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典二婚可以享受晚婚假吗
现在国家已经取消晚婚假了,所以二婚没有晚婚假了。
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你虽然属于再婚,但仍可以跟初婚职员一样,享受法定婚假(3天),但不能享受晚婚假(15天)。同时,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规定标准支付你婚假期间的工资。
我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符合晚婚年龄的夫妇,可以在法定三天婚假的基础上增加婚假天数,双方达到双方享受,增加的婚假工资、奖金照发,晚育假期的工资、奖金照发,其奖金额由享受者所在单位自行规定,但其奖金额不得少于同时期同类人员的平均奖,并且不影响到其他奖金,如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等。
根据法律上女性23周岁、男性25周岁的晚婚年龄,已经与人们一般观念中的晚婚年龄不符。“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在人们的观念里,23岁已经不算是晚婚的年龄,很多女性都会在25岁以后结婚。
在分析女性晚婚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时,人口计生委认为,相当多的育龄人群在婚育观念上发生了较大转变,早婚、早育、早得子的陈旧观念已基本被晚婚、晚育和计划生育的新型生育文化观念所替代;而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结婚时不小的经济费用以及择偶面的扩大和择偶时间的延长都影响了女性的初婚年龄。
晚婚使女性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并且在工作事业上得到更好发展,能使个人家庭物质基础更加充实,也使女性真正趋于成熟,使家庭基础更牢固。而伴随晚婚而来的晚育能延长人口生育周期,对中国人口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和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也是有利的。
二、二婚婚假多少天
“3天。符合法定结婚年龄的初婚公民可享受3天法定婚假;晚婚初婚者可享受15天晚婚假(包含3天法定婚假)。而二婚者只可享受3天的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
晚婚晚育可以享受几天的假期呢
332人看过
-
平常婚假一般多少天?晚婚可以享受婚假吗?
348人看过
-
重庆多少岁可以享受晚婚假
54人看过
-
苏州生二胎是否享受晚婚晚育假
343人看过
-
生二胎可享受晚育假待遇吗?
354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试用期可否享受婚假
188人看过
婚假一般指的是员工本人结婚依法可享受的假期。法定的婚假为3天。 婚假是员工结婚时给予的假期,并由其所在单位如数支付工资,体现了政府对劳动者的福利政策,也是一种对员工的精神抚慰,同时也是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对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更多>
-
二婚可以请晚婚假吗?二婚婚假享受怎么请?贵州在线咨询 2022-07-07根据《民法典》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职工结婚可享受以下待遇: (一)婚假: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晚育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 3、晚育的给男方护理假7天。 4、育妇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产假延长到135天至180天,由所在单位根据实
-
晚婚晚育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2-07-19无法享受15天晚婚假。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根据当地《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可享受晚婚假10-30天不等(含3天法定婚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没有晚婚年龄的规定。只是现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晚婚,人们通常会觉得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的初婚为晚婚。晚婚年龄与法定婚龄不同,它不是强制性的,而只是鼓励性、提倡性的结婚年龄。
-
二婚能享受晚婚假多久?宁夏在线咨询 2022-07-16根据《民法典》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职工结婚可享受以下待遇: (一)婚假: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晚育已婚妇女24周岁以上或晚婚后怀孕生育第一个孩子为晚育 3、晚育的给男方护理假7天。 4、育妇晚育并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产假延长到135天至180天,由所在单位根据实
-
二婚请婚假能请几天,能享受晚婚假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6-21在2017年中,根据现行法规我们了解到二婚与初婚的法律地位是相同的,因此二婚也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对再婚职工婚假问题的复函》(劳社部函200084号)有这样的答复:“根据《民法典》和国家有关职工婚丧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所以二婚也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根据目前《民法典》以
-
平常婚假一般多少天?晚婚可以享受婚假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1-10-22晚婚可以享受三天婚假。根据2016年1月1日《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的规定,取消晚婚晚婚生育假,制定独生子女奖励政策,延长生育假,配偶陪伴产假奖励等具体政策措施。具体政策措施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定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