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税是按照从量计征的方法,没有固定税率,是按照环保税法规定,应税大气污染物的税额幅度为每污染当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的税额幅度为每污染当量1.4元至14元,具体适用税额的确定和调整,可由各地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法定税额幅度内决定。
近期环境保护税立法进程提速
近期,环境保护税立法进程提速。十八届四中全会公报以依法治国为主题,使环境保护税立法预期再度升温。近期有媒体报道,财政部会同环境保护部、国家税务总局积极推进环境保护税立法工作,已形成环境保护税法草案稿并报送国务院。
环境保护税的立法,将加速落后过剩产能的淘汰,表明了国家对环境治理的决心。与此同时,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的行业正面临越来越沉重的环境压力和环保责任,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的行业需求日益突出。国家税务总局政策法规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环境保护征税对象特殊,征管流程复杂,已经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调研,初步梳理出环境保护税征管流程,完成了国际经验收集整理和初步的数据测算工作。
环境保护税完成立法后,对于能耗大、污染排放较重的企业而言,其所承担的成本就要提高,负担也加重,从而使得外在成本内部化,由此迫使企业改善技术,加强管理,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某表示,征收环境保护税可以提高政府筹集环境治理资金的收入水平,从而使政府加大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改善环境污染状况。如果经过一个时期,企业排污减少了,环境改善了,政府筹资会随之降低,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税收资金如何分配才能调动各方积极性这一问题,苏某认为,环境保护税是地方税,应以地方为主,但中央还应占有一定的分配比例。我国的排污收费90%归地方政府,10%归中央,所以从政策连续性的角度讲,费改税之后,中央集中10%左右的资金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在地方之间做一些调剂,适当地发挥调节作用。
据悉,该环境保护税法目前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国务院2014年立法计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第七条应税污染物的计税依据,按照下列方法确定
(一)应税大气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当量数确定;
(二)应税水污染物按照污染物排放量折合的污染当量数确定;
(三)应税固体废物按照固体废物的排放量确定;
(四)应税噪声按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分贝数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第十一条环境保护税应纳税额按照下列方法计算
(一)应税大气污染物的应纳税额为污染当量数乘以具体适用税额;
(二)应税水污染物的应纳税额为污染当量数乘以具体适用税额;
(三)应税固体废物的应纳税额为固体废物排放量乘以具体适用税额;
(四)应税噪声的应纳税额为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分贝数对应的具体适用税额。
-
我国通过哪些法律来保护环境
379人看过
-
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
66人看过
-
环境保护税的税率制定
119人看过
-
关于我国环境税法律制度研究
462人看过
-
从环境资源物权角度对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修改
217人看过
-
我国环境保护政策的八大制度
128人看过
保税制度指海关对进口货物暂不征税,但保留征税权的一种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设有此种制度,其目的是为发展转口贸易,增加各项费用收入,从而给贸易商以方便。其具体做法是: 外国货进口后,不先征收进口税,而暂时存放在海关指定的地点,如该批货物进入... 更多>
-
环保法规定的环境治理制度有哪些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297、“三同时”制度;3; 10、排污申报登记制度我国环境保护法规定的重要环境管理制度、公众参与制度、限期治理制度;5;6; 4、环境标准制度、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1、环境保护统一监督管理制度; 8、排污收费制度、环境规划制度;9; 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环境保护税法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湖北在线咨询 2023-02-15环境保护税法规定环境保护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当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第十六条,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当日。 第十七条,纳税人应当向应税污染物排放地的税务机关申报缴纳环境保护税。
-
环境保护税收征税对象是哪些人澳门在线咨询 2023-02-11环境税的征税客体是以下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为环境保护税的单位或个人。
-
环境保护税税率是多少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04环保税是按照从量计征的方法,没有固定税率,是按照环保税法规定,应税大气污染物的税额幅度为每污染当量1。2元至12元,水污染物的税额幅度为每污染当量1。4元至14元,具体适用税额的确定和调整,可由各地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法定税额幅度内决定。
-
新的环保法有哪些国家对农业环境保护有哪些江西在线咨询 2021-11-04新环境保护法关于农业环境保护的规定: 1、县级、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提高农村环境保护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2、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强农业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污染源的监测和预警,协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地沙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