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中怎样履行互为债务
民法典规定,债权人和债务人互负债务的,如果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债权债务可以相互抵销,债务种类、品质不同,双方协商一致的,也可以相互抵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八条【债务法定抵销】当事人互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到期债务抵销;
但是,根据债务性质、按照当事人约定或者依照法律规定不得抵销的除外。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第五百六十九条【债务约定抵销】当事人互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
二、债务法定抵销的条件
(一)当事人双方互负债务互享债权抵销是以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的存在为前提的。
只有双方互负债务、互享债权,才能使双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内消灭;
也只有两个合法的债权债务关系才能抵销,如果一个是合法债务,另一个是不合法债务,则不得主张抵销,因为不合法的债务不受法律保护。
(二)双方债务均已到期抵销具有相互清偿的功能,因而当事人双方所负的债务均须到清偿期。
未届清偿期的债务,不得抵销,但当事人自愿放弃期前利益、对对方当事人无害的,也应允许抵销。
双方的债务需可用于抵销。
(三)债务的标的物种类相同种类相同,指合同标的物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一致。
比如都是支付金钱,或者交付同样的种类物。
如果双方互负债务的标的物种类不同,双方各有其经济目的,即不得抵销,否则不免使一方当事人或双方当事人的交易目的难以实现。
因此标的物种类不同的债务不得抵销。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知道,依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抵销债权债务。
如果债务种类、品质不同,双方协商一致的,也可以相互抵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章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第五百六十九条 当事人互负债务,标的物种类、品质不相同的,经协商一致,也可以抵销。
-
民法典第几条规定债务可以互抵
332人看过
-
债权债务在民法典中如何相互抵消?
147人看过
-
民法典债权债务是否可以抵消,债权债务抵销的要件
108人看过
-
债务抵销法定条件的概述
276人看过
-
民法典中债务履行期满抵押权会解除吗
59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的债务不履行问题
476人看过
-
①债务已经按照约定履行;②;③债务相互抵销;④依法将标的物提存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17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事由,依照《合同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合同权利义务终止的主要事由有:清偿、解除、抵销、提存、免除、混同。其中,清偿、抵销、提存、免除和混同为合同的绝对终止,即合同权利义务的清灭。解除、终期届至等为合同的相对终止,即合同履行效力的消灭。 1、清偿清偿是按合同的约定实现债的目的行为,即按照约定履行。 2、解除合同解除包括双方解除和单方解除。双方解除是当事人双方为了消灭原有的合同而订立的
-
民法典中债务重组的条件是怎样的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23民法典对债务重组如何确定没有规定,而企业破产法规定,法院裁定重组的,申请人要提交债务重组方案,重组方案对债务进行确定,所以按债务重组方案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第七十条债务人或者债权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对债务人进行重整。 债权人申请对债务人进行破产清算的,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宣告债务人破产前,债务人或者出资额占债务人注册资本十分之一以上的出资人,可以向人民法院
-
民法典怎么规定债务人躲避债务人的行为青海在线咨询 2023-07-09在形成债务时,就让债务人留下相关的住址及联系方式和身份等信息,以及其他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和身份信息等。这样在将来即使找不到人,诉讼时也不会产生送达不到的问题。
-
债务抵销权如何行使,债务相互抵销后产生的法律后果北京在线咨询 2022-10-29一、债务抵销权如何行使按照我国《合同法》的规定,抵销权人必须向对方当事人作出抵销的意思表示,抵销的意思表示到达对方当事人即发生法律效力,不须对方当事人同意,抵销权人也不得撤回。但是,抵销不得附有条件或者期限,附有条件或者期限的抵销意思表示无效。正因为抵销权行使具有上述特点,对抵销权人的要求有一定条件,不是互相有债权债务的当事人都可以行使抵销权。前面讲过,当一方的债务已经到期,另一方的债务尚未到期,
-
民法典法律条文为什么规定担保人履行债务湖北在线咨询 2023-03-18首先跟债务人协商,给予对方一定期限偿还。如果到期了还未偿还的,那么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追偿。 一、写好起诉状,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1)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2)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3)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