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成功,不收费
对比其他的追账方式,商账追收业务最大的特点便是“不成功,不收费”,即只有在追收成功,收到追回款后,才根据一定比例,向申请人收取服务费用。服务费用的产生主要根据实际追回的款额数目、综合考虑债务人所处的国家、债务产生的时间等具体因素确定,法律服务费一般为实际追回款总额的30%;若案件追收程序失败,则不会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
商账追收为当事人提供了一个有保障的追款服务,当事人在授权后,不需要预付任何费用,避免了申请人支付法律服务费后追账不成功的风险,减轻当事人的经济负担。
2.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使商账追收程序合法有效
当事人通常由于对国外法律环境不熟悉、与国外联系不方便、律师费高昂等原因,追收账款面临阻碍。而在商账追收过程中,我中心充分利用自身与外国法律服务机构以及商协会的合作关系,由债务人所在国家专业律师直接提供帮助,避免文化差异和政策限制可能造成的困难;并由债务人所在地的律师出面,提供沟通和解决的平台,合理向债务人施压,有效促进追收程序的进行。
3.追收程序高效快捷,避免繁琐的诉讼程序
采取商账追收程序能有效避免诉讼或仲裁程序时间过长、程序繁琐的问题,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催账措施,在追收或调解中有效施压,快速解决纠纷;同时充分促进当事人沟通,尊重当事人意愿,在维护当事人双方合作关系的基础上,促进理解,高效解决债务问题。
商账追收的具体流程有哪些
1、案件审查
了解和审核您的债权(应收账款)。请您提供如下资料与证据:
欠款形成的原因;
企业为催款已经做出的努力;
欠款人对拖欠欠款提出的理由。
2、案件受理与收费
公司审查后认为证据合法有效,将接受委托,与您签订《应收账款委托管理协议》,并请您向公司出具《应收账款管理授权书》。公司将与您具体确定追收账款的佣金比例。
3、对应收账款诊断分析
公司将针对商账进行债务诊断分析:通过调查债务人的信用状况判断其真实偿付能力,同时通过与债务人的接触了解其对此债务的还款意愿。在综合以上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判断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可行性,于十五日内出具债务诊断报告(债务回收可行性报告)。
4、商业催收
公司将制定具体的账款追收方案,并根据催收进展不断调整方案。将定期向您通报案件的进程,直至最后监督债务人还款。在催收过程中,会以灵活而合法的工作方式、紧凑的操作步骤,规范地进行催收。同时,账款追收离不开您的配合,希望您尽可能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料和及时的人员支持。
5、案件结束
公司将提交《结案报告书》,总结催收经过,对本司不能办结的个案将向您书面建议可行的其它途径。
-
对"商帐追收师"要防着点
301人看过
-
2023商帐追收委托流程是什么
53人看过
-
商帐追收论文
384人看过
-
律师商帐追收
221人看过
-
商帐追收的费用是怎样的
413人看过
-
商帐追收合法吗
441人看过
债务人欠货款,如果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没有订立欠条的话,债权人就需要收集其他证据,来证明债权债务合同确实存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民间借贷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能够证明债权债务关系确实存在的证据,不只限于借条,还包括了双方的收据、书证、电子证据... 更多>
-
什么是商帐追收新疆在线咨询 2022-06-10商账的追收不能简单理解为就是追讨债务,商帐追收是指通过合法的追收流程和技巧,进行商帐追收服务。商账追收的主要作用是降低企业的维权成本和坏账比例,有助于帮助企业防范和规避信用风险。
-
什么情况下需要商帐追收澳门在线咨询 2022-08-14企业迫切需要的商账追收情形如下: 1、账龄超过90天以上的应收账款; 2、企业通过自身力量难以收回的应收账款; 3、想收回现款,又不想破坏客户关系,维持正常交易的应收账款; 4、因各种纠纷得不到解决,长期僵持的应收账款; 5、因证据瑕疵,有诉讼风险的问题账款; 6、因债务人逃避债务,在胜诉后难以执行的应收账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第六十七条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
-
商帐追讨律师怎么收费?安徽在线咨询 2023-07-09(1)无财产争议案件:普通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产的,根据案件性质、复杂程度、工作所需耗费时间等因素,在6000—100000元之间协商收取;外地民事、经济、行政案件不涉及财产的,代理费不低于20000元[2]; (2)法律文书:代为撰写、修改、审查法律文书,根据法律文书的性质、难易程度、工作所需耗费时间等因素,每份文书在600-2000元之间协商收费; (3)律师见证:根据法律文书的性质
-
商帐追收需要委托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21商帐追收可以委托代理人。 《民事诉讼法》规定: 第四十九条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 当事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并可以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