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遗嘱继承的房产,一般算作继承。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
继承父母的房子是否是夫妻共有
一、继承父母的房子是否是夫妻共有
1、继承父母的房子是否是夫妻共有,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具体如下:
(1)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夫妻存续期间符合法定情形的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2)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二、哪些财产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1、一方的婚前财产;
2、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3、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4、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5、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条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
房产赠予与继承怎么选择
318人看过
-
把房产留给子女选择赠与还是继承
356人看过
-
把房产留给子女选择赠与还是继承
58人看过
-
把房产留给子女,选择赠与还是继承
140人看过
-
把房产留给子女,选择赠与还是继承
457人看过
-
把房产留给子女,选择赠与还是继承
467人看过
在双方结为夫妻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 领取的工资、奖金;夫妻一方或双方从事生产、经营,得到的财产;知识产权的收益;通过继承或赠与得到的财产,如房屋等;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双方实际取得或者应当取得的住房补贴、住房公积金、... 更多>
-
房子归属继承与转赠的区别宁夏在线咨询 2023-01-12有的。房产转赠也就是房产赠与。继承只能遗嘱继承或者法定继承。其区别有以下几点: 1、房产赠与是指赠与人在其健在的情况下,将其房屋产权赠送给亲属或朋友; 2、房产继承是指房屋产权所有人已经过世,其具有权的直系亲属通过正常的法定程序获得该房屋所有权。 3、另外,房产赠与和房产继承所收取的费用也不同。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四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
-
赠与人的继承人行使撤销权如何选择?湖北在线咨询 2023-02-04赠与人的继承人在赠与人还活着的时候,不能行使撤销权;赠与人死后继承人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行使撤销权。法律规定,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
-
赠与和继承再出售选择哪个福建在线咨询 2022-05-30综合来看,如果是准备用于长期自住的房产,用房屋继承过户最划算,其次是房屋赠与过户。但是如果是将来房产还准备再次出售的话,由于赠与过户要缴纳高额的所得税,所以用买卖过户反而比赠与过户更划算。继承划算但条件严苛在实际操作中,因为继承是遗产人去世后才可以进行产权过户,所以这种过户方式的人比较少。如果财产所有人生前没有留下遗嘱,就由法律界定。如果继承人很多,又想过户到其中一个人的名下,那么其他拥有继承权的
-
选择之债选择权的归属如何划分山西在线咨询 2022-06-291.债权人或债务人行使选择权时应以意思表示向对方为之,选择的效力,因意思表示到达于相对人时发生效力,无须相对人的承诺。 2.由第三人行使选择权的,多数国家法律规定第三人须向债权人和债务人为意思表示,但也有的国家法律规定第三人向债权人或债务人中的一人为意思表示即可,如日本。 第三人所为的同一内容的意思表示,同时到达债权人及债务人的,同时发生选择的效力,先后到达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以后一意思表示到达时发
-
如何选择孩子的抚养权归属四川在线咨询 2021-12-31子女监护权的所有权应当按照对子女最有利的原则确定,充分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监护权由男女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和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作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