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八扒窃该怎么理解?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28 19:11:59 177 人看过

一、对扒窃中“随身携带的财物”

通说认为扒窃为偷盗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但该“随身携带的财物”范围究竟有多大,尚存争议。虽然普遍认为该财物须为被害人可以控制、支配的范围之内,但究竟该控制、支配是做扩张理解还是限制理解呢?有观点认为该财物应不限于文义上的与被害人有身体接触的“随身携带”的财物,还应包括被害人实质上可控制之物,包括放在身边目光可及的财物。审判实践中不赞成此观点,更倾向认为行为人扒窃的财物应限于被害人身上所穿衣服兜内的财物、被害人佩戴的首饰等与被害人身体密切接触的财物。理由主要如下:

1、通说认为“扒窃”是作为行为犯入罪的,如此认定的话,等于将这个盗窃的口子开到了极限,若再不对扒窃做缩小解释,则打击的力度将远远超过目前社会所能承受的范围,社会犯罪率的高低与一国法律的严密有着极大的关系。

因此,一个国家的法律严密程度应与该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相适应,不应脱离当前的社会实际,若将原本可以由其他法律部门调整的社会关系交由刑法进行调整,则将大大打破一个社会的平衡体系。因此,不应对《刑法修正案(八)》中的扒窃过宽进行打击,宜做缩小解释。

2、扒窃不仅仅损害了被害人的财产权益,更是对被害人的人身造成了巨大的潜在危险。辞海将“扒窃”定义为“从别人身上偷窃钱物”,按照文义解释,也仅仅限于他人身上的物品,该“身上”即意味着必须是与他人身体密切接触的财物,否则不能称之为“扒窃”。

故将观念上认为可被被害人实际控制但脱离被害人身体接触的财物认定为扒窃的范围,脱离了扒窃本来的立法意思,不应采纳。而何为他人身上的钱物,审判实践中认为即上文所言被害人身上所穿衣服兜内的财物、被害人佩戴的首饰等与被害人身体密切接触的财物。因为只有当某一财物与被害人身体紧密接触时,才会对被害人的人身造成潜在的随时可转化为现实存在的危险,所以刑法才将该类犯罪规定为行为犯,该行为一旦实施,则被害的人身安全岌岌可危。

3、因为扒窃本身就包含“身上”二字,该财物须与身体有直接的接触,该扒窃行为须已经侵害到被害人的隐私,已经和被害人身体有了一般陌生人之间不可能有的亲密接触。审判实践中比较多的是在公交车上、旅客列车上,由于这类地方乘客较多,乘客之间可能在外衣、随身携带的手提包等物品之间会有碰触,但该外衣口袋内的东西、外衣以内的部分等就不可能会和外界有直接的接触,故当扒窃行为及于该范围之内时,则触犯到被害人的隐私了,故《刑法修正案(八)》才对扒窃行为作如此苛责的规定。

所以,若将随身携带的包及包内的财物放置于身旁与被害人存在一定身体接触的箱子、包等财物包括在内,既偏离了“扒窃”二字的原意,也不能将扒窃和普通盗窃做真正的区别。只有将是否触犯了被害人的隐私纳入考虑的范围,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扒窃和一般的盗窃行为区分开来,“扒窃”也才在真正意义上属于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中的一种特殊的盗窃行为,才符合立法的体系结构。

否则,扒窃大开其口,则扒窃案件可能比普通盗窃行为更普通、更普遍。故从体系解释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该财物范围也应仅限于被害人身上所穿衣服兜内的财物、被害人佩戴的首饰等与被害人身体密切接触的财物。

二、扒窃行为是否一律入罪

《刑法修正案(八)》将“扒窃”作为盗窃罪的一个独立罪状直接纳入刑法的处罚范围,脱离了普通盗窃以数额较大的入罪标准,但是对扒窃追究刑事责任,既要在主客观相统一的基本上,考虑到整体的犯罪构成,还要考虑到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做到罪责刑相适应。社会危害性的判断标准主要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法益,盗窃罪作为一种侵犯财产型犯罪,其侵犯的法益为财产权属关系,而财物损失的直接表现和衡量标准为数额。

由此若行为人客观上扒窃数额极小的财物,或主观上只想扒窃数额极小的财物的故意,则尽管有扒窃行为,也不得定罪处罚。因此,扒窃能否入罪,既要考虑到刑法总则和分则的统一性,也要考虑行为本身的社会危害性,这样才既符合刑法总则第13条“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规定,也体现了刑法的谦抑性要求。

三、扒窃是否具有既未遂形态

认为扒窃未遂应当一律入罪的观点,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对扒窃行为的犯罪分类产生不同的理解所致,很多学者和法律工作人员将扒窃归为行为犯。所谓行为犯是指以侵害行为之实施完毕为成立犯罪既遂条件的犯罪,而与之对应的结果犯是指以侵害结果的出现才成立的犯罪。

在《刑法修正案(八)》出台以前,人们对“盗窃罪是结果犯”应该不存异议,而现在之所以对扒窃犯罪看作行为犯的一种,是因为对扒窃罪状的描述,“扒窃是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行为”,但是,这种理解并不正确。因为,行为犯的行为构成与结果之间一般不可分离,且不以出现某种结果为要件,而扒窃的行为和结果不仅存在着时间和空间上的间隔,还必须以扒窃行为本身导致被害人的财产损失这一“外界”变动(结果),且行为与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故扒窃存在既未遂形态,且既未遂的区分标准在于财物是否“失控”。

四、扒窃未遂下的入罪问题

该问题在于如何正确理解法释[2013]8号第12条规定,该条规定,盗窃未遂,但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珍贵文物为盗窃目标的,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换言之,如不具有以上三种情形的盗窃未遂,不应定罪入刑。扒窃作为盗窃罪的一种,其当然适用本条规定,判断其是否具有严重情节,实质上就是指要考虑扒窃的社会危害性。

考虑到法释[2013]8号司法解释的统一性,结合司法实践,对于是否具有严重情节,应从行为主体、主观认识、行为手段、行为对象、行为结果等多方面认定,具体表现为:行为人有犯罪前科或一年内受过受过行政处罚;行为人主观上有盗取数额较大财物的故意;组织、控制未成年人盗窃,在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期间,在事件发生地盗窃,或者以破坏性手段盗窃造成公私财产损失的;盗窃对象是医院病人或者其亲友财物、盗窃救灾、抢险等救助物资,或者盗窃残疾人、老人等弱势群体财物的;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精神失常,或者盗窃行为严重影响生产、公众生活的,等等。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17日 06: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刑法修正案(八)之限制减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死刑缓期执行限制减刑案件审理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已相继公布,并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对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据犯罪情节、人身危险性等情况,可以在作出裁判的同时决定对其限制减刑。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对被限制减刑的死缓犯罪分子实际执行的刑期的规定:最低服刑时间,如缓期执行期满后被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将不能少于二十五年;如缓期执行期满后被依法减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的,将不能少于二十年。也就是说,无论如何被限制减刑的死缓犯罪分子都要服满至少二十年的徒刑。
    2023-04-25
    255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八欠工人工资怎么判刑
    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拖欠工人劳动报酬且在行政机关责令支付后仍然不支付的,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可能对直接负责的人员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后果严重的,也可能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刑法修正案八虚开发票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刑法修正案八新增了虚开发票罪中,客体是除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发票以外的其他发票。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没有货物购销或者没有提供或接受应税劳务而为他人、为自已、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此类发票或者即使有货物购销或提供或接受了应税劳务但为他人、为自己、让他人为自己、介绍他人开具数量或者金额不实的发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均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而且一般具有牟利的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
    2023-08-12
    147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八酒驾新规定
    一、刑法修正案八中对酒驾的新规定1、醉驾入刑标准:根据2011年1月14日实施的关于实施《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的通知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大于等于20,小于80的属于饮酒驾驶,大于等于80的则属于醉驾驾驶。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危险驾驶罪将处以六个月以下拘役。2、酒驾入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3、道交法为了和《刑法修正案(八)》相衔接,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施行,加大了对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对情节更为恶劣的醉酒驾驶机动车和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危险行为,除处罚金外,还将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2023-06-21
    395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八)的进步与折衷
    刑法修正案(八)草案若能通过,是一个大的进步。这个进步不仅体现在顺应世界范围内刑事司法的大趋势,取消13个非暴力犯罪中的死刑处罚,还体现在新增危险驾驶罪、恶意欠薪罪和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罪上,避免了动辄错误地适用以其他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或非法经营罪等;这个进步还体现在,在当前普遍打黑的情况下,适时地明确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法定特征,力避政绩式的打黑扩大化,这对于当下的维护社会稳定和依法审判都是极端重要的;这个进步还体现在75岁以上老人不适用死刑以及其他减轻处罚和18岁以下未成年人轻罪处罚免除其前科报告义务的规定,这使得冰冷的刑法有了一层人道主义和矜老恤幼的文化温情。刑罚背后的文化意蕴有助于民众认同法律,而不视之为严刑峻法,这也能传达出社会总体趋向文明的信息。这个修正案草稿当然也是一个折衷的产物。拟取消死刑处罚的13个犯罪,如盗窃、传授犯罪方法、一般走私、一般的金融诈骗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其实在
    2023-04-22
    234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麻阳首例入户盗窃案被诉
    怀化新闻网讯今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其中第39条将刑法第264条修改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其中,符合盗窃公私财物罪名的较《刑法》增加了入室盗窃和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两项行为。近日,经麻阳县公安局移送起诉的杨某入室盗窃一案,已经由麻阳检察院受理。这是该院《刑法修正案八》实施后受理的首例入室盗窃案。犯罪嫌疑人杨某,男,44岁,凤凰县人,长期居住在麻阳。2011年10月11日凌晨,杨某窜至麻阳绿溪口乡一村民家中进行盗窃,盗窃得手后,被主人滕某爱人发现,杨某迅速逃离现场,滕某立即追赶,后在邻村一马路边上将杨某抓获,被移送到公安机关。杨某一共盗得长虹手机(鉴定价格400余元)及现金几十元。承办该案的检察官滕代悦说:今年5月1日实施的《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入室盗窃和携带凶器盗窃
    2023-04-25
    487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八》新增坦白从宽制度的理解与适用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规定,在刑法规定中增加一款作为第3款:“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这一修正是将坦白从宽的刑事政策法律化,是将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的坦白酌定从宽情节上升为法定从宽情节,因而是我国刑事立法上首次确认坦白[1]从宽制度。其意义在于为司法机关特别是法院量刑时适用坦白从宽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也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再次架起一座回头是岸的“黄金桥”。一、“坦白从宽”法定化的背景分析(一)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了解“坦白从宽”的政策背景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用这一制度。坦白制度背后的支撑是传统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及由其发展而来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而从惩办与宽大相结合的刑事政策到当下的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是必要的去意识形态的策略性转变。“宽严相济”之“宽”,传承于
    2022-11-03
    73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八)之黑恶势力犯罪
    法学专家、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院长王平教授近日对刑法修正案(八)进行解读,指出亮点之一就是加大了对以黑社会性质组织为代表的黑恶势力犯罪的处罚力度。区分领导与骨干法定刑不再相同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原来规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其他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王平认为,刑法的上述规定存在以下不足:首先是没有配置财产刑。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之一是,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要有效地预防、控制和减少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就必须瓦解其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而原来的规定没有配置财产刑。其次,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配置的法定刑偏低。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特征之一是有较稳定的犯罪组织,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还有一般的成员,人数较多。他们在犯罪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所配置的法定刑
    2023-04-25
    213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八争议问题有哪些?
    一、刑法修正案八争议问题---老年人犯罪从宽暨免死问题老年人犯罪从宽暨免死问题是《修正案(八)》的一大热点。在立法过程中,人们对老年人犯罪从宽暨免死是否违反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老年人免死应否有例外和老年人犯罪从宽暨免死的年龄等问题存在争议。关于老年人犯罪从宽暨免死的根据及其是否违反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问题,老年人犯罪从宽暨免死的主要根据是人道主义,即考虑到老年人独特的身心特点,从人道主义的角度,应当对其从宽处理。至于对老年人犯罪从宽暨免死是否违反刑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问题,刑法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指的是刑法适用上的平等,老年人的刑事责任能力与一般成年人相比,有所减弱,有的还是严重减弱。在这种情况下,对老年犯罪人从宽或者免死本身符合老年人生理和心理的实际状况,符合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要求。关于对老年人犯罪免死应否有例外,对老年人犯罪一概免死是国外和国际立法的普遍做法,考虑到老年人犯罪的刑事
    2023-04-28
    170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八社区矫正的主体有哪些
    一、刑法修正案八社区矫正的主体《刑法》的相关规定。刑法第38条第二款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由公安机关执行。”第76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第85条规定“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第58条第二款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公安部门有关监督管理的规定,服从监督。”《刑事诉讼法》中的相关规定。作为程序法,《刑事诉讼法》对上述5种刑罚及执行方式进行了规定,其中第214条规定“对于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居住地公安机关执行,执行机关应当对其严格管理监督,基层组织或者罪犯的原所在单位协助进行监督”。第217条规定“对于被判处徒刑缓刑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对于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公安机关予以监督”。第218条规
    2023-03-18
    475人看过
  • 如何理解盗窃罪中的“扒窃”,一般扒窃案会被立案吗
    一、如何理解盗窃罪中的扒窃,一般扒窃案会被立案吗?扒窃是一种对社会危害很大的犯罪行为,因为它经常是团伙作案,而且发生在公共场所,扒窃对象是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根治的难度很大。司法实践中一般理解为在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上秘密窃取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的行为为扒窃。普通盗窃才有金额大小的立案标准,构成扒窃的,无论金额大小,都符合相关法律的立案标准。刑法修正案(八),明确将扒窃以列举的方式成为盗窃罪的罪状之一,是行为犯罪,只要实施了扒窃行为,就构成犯罪,不论窃得财物多少。认定扒窃行为,应重要把握两个特点:一是地点性特征,即发生的地点是车站、码头、广场、集贸市场等公共场所或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二是扒窃的对象是受害人随身携带的财物,既包括带在当事人身上的财物,如口袋中的钱包、手机等,也包括随身带在身边,伸手可及的地方的财物,如当事人吃饭时放在餐桌上的手机、挂在椅子背上衣服中的钱包等。二、扒窃怎么认
    2023-02-20
    229人看过
  • 盗窃案扒窃案司法解释有哪些
    一,盗窃案扒窃案司法解释有哪些根据《刑法修正案(8)》第三十九条规定,将在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应当认定为“扒窃”,解释的第三条对特殊盗窃做了进一步明确规定。扒窃入刑去数额化,去次数化。扒窃不论数额多少直接提起公诉追究刑事责任。为依法惩治盗窃犯罪活动,保护公私财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现就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第一条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批准。在跨地区运行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盗窃,盗窃地
    2023-04-28
    418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八:75周岁以上不判死刑
    《刑法修正案》拟增加75周岁以上不判死刑的规定,总的来说,75周岁以上的人不适用死刑是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潮流的,但是不可忽视该规定在未来实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立法往往不能穷尽所有应该予以考虑的问题,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发现漏洞,并进行不断修正以使其真正成为良法。该规定如果最终能够通过,在将来的实行中或许会存在以下三个弊端或者说潜在的问题:一是潜伏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规定75周岁以上的人不判死刑,这可能会为极端势力以及恐怖组织改变袭击方法提供机会。尤其在民族边疆地区,这些75周岁的老人可能会被这些极端势力利用宗教、社会矛盾进行思想渗透,通过他们进行暴力犯罪(例如投毒、爆炸等)。这种危险性是可以预见的,必须引起重视。二是容易成为一种制度性的歧视。75周岁以上的人不判死刑,这与我国宪法规定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以及罪刑一致的司法精神相违背。虽然,无可否认该规定尊老以及爱老的教育意义,但是
    2023-06-11
    209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属于什么解释
    一、刑法修正案属于什么解释刑法修正案是立法解释立法解释指由最高立法机关对刑法的含义所作的解释,司法解释是指由最高司法机关对刑法含义所作的解释。两者的区别在与解释的主题不同,而刑法修订案是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所作出的,是立法机关所作出的,所以是立法解释。二、什么是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以国家的名义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给予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三、刑法的时间效力刑法的生效时间,一般有两种规定方式:一是从公布之日起生效;二是公布之后经过一段时间再施行法。我国刑法于1979年7月1日通过,7月6日颁布,自1980年1月1日起生效;1997年3月14日通过的新刑法的生效日期规定在刑法第452条,即1997年10月1日起施行。刑法的失效时间,有两种方式:一是国家立法机关明确宣布某些法律失效;二是自然失效,即新的法律的颁布代替了
    2022-01-10
    163人看过
  • 刑法修正案八食品安全是怎样规定的
    一、刑法修正案八中㈠将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第一款修改为:“生产、销售假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㈡将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修改为:“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㈢将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修改为:“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2023-04-01
    289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刑法修正案扒窃入刑吗?应该如何判?扒窃是盗窃吗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29
      个人认为此行为符合盗窃罪构成要件,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行为属于盗窃罪。1998年3月10日最高法司法解释指出,在公共场所扒窃3次以上的认定为“多次盗窃”,以盗窃罪处,并且老人无情节轻微的情形《1》已满16不满18周岁,《2》全部退赃,退赔的,《3》主动投案的,《4》被胁迫参与的。《5》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 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关于盗窃罪的定义,怎样解释盗窃和扒窃的关系?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06
      盗窃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扒窃:是盗窃的一种行为,是指从别人的身上偷窃(财物)。扒窃行为一般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秘密窃取行为,通常发生在公共交通工具、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广场等公用建筑及公用场所设施;二是秘密窃取的对象通常为被害人贴身放置的财物,如餐厅顾客放在座位上的包袋内财物,或是挂在座位椅背上的衣服口袋内的财物。如果行为人
    • 刑法修正案八出来,修正案七怎么办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07
      修正案(八)将以前的七个修正案的内容修改的,按修正案(八)执行,被修改的内容失效,而没有被修改的继续有效。
    • 刑法修正案八和修正案九的区别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0
      刑法(八)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二款“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在刑法(九)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二款修改为:“犯前款罪,杀害被绑架人的,或者故意伤害被绑架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1.《刑法(八)》第二百三十九条【绑架罪】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
    • 刑法修正案八65条第一款怎么解释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07
      将刑法第六十五条第一款修改为:“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将刑法第65条第1款修改并增加如下内容:“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