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能力鉴定解决争议的方法:分析与研究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20 06:00:38 421 人看过

劳动能力鉴定后可能存在的争议及解决办法如下:

1、对初次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2、劳动能力鉴定后伤残情况发生变化: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立法上存在的矛盾和解决办法

按现行刑法的规定,如果一个行为人来到色情服务场所,交付一定的金钱以后与一名幼妓发生性关系,将要受到五年至十五年的刑事处罚,而一个行为人不论采取什么方法与一名幼女发生性关系(包括采取暴力、胁迫等手段,当然不应构成情节恶劣或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才承担三到十年的刑事责任。这不仅违背了罪刑相适应的原则,而且反映出法律规范体系的不周密、不科学。鉴于此,笔者建议对刑法第360条第2款的嫖宿幼女罪作出如下修改和完善:第一,将嫖宿幼女罪列入奸淫幼女罪当中,取消前罪。这是因为嫖宿幼女罪的行为特征与奸淫幼女罪的十分相似,而且法学理论上对奸淫幼女罪的行为特征归纳为不论行为人采取什么手段,与不满14周岁的幼女发生性关系的都构成犯罪。这里面当然也应包括利用金钱或财物相交换的内容,两者应属于种属关系,不应并列。如果规定了奸淫幼女罪,就不应再规定嫖宿幼女罪,应将后者吸收进前者当中,取消后者。

第二,正确规定法定刑,做到罪刑相适应。笔者在上面已经谈到了对卖淫嫖娼活动进行打击的必要性,但应与法典中的其他类似犯罪行为相比照,适当地确定法定刑,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判,使犯罪人从刑罚中吸取教训、受到教育,最后达到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最终目的。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0日 07:0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能力鉴定相关文章
  • 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实施问题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实施7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快和国家机关、企业单位的体制、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以及劳动者法律意识的增强,由此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呈日趋上升之势。由于此类案件时间性强,主体、内容复杂、政策法律滞后,处理难度大。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司法实践的基础上,于2001年4月16日发布了法释〔2001〕14号《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该解释是一个内容丰富翔实、论证充分到位,研究透彻、指导科学全面、充满务实,非常振奋人心的重要司法文件。它不仅有利于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和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而且有利于增强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但通过《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实施两年来的司法实践发现,该解释有的关条款与法律、法规的规定存在缺陷,导致仲裁人员和法官在实践中认识不统一,裁判不一致。本文拟就《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中
    2023-04-21
    245人看过
  • 劳动争议的解决应与裁决分离
    由于程序长、成本高的弊端,目前的“审前仲裁”劳动争议解决制度越来越难以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减少社会矛盾,劳动关系作为我国基本社会关系的地位日益突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不可回避的艰巨任务。由于程序长、成本高的弊端,我国现行的“审前仲裁”劳动争议解决制度越来越难以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减少社会矛盾。因此,我们应及时重构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解决条例》的规定,我国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实行“审前仲裁模式”。除企业劳动争议调解程序外,劳动争议仲裁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前置程序。当事人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用人单位所有制结构相对单一、千方百计振兴经济、强调效率优先的背景下,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劳动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推进,社会要求更多地关注劳动者的权
    2023-05-07
    421人看过
  • 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研究与分析
    电子签名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我国民法典规定,以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等形式订立的,可以有形表现所载内容的并且能够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此外我国的电子签名法对于电子签名签的合同也有类似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经济成改变了电子签名领域的发展,电子签名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可靠电子签名的规定可靠电子签名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要符合以下要件:1.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2.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3.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4.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另外当事人也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
    2023-07-01
    154人看过
  • 劳动能力鉴定十级与非工伤补偿的比较研究
    对于产假绩效工资怎么发这个问题,解答如下:根据用人单位的绩效工资发放办法考核和发放,一般绩效工资是按月考核的,也是按月发放的方式:1,根据岗位工资进行分配:(1)确定绩效奖金占固定工资的比例,定下基准绩效奖金。(2)根据绩效考核得分实现情况,计算绩效奖金基准绩效奖金绩效实现率基准奖金个人得分100方式。2,奖金总额相对固定的分配方式(1)部门一次分配方式。先按部门进行奖金总数分配。可参照部门总体目标绩效,制定不同的基准分配系数。(2)部门奖金二次分配。具体分配由部门负责人根据根据内部人员岗位级别、系数,考核得分进行分配。劳动能力鉴定程序:(一)、对照《职工工伤与职工病致残程度鉴定》看是否构成伤残及等级程度及护理依赖等级;(二)、制作《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书》,并填写《职工丧失劳动能力鉴定表》;(三)、制作《生活自理障碍鉴定申请书》;(四)、向劳动部门速交相关申请书及医疗材料(包括病历、ct报告
    2023-07-03
    400人看过
  • 合同争议解决策略研究
    仲裁协议内容
    (一)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四种: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二)选择以仲裁方式解决合同争议时,仲裁协议内容必须具备三个要素:1、要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2、要有仲裁事项;3、要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三)选择以诉讼方式解决合同争议应注意:1、协议管辖不得违反级别管辖与专属管辖;2、被选择的法院必须与合同有关联;3、合同当事人只能就第一审案件决定管辖法院,而不能以协议决定第二审法院;4、双方必须以书面方式约定管辖法院,口头约定无效。选择最佳的争议解决方式根据我国《民法典》规定,争议的解决方式有四种: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其中,和解和调解并非解决合同争议必经的程序,即使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争议条款中作了相应的规定,当事人也可不经协商和解或调解而直接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故选择仲裁还是诉讼解决合同争议是订立合同争议条款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仲裁指双方当事人根据有效的仲裁协议,将纠纷提交给仲裁机构进行处理
    2023-08-11
    263人看过
  • 劳动争议解决方式:调解仲裁、诉讼的利弊分析
    劳动争议发生后申请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必经程序,劳动仲裁是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劳动争议发生应该先到劳动仲裁去申请立案,开庭,裁决后,如果不服裁决,才可以到当地的人民法院上诉,法院才会受理,直接去法院申请劳动仲裁是不会被受理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法执行。
    2023-07-07
    282人看过
  • 解析指纹鉴定错案研究
    通过对两例指纹鉴定错案的研究,分析了造成鉴定错误的原因,并从逻辑学角度剖析了指纹鉴定的过程。指纹同一认定不是排除过程,而是一个演绎推理过程。最后,从鉴定检材、鉴定依据、方法以及鉴定结论的客观性等方面重新论证了指纹鉴定的科学基础。1892年,英国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在其专著《指纹》一书提出:在640亿人中才能找到一对特征完全相同的指纹。4年后,阿根廷警方率先将指纹应用于侦查破案,从此,这项技术被各国警方普遍采用。100多年来,指纹鉴定在侦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指纹被称为证据之首。作为一种传统的人身识别方法,指纹鉴定的科学性几乎从来没有被怀疑过。但近年来,指纹鉴定错案却时有报道。如2000年,享誉全球的苏格兰场第一次公开承认,因为指纹鉴定错误造成了两起冤案。美国、以色列等国也有指纹鉴定错案的报道。消息公布后,指纹鉴定的客观性、真实性和权威性开始受到了质疑和挑战。一些法官也对指纹鉴定
    2023-06-06
    366人看过
  • 研究劳动争议的主体构成
    劳动争议主体是指用人单位和本单位的劳动者。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和履行劳动合同而发生的纠纷,即劳动者与所在单位之间因劳动关系中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纠纷。劳动纠纷是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的争议。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为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关于劳动争议案件诉讼主体问题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案件的双方当事人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能成为诉讼当事人。审判实践中,对诉讼主体的确定,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1、关于原被告主体地位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对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起诉的,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原告,被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被告。但如果劳动争议的双方当事人均不服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特别是对劳动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同一仲裁裁决不服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原被告主体地位如何确定。对此问题,最高法院《解释》第9条规定为先起诉的一方当事人为原告,后
    2023-07-06
    81人看过
  • 销赃罪的研究与解析
    窝赃、销赃罪。指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赃物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行为。构成窝赃、销赃罪要明知所窝藏、转移、收购或者代为销售的物品是犯罪所得的赃物。对于事实上窝藏、转移、收购或者销售了赃物,但确不知情的,不构成犯罪。犯罪所得的赃物,是指通过盗窃、抢劫、诈骗、贪污等犯罪获取的公私财物,包括金钱、物品等。构成窝赃、销赃罪包括四种行为,其中窝藏是指将赃物隐藏起来,不让他人发现或者替犯罪人保存赃物,使司法机关不能获取;转移是指将赃物转移到他处,以使侦查机关不能查获;收购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收买赃物,个人为自己使用而买赃的不构成犯罪;代为销售是指代犯罪人将赃物卖出的行为。只要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财物,又实施了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四种行为中任何一种的,就构成犯罪。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窝赃、销赃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销赃罪立案标准的赔偿标准销赃罪在我国刑法中规定为
    2023-07-05
    224人看过
  • 劳动能力鉴定存在的争议及解决处理有哪些
    劳动能力鉴定后可能存在的争议及解决办法:1、对初次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2、劳动能力鉴定后伤残情况发生变化: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
    2024-04-30
    280人看过
  • 不服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解决方法
    一、不服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解决方法对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再次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申请鉴定的单位或者个人对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二、劳动能力鉴定的申请流程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流程:1.当事人提出鉴定申请并提交申请书;2.鉴定办事机出具鉴定资料提交通知书;3.当事人10个工作日内如实提交鉴定所需的资料或者书面陈述;4.缴纳鉴定费;5.符合受理条件的发给受理通知书;6.抽取鉴定专家,开鉴定会,进
    2023-11-30
    358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未能达成协议的解决方法
    根据提供的素材,我们可以得知,当劳动争议无法通过调解或协商解决时,可以通过仲裁来解决问题。如果无法在60天内通过这些方式解决问题,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对仲裁委员会所做的裁决不满意,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如果您无法通过劳动争议调解解决问题,您可以申请仲裁。如果您的劳动合同出现了争议,您可以通过调解或协商来解决。如果您无法在60天内通过这些方式解决问题,您可以于知道或应当知道您的权利受到侵犯之日起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您不满意仲裁委员会所做的裁决,您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劳 动 调 解 : 调 解 不 成 的 维 权 途 径如果劳动纠纷双方当事人之间调解无效,则会下达裁决书。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2023-09-29
    407人看过
  • 对劳动争议纠纷的调查研究
    劳动争议纠纷是当前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常见民事纠纷,了解此类纠纷的特点、产生原因、诉讼结果,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丰台区法院2004年第一季度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劳动争议纠纷中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常见问题,对双方如何避免产生劳动争议纠纷、产生纠纷后如何避免败诉,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一、基本情况及特点(一)案件数量增长迅猛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今年一季度共受理118件劳动争议案件,比上年(61件)同比增加93%,审结69件,比上年(15件)同比增加360%.(二)案件多由劳动者提起,涉案单位绝大多数为公司、工厂等企业这些案件中,个人起诉的有97件,用人单位起诉的有21件;涉案单位类型上,69件次为公司,16件次为工厂,1件次为其他企业,21件次为学校、幼儿园、报社等事业单位。(三)难以调解,判决结案的案件中单位败诉的占多数调解1件,裁定驳回起诉4件,裁定准予撤诉9件
    2023-06-06
    212人看过
  • 工作时间规定的研究与分析
    工作时间的规定有:1、国家实行劳动者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制度;2、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天;3、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在节日期间休假。法律规定,工作时间又称劳动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昼夜和一周内从事劳动的时间。工作时间的长度由法律直接规定,或由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直接规定。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不遵守工作时间的规定或约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劳动法规定的工作时间《劳动法》只对工作时间进行了明确规定,至于实行什么工作制(标准工时制、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由用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无论实行哪种工作制,都不能背离法律规定的8小时/日,40小时/周,167.4小时/月工作时间,任何超出时间都属于加班,应按照《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支付相应加班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
    2023-07-07
    405人看过
换一批
#工伤鉴定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能力鉴定是通过对一个人从事体力工作的能力的鉴定,确定其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劳动能力的丧失可分为: (1)部分丧失劳动能力。这种人虽然因伤、病导致身体衰弱、器官功能障碍或肢体残废,但仍能从事一些轻微或力所能及的工作。 (2) 完全丧失... 更多>

    #劳动能力鉴定
    相关咨询
    • 劳动能力鉴定与劳动争议怎么办?
      天津在线咨询 2023-09-14
      劳动能力鉴定后可能存在的争议及解决办法: 1、对初次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2、劳动能力鉴定后伤残情况发生变化: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 浅析省级职业病鉴定中的方法研究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09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有关规定,职业病鉴定程序如下: 1、申请 当事人向作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鉴定申请.鉴定申请需提供的材料包括:鉴定申请书,职业病诊断病历记录,诊断证明书,鉴定委员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2、审核 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收到当事人的鉴定申请后,要对其提供的与鉴定有关的资料进行审核,看有关材料是否齐备、有效.职业病诊断鉴定办事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资料之日起10
    • 劳动能力鉴定存在的争议及解决处理是什么?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7-26
      劳动能力鉴定后可能存在的争议及解决办法: 1、对初次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 2、劳动能力鉴定后伤残情况发生变化: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 劳动能力鉴定后存在的争议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27
      【劳动争议调解技巧】劳动能力鉴定后可能存在的争议及解决办法(1)对初次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不服的怎么办用人单位、工伤职工个人或其直系亲属认为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偏轻或偏重的,可以在收到该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2)劳动能力鉴定后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如何处理
    • 劳动争议解决办法:协商与调解
      澳门在线咨询 2024-11-28
      在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协商解决问题: 1. 协商解决。当事人可以友好协商,寻求达成一致解决方案。 2. 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如果企业有委员会,职工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起三十日内,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劳动争议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履行。 3. 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可以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