收集和证明主要由当事人负责。法官处于顺应性的地位,尊重当事人的意志,不作干预。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民事诉讼的诉讼标的是发生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是法律确认的权利主体对人或物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内容为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民事义务的不履行或者不适当履行,必然引起争议,发生纠纷,当一方当事人把它诉诸司法解决,就成了民事诉讼。而民事诉讼要解决的,正是发生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否存在,以及权利义务如何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生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是民事诉讼的诉讼标的。这一特点是民事诉讼区别于行政诉讼和形式诉讼的显着标志。2、民事诉讼的诉讼主体不仅包括当事人,也包括法院和检察院所谓诉讼主体,是指其所送行为能够导致民事诉讼程序发生、变更和消灭的那些主体。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都是这样的主体。3、民事诉讼是分阶段、按顺序进行的民事诉讼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我国民事诉讼法把这个活动过程分成起诉和受理、庭前的准备、开庭审理、裁判、上诉和执行等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上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了,才能开始下一阶段的工作。但这并不是说每一个民事案件都要经历这六个过程。4、民事诉讼活动必须严格依法进行民事诉讼活动是一种司法活动,有法定的形式和程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进行诉讼活动,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违法的诉讼活动没有任何法律效力。违法诉讼活动如是人民法院进行的,当事人可以通过行使上诉权和再审申请权要求撤销。

二、民事诉讼跟刑事诉讼区别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不同的,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目的一般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刑事诉讼中,法院要审理的是关于当事人是否犯罪以及如何量刑等问题。同时,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双方都可以起诉对方,刑事诉讼则不同,刑事诉讼中的被告只能由检察院提出诉讼。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4日 10:0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民事权利相关文章
  • 我国有民事诉讼虚假诉讼罪吗
    一、我国有民事诉讼虚假诉讼罪吗?我国刑法中有诉讼虚假诉讼罪,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与他人共同实施前三款行为的,从重处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二、认定虚假诉讼罪需注意两个方面1、行为方式在通常情况下,行为人进行虚假诉讼是以“捏造事实”、伪造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来欺骗司法机关。除此之外,虚假诉讼罪还有可能以“隐瞒真相”的方式进行。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隐瞒事实欺骗法院提起虚假诉讼进而谋取不正当利益。比如,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以对方已经履行完毕但未销毁的债务文书或者
    2023-04-29
    148人看过
  • 我国民事诉讼的普通诉讼时效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2024-05-21
    265人看过
  • 我国民事诉讼在哪里起诉?
    您要起诉,想到法院讨“说法”,首先,您这事得归法院管,凡是根据法律规定属于法院主管的案件,法院必须受理、审判,想不管都不行;凡是不属于人民法院主管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就不能行使审判权,想管也管不了。民事纠纷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诉讼并非解决民事纠纷的唯一途径,此外还有人民调解、促裁等。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主要有以下几类:(1)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纠纷的案件。如财产所有权、债权、著作权、人格权、身份权等案件。(2)因婚姻家庭关系发生纠纷的案件。如离婚、赡养案件等。(3)因商事关系发生纠纷的案件。如票据、股东权益案件等。(4)因经济关系发生纠纷的案件。如各类合同案件等。(5)因劳动关系发生纠纷的劳动争议案件。如开除、辞退案件等。(6)法律规定的其他案件,如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案件等。级别管辖
    2023-04-19
    245人看过
  • 民事诉讼诉前证据收集制度的模式
    诉讼目的是通过证据尽可能的还原事实真相。整个诉讼过程实质上是围绕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展开的,证据收集制度是证据运用的前提。所谓证据收集制度,即证据资料的收集。《民事诉讼法》确定了当事人取证的主体地位,实质上是加大了当事人举证责任强度,而实践中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始终无法与举证责任相匹配。1诉前证据收集模式概况纵观两大法系,诉前证据收集主要有四种模式。(1)当事人进行主义模式该模式主要以采辩论主义的英美法系国家为主。主张证据的收集应完全由相互对抗的当事人独力进行,法官不能做出任何可能影响公正的偏颇举动。即在该种模式下,收集证据的主体只能是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2)法院进行主义模式该模式主要以采职权主义的大陆法系国家为主。法院在证据收集过程中始终处于绝对的支配性地位,主导整个诉讼程序;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更多的是辅助性收集证据或不收集证据。(3)模式三是在辩论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是辩论主义的延伸该模
    2023-06-06
    119人看过
  • 我国的民事诉讼举证一般形式是什么
    一、我国的民事诉讼举证一般形式是什么?民事诉讼举证一般形式是,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二、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倒置的适用情形有哪些?(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二)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三)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四)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
    2024-01-28
    424人看过
  • 两大法系诉讼模式的比较及我国的选择
    一、两大法系诉讼模式的比较在两大法系,诉讼模式因受法律传统、陪审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采取了不同的诉讼模式,即英美法系实行当事人主义(Adversarialsystem),而在大陆法系采取了职权主义(Inqisitorialsystem)。这两种模式各具特点,我们要借鉴国外在审判方式和诉讼模式方面的经验,首先必须要对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和分析。(一)英美法的当事人主义英美法的当事人主义又称为“由当事人进行主导、控制、表演的诉讼模式(party-domination\\partypresenttion\\party-prosection)”,是指诉讼的发动、继续和发展主要依赖于当事人:诉讼过程由当事人主导,法官仅处于消极的中立的裁判者地位;当事人要负责证据的调查、准备、提出、和证据价值的陈述工作,法官不能在当事人指明的证据范围以外依职权主动收集证据[vi].在当事人主义之下,诉讼实际上是一种竞
    2023-06-11
    141人看过
  • 涉外民事诉讼适用我国诉讼法吗
    一、涉外民事诉讼适用我国诉讼法吗?涉外民事诉讼适用我国诉讼法,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在适用程序方面,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属地主义原则,应当适用法院所在地国家的程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59条明确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涉外民事诉讼,适用本法规定。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本法其他有关规定。”因此,我国法院审理涉外民事案件,必须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这一原则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应当包括以下三项基本要求:第一,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和组织在我国起诉、应诉,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凡属我国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人民法院均享有司法管辖权;第三,任何外国法院的裁判和外国仲裁机构的裁决,必须经我国人民法院审查并承认后,才能在我国发生法律效力。二、涉外民事诉讼的诉讼流程是什么?1、递交诉讼状2、法院经审查受理后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3、被告在
    2023-04-16
    283人看过
  • 我国民事诉讼诉讼费多少钱合法?
    我国民事诉讼诉讼费多少钱合法?不同种类的诉讼费用,有不同的收费标准。而收费标准的确定,主要考虑两个因素:其一是诉讼费用的性质,裁判费用的确定应根据国家的财政水平和当事人的一般支付能力确定,否则就可能脱离本国实际而至收费标准失去合理性;而当事人费用则一般是根据实际开支的情况确定。其二,应考虑案件的性质,看收取诉讼费用的案件是诉讼案件还是非讼案件,是财产案件还是非财产案件,案件的性质不同,收费的标准也不同。1、非财产案件受理费非财产案件,是指因人身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发生争议而提起诉讼的案件。《诉讼费用交纳办法》规定,非财产案件受理费在规定的收费幅度内按件计征,涉及财产的部分依不同情况处理:离婚案件,每件收100元至50元。涉及财产分割的,总额不超过1万元,不另收费;超过1万元的,超过部分按1%收取。侵害姓名权、著作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的案件,每件收取50至100元。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没
    2023-04-18
    356人看过
  • 我国物权变动模式
    物权的变动是指物权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总称。我国法学理论长期以来把物权以其客体的物理状态划分为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占据统治地位的物权变动公示原则,即动产物权以占有、交付作为产生法律效果的公示方法,不动产物权以登记作为产生法律效果的公示方法。但该理论体系未能摆脱原有法律制度以财产所有权为主线的物权概念的束缚。随着物权理论的发展进步和我国立法质量的提高,物权种类日益具体,已远非财产所有权为物权主要内容的固有模式。现行以物权客体的物理状态作为物权分类基础并以此形成的一系列物权变动模式的理论已显得力不从心,不仅不能揭示物权的真实法律特征,而且导致司法实务界在处理物权变动纠纷时认识上的混乱,实有给予明晰的必要。依日本不动产物权变动模式裁判本文开头四个判例的结果日本民法典第二篇物权第176条规定,物权的设定和转移,只因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发生效力。第177条规定,不动产的取得、丧失
    2023-08-12
    67人看过
  • 世界上现行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模式
    世界上现在主要的两种模式:一是平行式,这种模式特别强调民事诉讼的独立地位,将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完全分离,民事赔偿问题原则上由民事诉讼程序予以解决,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不存在任何依附关系,而是一种纯平行关系。英美法系、日本采用此种模式。二是附带式,就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附带解决民事损失赔偿问题,是将基于同一犯罪行为而发生的刑事、民事两种不同性质的诉讼案件纳入同一诉讼轨道。这类模式又有法国式和德国式之分。法国式立法在鼓励被害人通过刑事诉讼程序提出民事赔偿救济的同时,兼顾了民事诉讼的独立性,其主要特点有:(1)附带民事诉讼保持民事救济的独立性。附带民事诉讼请求的主体范围与客体范围十分广泛。“任何遭受重罪、轻罪或违警罪直接损害者,有权提起损害赔偿的民事诉讼。”“(公诉管辖法院对)一切就追诉对象的犯罪事实所造成的损失而提起的诉讼,包括物质的、身体的和精神上的损失,均应受理。”附带民事诉讼不仅可以针对罪犯
    2023-06-01
    374人看过
  • 我国的民事诉讼上诉状什么写?
    上诉状,是民事、行政或刑事案件的当事人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民事、行政或刑事判决或裁定不服,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期限,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时使用的文书。上诉状上诉人:被上诉人:(刑事上诉状无被上诉人)上诉人因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字第号,现提出上诉。上诉请求:上诉理由:此致人民法院附:本上诉状副本份上诉人:年月日[填写说明]1、上诉请求。首先要综合叙述案情全貌,接着写明原审裁判结果。其次指明是对原判全部或哪一部分不服。最后写明具体诉讼请求,是要撤销原判、全部改变原判还是部分变更原判。2、上诉理由。主要是针对原审裁判而言,而不是针对对方当事人。针对原审判决、裁定论证不服的理由,主要是以下方面:(1)认定事实不清,主要证据不足;(2)原审确定性质不当;(3)适用实体法不当;(4)违反了法定程序。一、上诉的注意事项1、上诉只能采用书面形式。如果当事人仅在一审判决、裁定送达时口头表示
    2023-03-28
    154人看过
  • 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及特点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我国在解决刑事犯罪和受害人民事赔偿问题上,采用的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模式,主要有以下法律和司法解释进行了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我国与上述国家的附带模式又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在:1、立法结构上,附带民事诉讼规定在刑事诉讼法的总则篇中,而不是与公诉案件、自诉案件并列规定在第一审程序中。2、对附带民事诉讼的规定较为简单,给法律适用留下了空白。3、受害人或权利人不具有程序选择权,且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与民事实体法的规定不一致。因
    2023-04-22
    239人看过
  • 我国法律援助的模式
    自1994年初,司法部提出建立法律援助制度后积极开展试点工作,经过摸索和总结,根据国情,我国选择了政府直接管理的法律援助管理模式以及混合型的法律援助服务模式。所谓政府直接管理的法律援助管理模式是指通过各级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对法律援助工作进行管理,对法律援助项目和各种提供法律援助服务的组织进行管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了四级法律援助机构:中央一级机构设置是司法部法律援助中心,在司法部领导下,行使对法律援助工作的政府管理职能,具体对全国法律援助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地方上设立省、市、县三级法律援助中心,代表本级政府对所辖区内的法律援助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业务上接受各自上级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从总体上,各级法律援助机构行使两项职能:行政管理职能和法律援助实施职能。行政管理职能主要进行组织、管理、指导、监督所辖区域的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实施职能是指法律援助机构的法律援助专职律师直接办理法律援助
    2023-04-25
    242人看过
  • 离婚诉讼状模板民事
    一、离婚民事起诉状范本原告:张某,男,1985年X月X日出生,汉族,公司职工,住所地:X号,联系电话:XXXXXX。被告:李某,女,1986年X月X日出生,汉族,公司职工住所地:X号,联系电话:XXXXXX。诉讼请求:1、请判令原、被告离婚;2、婚生女儿由原告抚养,由被告支付300元抚养费;3、承担共同债务、共同财产依法分割;4、本案诉讼费用共同承担。事实与理由:原、被告经父母介绍相识,经过短暂接触后,为了单位分房需要,在没有深入了解的情况下领取了结婚证。婚后,被告在日常生活中对原告漠不关心,对原告一直缺乏感情。原告在婚后对家庭生活投入全部精力,全力照顾孩子,孩子入学都由原告接送,特别是在共同生活中,被告从来都没有就共同生活与原告进行商量,家庭生活一贯自作主张。婚生女儿XX年X月X日出生,日常生活一直由原告及原告父母照顾。原告认为双方之间的夫妻关系名存实亡,只有一纸婚姻证书,而从来没有夫妻
    2023-05-03
    162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权利是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享有的利益范围和实施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以实现某种利益的意志。包括:权利人直接享有的某种利益(如人身权)和通过一定行为获得的利益(如财产权);权利人自己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和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 更多>

    #民事权利
    相关咨询
    • 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是哪种,有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
      宁夏在线咨询 2023-11-07
      我国学者关于诉讼模式的界定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本质属性说。这种观点认为模式能够反映某一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化样式,是指某一系统的结构状态或过程状态经过简化、抽象所形成的样式,它是对某类事物或行为特征的概括或抽象。二是诉讼地位及法律关系说,并将模式与形式、结构、构造视为具有相同的含义。认为模式是对一定事物的内部各个要素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的描述。
    • 刑事诉讼中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区别
      四川在线咨询 2022-10-08
      职权主义诉讼模式是指在法院开庭审理案件时,完全由法官主导庭审,性质上属于纠问式诉讼模式。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则是由检察官举证、被告人及其辩护律师质证,法官居中裁判的诉讼模式,体现法官中立
    • 民事诉讼再审申请书格式模板怎么写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25
      民事案件再审申请书范本再审申请书再审申请人(一、二审诉讼地位):×××,男/女,××××年××月××日出生,×族,……(写明工作单位和职务或者职业),住……。联系方式:……。法定代理人/指定代理人:×××,……。委托诉讼代理人:×××,……。被申请人(一、二审诉讼地位):×××,……。……原审原告/被告/第三人(一审诉讼地位):×××,……。……(以上写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姓名或者名称等基本
    • 我国除了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还有什么诉讼
      台湾在线咨询 2021-12-16
      我国的诉讼类型分为: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 一、诉讼,指纠纷当事人通过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形式。是一种法律行动,分为民事和刑事两类及行政诉讼三类。 1、原诉人是受害者当事人,因为有未可解决的争议,所以诉诸法律。 2、涉及刑事犯罪,由政府当局控告疑犯。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使国家行政权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合法权利,依法向人民
    • 我国民事诉讼法诉讼标的的概念
      云南在线咨询 2023-12-08
      民事诉讼法诉讼标的的概念是当事人之间争议的民事经济法律关系。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首先要弄清的就是标的物,明确诉讼标的,在诉讼状中要写清诉讼请求,如果这个没有明确下来,法院是不会受理的。诉讼标的是财产的,案件诉讼费用按照一定比例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