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轻判。
刑法规定,年满16周岁未成年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从轻处罚。所以,年满16周岁未成年人谎称发放游戏福利实施诈骗构成诈骗罪的,可在量刑的标准是从轻、减轻处罚。
2、诈骗罪量刑标准如下:
(1)、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
一、诈骗罪的认定
(一)与借贷行为的界限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诈称已经还款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
(二)与因亏损躲债的界限
如果确实是集资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仍属财产债务纠纷。这同诈骗犯以集资办企业为名,捞到钱财就逃之夭夭,以实现其非法占有的目的,有本质区别。
(三)与招摇撞骗罪界限
1、两者都使用骗术,后者也可能获得财产利益,这两点相同。
2、但是,主观目的、犯罪手段、财物数额要求和侵犯的客体,均有不同。
3、招摇撞骗罪是以骗取各种非法利益为目的,冒充国家工作人员,进行招摇撞骗活动,是损害国家机关的威信、公共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它所骗取的不仅包括财物(但无数额多少的限制),还包括工作、职务、地位、荣誉等等,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4、当犯罪分子冒充国家工作人员骗取公私财物时,它就侵犯了财产权利,又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和正常活动,属于牵连犯,应当按照行为所侵犯的主要客体和主要危害性来确定罪名并从重惩罚。
5、如果骗取财物数额不大,却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应按招摇撞骗罪论处;反之,则定为诈骗罪。
6、如果严重地侵犯了两种客体,一般依从一重罪处断的原则按诈骗罪处治。
7、如果先后分别独立地犯了两种罪,互不牵连则应按照数罪并罚原则处理。
-
未成年人可以在何时玩游戏?
276人看过
-
2024年游戏诈骗
489人看过
-
游戏诈骗会判多少年
491人看过
-
未成年可以起诉游戏公司?
104人看过
-
利用盗号和网络游戏交易进行诈骗
136人看过
-
游戏装备诈骗案判几年
61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谎称诈骗未成年人的游戏是可以交安全费的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3-09-23依据《刑法》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以,年满16周岁未成年人称发放游戏福利实施诈骗构成诈骗罪的,法院可以轻判。关于谎称发放游戏福利未成年人诈骗可否轻判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未成年可以进入电子游戏的舞厅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2-15不可以。《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第21、34条规定,在营业性歌舞厅这样的娱乐场所,应该放置明显的标志,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舞厅门票。电子游戏场所只有在国家法定假日才能向未成年人提供。否则,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给予警告、停业整顿、没收违法所得或罚款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工商行政部门可以吊销其营业执照。该问题涉及到的相关文件:《娱乐场所管理条例》
-
游戏诈骗了8000,了可以判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09诈骗公私财物,在3000元-10000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根据缓刑规定,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等以上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因此,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到,此种诈骗行为是可以被判处缓刑的,不过决定权在法院,要注意是可以判处而不是应当判处。
-
可以发布游戏创意专利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3-01-15专利只有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你说的情况,建议采用著作权的方法保护,如果是并且尽可能以软件(程序)形式表现出来,并办理软件著作权登记,这样就保护起来了。
-
什么是游戏诈骗游戏诈骗会坐牢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04-16如果构成诈骗犯罪,是要判刑的。可以报警的。诈骗数额较大的,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具体量刑看情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1年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12次会议、2010年11月24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49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二○一一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