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用人单位有下列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形之一的,劳动行政部门应当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和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绝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四)劳动合同终止后,未依照本法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离职老板不给工资去哪投诉
一、离职老板不给工资去哪投诉
1、离职老板不给工资投诉方式如下:
(1)可以拨打12333电话投诉,也可以到劳动局监察大队投诉;
(2)如果投诉没有效果,可以搜集证据申请劳动仲裁;
(3)如果对仲裁不服,还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二、劳动者在拖欠工资的维权中需注意什么
劳动者在拖欠工资的维权中需注意如下几点:
1、要确认和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的事实,如工资单,考勤记录,工作过程中的文件记录;
2、确认劳动关系后,对于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可与老板协商,要求单位补发工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
(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
(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
(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
-
老板未给员工买社保,向哪个部门投诉?
215人看过
-
投诉酒店卫生应该向哪个部门投诉
234人看过
-
打暑假工不给钱,投诉哪个部门
116人看过
-
工厂应该投诉哪个部门拖欠工资
379人看过
-
开发商不给办理房产证应该向哪个部门投诉
179人看过
-
毁坏农田应该向哪个部门投诉
103人看过
工资即员工的薪资,是指劳动者提供劳动后,用人单位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可以以时薪、月薪、年薪等不同形式计算。 工资至少每月支付一次,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的可按周、日、小时支付工资。... 更多>
-
去哪个部门投诉老板克扣工资安徽在线咨询 2023-07-11老板克扣工资可以去当地的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投诉后劳动行政部门会责令单位限期支付拖欠的工资;如果单位在限期内没有支付工资的,则会被责令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
部门投诉处理投诉不到该向哪个部门投诉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7或裁或讼,根据合同约定而来,不可能又裁又讼,两者二选一。合同约定仲裁且有效制定仲裁机构的,只能仲裁,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只能诉讼。
-
老板不给工资,找哪个部门要求不给工资宁夏在线咨询 2022-03-311、拖欠工资的,可以到劳动部门的保障监察大队投诉,也可直接申请劳动仲裁。 首先应该到所在市区的劳动局对你公司进行投诉,劳动监察大队会对此立案,留下你的基本资料.然后去你公司调查了解,事情属实他们会出面调解,并警告你公司的行为已违反劳动法,遇到拒不执行的公司他们会强制执行. 《劳动法》第50条明确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劳动
-
给75岁老人赡养费该向哪个部门投诉广西在线咨询 2023-07-26给太少不算违法,赡养费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是你给父母钱他们够花就可以。 赡养费是根据自己经济情况给付的。双方可以协商支付方式和金额。 不给赡养费的可有以下几种解决办法: 1.父母与子女尽量协商处理,保持家庭和睦; 2.协商不好,找社区或村民委员会调解解决; 3.向法院提起诉讼,有法官根据事实,依照法律作出判决。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
-
医疗事故,应该向哪个部门投诉,投诉哪个部门比较好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11申请卫生行政部门投诉或实施行政裁决。对行政裁决的不服,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诉讼再次进行解决。 医疗纠纷处理有几个途径。 一是协商。医患双方就赔偿问题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双方签订协议书,可以办理公证或律师见证,并报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二是第三方调解。医患双方本着自愿、合法、公正的原则,在医调委进行调解。 三是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当事人应当提出书面申请,并在知道或应当知道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