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哪些违法失职行为可以控告和申诉?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6 21:22:03 230 人看过

公民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下列违法失职行为可以向公安机关控告和申诉:

(一)对属于本机关管辖范围的案件拒绝受理或者受理后拖延不办的;

(二)无正当理由对依法提出的复议申请拒绝受理或者不予答复的;

(三)人民警察玩忽职守致使他人人身、公私财产或者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

(四)在执法活动中违反法定程序或者滥用职权、刑讯逼供、徇私舞弊的;

(五)认为公安机关做出的处理决定或者检验、鉴定结论违背事实或者违反法律、法规的;

(六)认为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有其他违法失职行为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4日 19:3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鉴定结论相关文章
  • 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有哪些标准?
    报考人民警察,必须具备报考国家公务员的基本条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的条件。一、父亲酒驾影响儿子当兵吗父亲酒驾是会影响孩子当兵的。醉驾是违法行为,如果因醉驾被刑事处罚过,那么是会留下案底的,当事人如果正在服刑中,那么其子女是不能报考公务员或者人民警察的考试的。即使没有服刑,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其子女也是不能被征入伍的。二、留学生能考公务员吗?只要满足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考条件既可以考公务员,具体报考条件如下: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满十八周岁;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四、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三、刑事处罚对亲属影响即关于直系亲属有犯罪记录,会影响政审的情况,绝大多数是针对报考国家公务员等岗位的考生,如果本人的直系血亲或者有
    2023-03-25
    115人看过
  • 公安机关警察对哪些部门进行投诉?
    可以到公安局控申科投诉,控申科就是举报公安民警的,如果不行就去上一级公安局或公安厅纪检部门,当地纪检委也可以,因为公安财政和人事也是归当地管理。控申科的职责范围是:承办受理、接待报案、控告和举报,接受犯罪人的自首;受理不服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不起诉、撤销案件及其他处理决定的申诉;受理不服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的申诉;受理人民检察院负有赔偿义务的刑事赔偿案件等工作。公安机关不立案申诉状:第一,相关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款对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事项作了排除性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其中第(2)项规定:公安、国家安全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实施的行为。据此,公安机关对于刑事报案不予立案,是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授权而实施的刑事司
    2023-07-17
    360人看过
  •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操作规程
    一、通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以下简称公安民警)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及相关处置活动,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安全、公民人身财产安全以及公安民警自身安全,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程。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公安民警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活动,处置重大恐怖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重大紧急警情按照有关规定执行。第三条公安民警现场采取处置措施,应当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为限度,尽量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使用较轻处置措施足以制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尽量避免使用较重处置措施。公安民警现场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应当注意方式方法,避免激化矛盾;发现事态有进一步扩大可能的,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妥善处置。第四条公安民警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本规程采取处置措施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受法律保护。第五条公安民警制
    2022-10-26
    393人看过
  • 公安机关可以对违法犯罪的公民进行定罪吗
    一、公安机关可以对违法犯罪的公民进行定罪吗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可以认定违法,但对于犯罪行为,不能对嫌疑人进行定罪。只有经人民法院判决后,公民才确定有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第十九条刑事案件的侦查由公安机关进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人民检察院在对诉讼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中发现的司法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权利、损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对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自诉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二、怎样才算是刑事案件刑事案件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被控涉嫌侵犯了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国家为了追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进行立案侦察、审判并给予刑事制裁的案件。基
    2023-04-21
    482人看过
  •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礼仪规范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礼仪规范如下:1、按照规定配套穿着,不同制式警服不得混穿。警服与便服不得混穿。警服内着非制式服装时,不得外露;2、按照规定缀钉、佩戴警衔、警号、胸徽、帽徽、领花等标志,系扎制式腰带,不同制式警用标志不得混戴。不得佩戴、系挂与公安民警身份或者执行公务无关的标志、物品;3、保持警服干净整洁。不得歪戴警帽,不得披衣、敞怀、挽袖、卷裤腿;4、除工作需要或者其他特殊情形外,应当穿制式皮鞋、胶鞋或者其他黑色皮鞋。非工作需要,不得赤脚穿鞋或者赤脚;男性公安民警鞋跟一般不得高于3厘米,女性公安民警鞋跟一般不得高于4厘米。5、不得系扎围巾,不得染指甲,不得染彩发、戴首饰。男性公安民警不得留长发、大鬓角、卷发(自然卷除外)、剃光头或者蓄胡须,女性公安民警发辫(盘发)不得过肩。6、除工作需要或者眼疾外,不得戴有色眼镜。法律依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着装管理规定》第三条除规定情形外,公安民警在工作时
    2023-08-09
    123人看过
  •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使用公安信息网违规行为行政处分暂行规定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使用公安信息网,落实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管理责任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以下简称公安民警)使用公安信息网行为,是指公安民警在公安信息网上进行的软硬件安装与开发、信息发布、信息查阅、应用等行为。第三条对公安民警违反规定使用公安信息网的,应当根据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和后果,依据本规定给予行政处分。第四条违反一机两用规定,将公安信息网及设备外联其他信息网络,或者擅自拆除监控程序、逃避监控、扰乱上网注册工作的,给予通报批评或者警告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记过以上处分。第五条编制或者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程序,故意扫描、侵入公安信息系统,破坏公安信息网站、窃取数据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
    2023-06-06
    313人看过
  • 公安机关受理控告申诉暂行规定有哪些
    《公安机关受理控告申诉暂行规定已失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四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辩护权和其他诉讼权利。诉讼参与人对于审判人员、检察人员和侦查人员侵犯公民诉讼权利和人身侮辱的行为,有权提出控告。第一百一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被害人对侵犯其人身、财产权利的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控告。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对于报案、控告、举报,都应当接受。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的,应当移送主管机关处理,并且通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对于不属于自己管辖而又必须采取紧急措施的,应当先采取紧急措施,然后移送主管机关。犯罪人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自首的,适用第三款规定。第一百一十一条报案、控
    2023-06-03
    367人看过
  • 对公安机关的哪些行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1)对公安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2)对公安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施决定不服的;(3)对公安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撤销的决定不服的;(4)认为公安机关违法集资、征收财物、摊派费用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5)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公安机关颁发许可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公安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公安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6)申请公安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公安机关没有依法履行的;(7)认为公安机关的其他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政复议证据按照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来划分,行政复议证据与民事诉讼法律所规定的证据相同,可分为以下七种:(1)书证。书证是以文字、符号、图案等形
    2023-06-12
    306人看过
  •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移送的案件,应具备哪些材料?
    (1)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应具备行政处罚决定或行政强制措施决定,摘抄或复制的主要证据和本人检查交待等材料;(2)人民检察院移送的案件应具备起诉或不起诉决定书的副本,侦察终结报告,摘抄或复制的主要证据和本人交待等材料;(3)人民法院移送的案件应具备起诉书、判决书或裁定书,摘抄或复制的主要证据和本人交待等材料。材料不齐全的,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手续不齐全,因而没有材料或虽有材料但不符合要求,如处分决定上没有本人签字等;另一种情况是有材料,但未按规定上报或移送。不论是哪种情况,都要在补办手续或补报材料后,审理部门才能受理。
    2023-05-10
    170人看过
  • 2024向人民检察院控告和申诉要符合哪些条件
    一、向人民检察院控告和申诉要符合哪些条件1、向人民检察院控告、申诉的,要符合以下的条件:(1)属于人民检察院受理案件范围;(2)本院具有管辖权;(3)申诉人是原案的当事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4)控告、申诉材料符合受理要求。2、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一百六十二条二、刑事案件检察院申诉流程(一)人民检察院复查刑事申诉案件,证据进行补充调查。(二)刑事申诉案件公开审查程序1、控告申诉检察部门对本部门管辖的刑事申诉案件,立案复查后,均可进行公开审查,其中主要的形式是举行听证会,公开听证。但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申诉人不愿举行听证会以及有其他原因不适合举行听证会的案件除外。2、参加听证会的人员包括:案件承办人,书记员,申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听证员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人员。人民检察院在听证会前,临时聘请三人以上单数的且与案件无利害关系的专家、学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其他社会
    2024-03-17
    93人看过
  • 公安机关如何应对假冒警察的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招摇撞骗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的行为。所谓招摇撞骗,即到处行骗,因而构成犯罪的行为,一般都具有连续性、多次性的特点。如果行为人只有一次这种行为的,原则上不宜以犯罪论处,根据具体情节予以治安处罚。对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怎么处理处罚1、经营者有下列情形之一,除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外,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对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有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可以根据情节单处或者并处警告、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1)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要求的;(2)在商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3)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
    2023-07-03
    484人看过
  • 行政监察机关也能受理国家公务员的申诉和控告吗
    行政监察:行政监察是指在行政系统中设置的专司监察职能的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行政活动及行政行为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含义:监察机关依法履行职责,在监察活动中,向行政机关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堵塞行政管理中的漏洞,避免和减少工作失误;对违反行政纪律的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进行查处,依法进行纪律制裁;依照法律支持和鼓励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忠于职守,清正廉洁,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行政环境,进而提高其依法行政的水平,廉洁高效地工作,达到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的目的。监察制度:性质和地位:监察机关是各级人民政府为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加强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促进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国家公务员依法行政而专门设立的行使行政监察职能的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了监察机关的性质、领导体制、管辖
    2023-05-05
    440人看过
  • 公务员政策: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录用办法
    第一条为了保证新录用的人民警察的基本素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结合公安机关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安机关录用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人民警察。第三条公安机关录用人民警察必须在编制和增干计划内进行,按照人事计划管理程序,申请年度增干指标。录用计划按《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的要求编制,填写《国家公务员(人民警察)录用计划审批表》,按以下程序报批:(一)公安部机关及所属单位人民警察录用计划,由公安部制定,报人事部审定;(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及所属单位人民警察录用计划,由公安厅(局)制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部门审定;(三)副省级市、市(地、州、盟)公安局(处)及所属单位人民警察录用计划,由公安局(处)制定,经公安厅(局)审核同意后,报副省级市、市(地)级政府人事部门审定;(四)县(市、旗)公安局人民警察录用计划,由
    2023-04-24
    435人看过
  •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
    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提讯人犯时,必须持有提讯证或者提票。提讯人员不得少于二人。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看守所应当拒绝提讯。提讯人员讯问人犯完毕,应当立即将人犯交给值班看守人员收押,并收回提讯证或者提票。公安机关尸检程序程序1、尸检首先应当经过家属同意。2、尸检结果,家属有权知道。3、侦查阶段,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延长。4、如果公安机关,不作为,可以找公安督察部门投诉。为了保证尸检过程的公正性,家属是可以在场的,但考虑到家属往往不是医学专业人士,对过程是否符合医学解剖程序难以做出专业判断,且解剖现场的特殊性,家属的感情是无法承受的,故建议家属可以委派医生朋友或医疗律师观察尸检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条例》第十九条,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提讯人犯时,必须持有提讯证或者提票。提讯人员不得少于二人。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看守所应当拒绝提讯。《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
    2023-07-24
    213人看过
换一批
#刑事证据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鉴定结论又称鉴定意见,是证据的一种。鉴定意见是鉴定人在诉讼中运用专门知识或技能,对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分析后所作出的科学判断,是一种独立的证据。 如法医鉴定、指纹鉴定、笔迹鉴定、化学物品鉴定、精神病鉴定等。鉴定意见是传来证据,是由鉴定机... 更多>

    #鉴定结论
    相关咨询
    • 公民或者组织对公民的违法、违纪行为,可以向哪些机关检举、控告?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2-07
      公民或者组织对人民警察的违法、违纪行为,有权向人民警察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检举、控告。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二条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
    • 公安机关违反有关人民警察职责
      浙江在线咨询 2022-02-08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秉公执法,办事公道,严格执法。不得有包庇纵容违法犯罪行为。否则,当事人有权向人民警察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检举、控告。并根据具体情节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二条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二)泄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法规定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履行职责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04
      人民警察法规定:第六条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按照职责分工,依法履行下列职责:(一)预防、制止和侦查违法犯罪活动;(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三)维护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处理交通事故;(四)组织、实施消防工作,实行消防监督;(五)管理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和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六)对法律、法规规定的特种行业进行管理;(七)警卫国家规定的特定人员,守卫重要的场所和设施
    • 公安机关违反有关人民警察职责时, 对违反法律行为的处理, 如何处理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2-28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警察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准则,纪律严明,严格执法,不得有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人犯的行为。否则,当事人有权向人民警察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行政监察机关检举、控告。并根据具体情节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人民警察法》第二十二条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二)泄露国家秘密
    •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中关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规律有哪些规定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03
      《纪律条令》的目的就是为了严明公安机关纪律,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行为,保证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纪律条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相关法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严明公安机关纪律,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行为,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