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借钱给股东,要向股东收取利息,并按民间借贷利息缴纳增值税。公司无偿借给股东不符合公平交易原则,公司成立后的实收资本是为了为公司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而不是为服务单个股东的。不计算利息收入,股东有抽逃注册资本的嫌疑,会让补交个人所得税。
股东分红缴税计算方法:
1、个人股东按照应得红利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2、从上市公司得到的分红可以减半缴纳征税。
3、外国人取得的红利无论是否为上市公司,都不需要缴税。
4、居民企业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分红收益为免交税收。
5、境外非居民企业股东从中国居民企业取得2008年及以后的股息,按1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原始股东的收入来源只要为企业的营业分红,在缴纳税务时一般都按照个人税务的百分之五十计入税收,但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税务的征收规定是不同的,对于外企股东其所获得的公司红利,是不需要计入个人所得税当中的,国企的则需要按照标准缴纳。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规范个人投资者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通知》第一条关于个人投资者以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其他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消费性支出及购买家庭财产的处理问题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利润分配,并入投资者个人的生产经营所得,依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除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以外的其他企业的个人投资者,以企业资金为本人、家庭成员及其相关人员支付与企业生产经营无关的消费性支出及购买汽车、住房等财产性支出,视为企业对个人投资者的红利分配,依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企业的上述支出不允许在所得税前扣除。
-
股东借款 公司借款给股东
357人看过
-
股东借款的规定是否会影响公司的股价?
355人看过
-
法律是如何规定股东借款给公司的
189人看过
-
股东向公司借款如何缴税2024
97人看过
-
根据规定股东借款交个税吗
142人看过
-
公司股东偷税漏税的规定是什么
492人看过
借款指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也可以指当事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借入的资金,包括信用贷款、抵押贷款和信托贷款等。借款合同也是一般的民事合同,应当适用民事诉讼法律以及相... 更多>
-
股东借款公司税务风险,公司向股东借款投资是否存在税务风险?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11如果是真实的借款则没有问题。 很多公司将帐外收入通过股东借款的方式回到公司,所以大额应付股东款也是税务局重点查证的对象,就看你是不是经得起检查了。
-
股东同意借款给公司,税账上股东借给公司的款怎样做呢?云南在线咨询 2023-07-14公司股东向银行贷款然后借给公司,对于公司来说就是得到了一笔存款,还需要支付一定的财务费用,但是这样子的做法对于公司来说是不划算的,因为如果借款利率高于银行同期利率水平还涉及到税的问题。公司收到货款,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付款公司股东向银行贷款然后借给公司怎么做账?股东向公司借款如何做账?借:其他应收款——-股东贷:银行存款年底收到利息在财务费用中核算:借:银行存款贷:财务费用说明:如果借
-
股东借款相关税务规定税法上有何规定怎么缴税的海南在线咨询 2022-08-06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向股东借款利息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税前扣除: 1、借款金额与权益性投资比例不超过2:1(金融企业为5:1); 2、利率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 一、企业向股东或其他与企业有关联关系的自然人借款的利息支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第四十六条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关联方利息支出税前扣除标准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21号)规定
-
企业向股东借款的公司所得税天津在线咨询 2023-01-07企业向除第一条规定以外的内部职工或其他人员借款的利息支出,其借款情况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其利息支出在不超过按照金融企业同期同类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的部分,根据税法第八条和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准予扣除。 (一)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借贷是真实、合法、有效的,并且不具有非法集资目的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二)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了借款合同。
-
就是公司向股东借款税务风险,望解答重庆在线咨询 2023-07-23企业法人股东向公司借款有税务风险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另一方面是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承担了不必要税收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