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专利侵权罪与非罪的界限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8 18:24:07 69 人看过

专利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利用法律和经济手段推动技术进步的管理制度,对于鼓励发明创造,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八十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制度的建立,包括专利权在内的知识产权,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开始显现出来。由此而产生的专利侵权案件也时有发生,这侵害了专利权人及相关权力人的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那时,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专利侵权往往是按民事纠纷来处理,即由专利权人向有关国家机关主张权利,有关部门在认定侵权事实后,对侵权人给予必要的经济或行政处罚。这是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当时的情况,市场经济尚未建立,专利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没有真真完全凸现出来,人们对专利侵权还没有足够的认识形成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发展,专利侵权的案件不断发生,呈上升趋势。这不仅严重侵犯了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而且也破坏和危害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对侵权人的这种侵权行为,光靠追究民事方面的责任,显然达不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保护专利权制度的目的。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大打击专利侵权的力度,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规定,假冒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刑事犯罪。这样在我国就形成了一般的专利侵权由专利权人自己通过行政机关或民事诉讼的途经解决,假冒专利情节严重的,由司法机关追究侵权人的刑事责任和经济责任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我国《专利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销售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否则,要承担经济或行政责任。《刑法》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法院除追究侵权人刑事责任外,还要给予经济处罚。由此可以看出,法律在对专利侵权的民事与刑事方面的处理,是有不同的规定。违反了《专利法》要承担民事或行政责任,违反了《刑法》要承担刑事和经济责任。这表明我国法律把对专利权的保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那么,什么样的专利侵权行为才构成刑事犯罪,即假冒专利罪呢?按照法律规定和专利侵权的特征,构成犯罪,行为人主观上要有假冒他人专利牟取利益的目的;客观上有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即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冒充被许可而使用其专利方法或者以非专利产品、其他专利产品冒充某一专利的行为;这种侵权行为,必须是情节严重的,才能依犯罪论处。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2001年4月8日联合发布的〈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中,有关假冒专利犯罪案件的追诉标准,构成犯罪的情况是指,侵权人违法所得数额10万元或给专利权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或者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因假冒他人专利,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假冒他人专利的,以及造成恶劣影响的。这些就是《刑法》所说的情节严重的具体表现,也是区别假冒专利罪与非罪的界限。

实践中,假冒专利的形式主要有:

1、把不是专利的产品冒充为专利产品;

2、把他人的专利产品冒充为自己的专利产品;

3、把这种专利产品冒充为那种专利产品;在处理这些专利侵权罪与非罪的问题上,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先按《专利法》的规定,看专利权人与侵权人之间是否有专利许可,是否有民事纠纷,如果不存在这些问题,那就看专利侵权的行为,是否达到了《刑法》及最高检和公安部联合规定的要求。只有正确区分了这些情况,才能处理好专利侵权罪与非罪的问题,才能达到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惩罚专利侵权人犯罪行为的目的。

然而,现在有的地方和单位,在处理专利侵权问题上存在着错误认识,只看案件表面有专利侵权的行为,不认真依《刑法》及有关规定,深入研究案件的实质,把本来属于民事纠纷的专利侵权案件,硬要按刑事犯罪来对待,对专利侵权人即追究刑事责任,又给予经济处罚。使得应该用民事规范调整的法律关系,变成了刑事犯罪案件。这种做法混淆了民事纠纷与刑事犯罪的界限,如,有的侵权人把他人的专利冒充为自己的专利,销售产品并没有获利或获利数额没有达到法定的要求;还有的侵权人未经专利权人同意,私自制造专利产品使用,没有给专利权人造成损失,等等。类似于这样的案件,尽管是侵权行为,但不能以犯罪论处,对侵权人不能给予刑事处罚。在某地发生过的一起涉嫌假冒专利罪的案件,就是一个例证。

某单位的刘某多年搞污水净化器的生产、销售,曾多次研制、改进污水净化器设备。与刘某同乡的王某也是搞污水净化器的生产、销售,并将自己设计制造的产品,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后来王某在某地销售产品时,发现刘某给用户的产品宣传材料上把自己的专利证号改成了他的。经了解,刘某承认有改专利证号的行为,同时表示那只是为了宣传产品而已,自己并没有因此销售获利。王某经核实刘某确实没有销售过产品,但王某还是以刘某涉嫌假冒专利罪为由,向公安机关举报。公安机关侦查后,将刘某拘留、逮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后,向法院起诉。刘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呢?显然不是,其行为不符合法律有关假冒专利罪的规定,属民事侵权。

为此,有关执法机关今后在处理专利侵权案件中,应当引起必要的重视。是那种性质的案件,就适用那种法律去解决。只有正确地把握好专利侵权罪与非罪的度,不把一般的专利侵权当作犯罪处理,才能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才能不再出现错案,才能不会矫枉过正,才能使我国的专利制度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5日 00: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专利侵权相关文章
  •  抄袭专利的界限:如何界定专利侵权?
    这段内容讲述了专利抄袭的标准和相关解决纠纷的方法。涉及对方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所涵盖的技术是专利抄袭的标准。如果b专利的全部内容使用了a保护范围内技术,就对a专利侵权了。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纠纷,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专利抄袭的标准是:涉及对方专利权利要求书中所涵盖的技术。b专利的全部内容使用了a保护范围内技术,就对a专利侵权了。因此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 专利侵权如何界定?专利侵权如何界定是一个涉及知识产权领域的重要问题。在专利侵权纠纷中,如何确定侵权行为与被侵权行为之间的关联是关键。专利侵权的界定通常基于专利法的规定,即侵权行为必须满足以下条件:1. 专利权存在:被控侵权者必须拥有专利权,或者通过合法的方式获
    2023-08-27
    480人看过
  • 商业秘密侵权与专利侵权的界定
    (1)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专利是指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2)专利需经国家专利机关审查批准授予专利权才成为专利,商业秘密不需审查。(3)专利受《专利法》的保护,商业秘密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4)专利技术对社会公众公开,任何人都可接触查阅;商业秘密对社会公众保密.公众无权知悉其内容。假冒专利罪的特征1、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构成。2、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一般具有非法获取经济利益的目的,但也有的是出于损害他人的声誉,破坏他人专利权益的目的。出于何种目的不影响本罪的成立。3、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专利管理法规,在法律规定的专利有效期限内,假冒他人被授予的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六条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
    2023-07-17
    362人看过
  • 罪与非罪、不获罪间的界限
    定罪的主要任务就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罪与非罪的界限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形:(1)根据行为性质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任何犯罪都是一种行为,这种行为具有特定的性质。因此,是否属于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就成为定罪的主要根据。各国刑法一般都以行为性质作为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只要具有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即构成犯罪,无论这种行为的情节轻重。(2)根据行为程度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考虑行为的质,而且还要考虑行为的量,即犯罪的定量因素。换言之,并非实施了刑法规定的一定的行为即构成犯罪,是否构成犯罪还要看行为的严重程度。区分罪与非罪的上述两种标准与各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有关。大陆法系国家刑法大多区分重罪、轻罪与违警罪。因此,只要实施了刑法规定的行为,一概视为犯罪,然后再根据行为严重程度,分别按照重罪、轻罪与违警罪处理。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存在定量因素,因此,只对某些性质严重的行为迳直认定为犯罪,而
    2023-04-22
    205人看过
  • 什么是罪与非罪界限
    罪与非罪界限认定如下:1、一切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2、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认为是犯罪。虚假诉讼罪与非罪界限是什么虚假诉讼的罪与非罪界定,普遍认为,只要虚假诉讼行为扰乱了司法秩序或者严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就可以构成该罪,而不一定要求诉讼程序完结,司法机关完成了裁判文书制作、送达等诉讼程序。法条依据:《刑法》三百零七条之一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第一款行为,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逃避合法债务,又构成其他
    2023-08-14
    202人看过
  • 界定专利侵权的实践与思考
    专利侵权的界定:1、实施行为涉及有效的中国专利;2、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或者授权,必须执行行为;3、实施行为必须以生产经营为目的;4、实施制造、使用、承诺销售、销售、进口侵犯专利的侵权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意图并不是正式要素。然而,可以作为衡量其情节严重程度和经济赔偿金额的依据。构成专利侵权的实质性要求,即技术条件,如果涉嫌侵权产品的技术特征包括所涉及专利权利要求中保护的所有技术特征,则认为所涉及的侵权产品属于所涉及专利的保护范围。专利侵权请律师流程是怎样的专利侵权请律师的流程如下:1、根据自身情况、拟解决的问题,作出是否委托律师的初步决定。2、如果有意委托,请与律师或律师助理联系,安排洽谈、签约时间。3、签约之前,请准备好身份证、证据材料及相关的费用(以便在签约后迅速开始工作)。4、与律师事务所签署《委托代理合同》,并签署《授权委托书》。5、按照约定支付律师费用,律师事务所开
    2023-07-04
    183人看过
  • 严格掌握罪与非罪的界限
    各级审判机关必须提高政治站位,但是对于公诉机关指控审判机关应该严把证据关,准确把握“套路贷”的行为特征,做到不偏不倚、不枉不纵。一是关于中介人员的罪与非罪。在“套路贷”犯罪中,除了放贷的被告人,还有一部分参与介绍放贷的人员,可能被公诉机关指控参与“套路贷”犯罪。对此,审判机关应严格审查证据,掌握罪与非罪的界限。如果在案证据证明该中介人员只是介绍被告人向被害人放贷,或者其他被告人、证人也否认与该中介有诈骗的共同犯意,或者被害人陈述证实该中介只是介绍借款业务,给一些中介费,则在案证据不能证明该中介与其他被告人有诈骗的共谋或犯意联络,对该中介不宜以诈骗罪定罪处罚。二是关于公司普通员工的罪与非罪。在犯罪人员操控的公司中,可能有一部分员工自称对公司领导的犯罪行为并不知情,而相关证据又显示该员工可能参与到“套路贷”犯罪行为的阶段性环节,审判机关就应当仔细审查在案证据,综合分析认定该员工是否构成诈骗罪的
    2023-03-30
    348人看过
  • 专利侵权行为与专利犯罪行为
    (一)专利侵权行为?1?概念:专利侵权行为是指在专利权有效期内,行为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又无法律依据,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他人专利的行为。?延伸阅读:那些情况不授予专利权?专利法:授予专利权的条件有哪些?(1)侵害的对象是有效的专利。?(2)必须有侵害行为,即行为人在客观上实施了侵害他人专利的行为。(3)以生产经营为目的。非生产经营目的的实施,不构成侵权。?(4)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即行为人实施专利的行为未经专利权人的许可,又无法律依据。?2?专利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1)直接侵权行为。?①制造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②使用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③许诺销售发明、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④销售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⑤进口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产品的行为;?⑥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⑦假冒他
    2023-04-22
    227人看过
  • 什么算虐待罪,罪与非罪的界限
    一、什么是虐待罪虐待罪(刑法第260条),是指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冻饿、限制自由、凌辱人格、不给治病或者强迫作过度劳动等方法,从肉体上和精神上进行摧残迫害,情节恶劣的行为。二、罪与非罪的界限根据立法规定和实践经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区分虐待罪与非罪的界限:1、从情节是否恶劣来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情节是否恶劣是区分罪与非罪的主要标志。根据本条规定,虐待家庭成员,只有情节恶劣的,才构成犯罪。虐待行为一般,情节较轻的,如一、两次的打骂,偶尔的不给饭吃、禁闭等,不应作为虐待罪论处。虐待情节是否恶劣,应当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认定:(1)虐待行为持续的时间。虐待时间的长短,在相当程度上决定对被害人身心损害的大小。虐待持续的时间长,比如几个月、几年,往往会造成被害人的身心受到较为严重的损害。相反,因家庭琐事出于一时气愤而对家庭成员实施了短时间的虐待行为,一般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2
    2023-03-01
    261人看过
  • 滥伐林木罪与非罪界限?
    (一)《解释》第2条规定为根据,即在林区滥伐林木的一般掌握在10立方米—20立方米或幼树500—1200株、在非林区滥伐林木的一般掌握在5立方米—10立方米或幼树250—600株、或者相当于上述损失的。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的差异,各地方可以参考上述所规定的数额标准,确定本地区滥伐林木罪的数量标准。(二)《解释》第5条来规定,滥伐林林接近上述数量,且具有以下情节之一的,也应视不达到上述数量标准,并按照犯罪对待。这些情节是:为首组织、策划、煽动滥伐林木,或者破坏植被面积较大,致使森林资源遭受损失的;滥伐防护林,经济林、特种用途林的;一贯滥伐屡教不改的;滥伐林木不听劝阻,或威胁护林人员的;其他滥伐情节严重的行为。如果不仅达到规定的数量标准,还具备以上情节的,则应按照滥伐林木的罪从重处罚。也就是说,本罪原则上应以数量的大小为衡量是否构成犯罪的标准,但如果滥伐林木行为具备了数量标准以外的其他滥伐情节,
    2023-02-08
    98人看过
  • 专利受国界与时间限制吗
    临时通过我国领域、领水或领空的外国的海陆空运输工具为其自身需要而使用在我国享有专利权的机械装置和零部件的,无须得到我国专利权人许可,不构成侵权。国家计划许可,根据专利法第14条的规定,对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具有重大意义的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发明专利,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决定在批准的范围内推广应用,允许指定的单位实施,由实施单位按照国家规定向专利权人支付使用费。对于中国集体所有制单位和个人的发明专利,参照前述规定办理。对于外国专利权人的专利,不适用这种国家计划许可。鉴于专利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与普通财产权不同,不存在因客体消失而权利自然终止的问题,因而各国专利法基于如下事由,均规定了专利权的期限:①专利技术自身具有随着时间推移和技术水平提高而逐渐失去其财产价值的特性;②专利权长期被独占,不利于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发展。专利权期限是指专利权的法定有效时间。专
    2023-06-01
    89人看过
  •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罪与非罪的界限
    正确认定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必须划清其与一般违法行为的界限,在认定中,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由于经济活动中存在一定风险的客观使然,若行为主体所实施的行为是在法规、章程规定的范围之内,且行为人既没有滥用权利,也没有违背忠实义务,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就不能构成本罪。若上市公司为谋求高利润授权由行为人处理相关事务,而自愿甘冒高风险,则行为人为其处理风险事务,即使已超出一般依法之事务处理范围,亦因本人同意,而可阻却违法。第二、本罪属于结果犯,即只有行为主体实施背信行为致使公司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实施其他行为及时补救,并没有使全体财产减少,都不成立本罪。第三、如果根据案件事实,确属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没有对上市公司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应根据刑法13条的规定,不以犯罪论处,而作为一般违法行为处理。一、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的犯罪构成如下:客体要件本罪侵犯
    2023-04-06
    314人看过
  • 侵犯专利权犯罪的一罪与数罪问题
    侵犯专利权犯罪的一罪与数罪问题一罪与数罪的问题较为复杂,笔者拟以我国刑法第216条所规定的假冒他人专利罪为例进行论证说明。1.行为人假冒他人专利,而生产销售的假冒他人专利的产品又是伪劣商品的,如何处理?在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只不过是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的一种方法行为或者手段行为,故而可按牵连犯的原则处理,也就是说按一重罪处罚,在此种状况下,由于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这一节的罪要重于假冒他人专利罪(从法定最高刑和最低刑进行比较而得出的结论),因而应按照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有关犯罪进行定罪量刑。2.如果行为人根本就不是某专利的专利权人,却声称自己是该专利的专利权人,表示愿意转让该专利,受害人信以为真,购买其专利。对此情形应如何处理?学者认为应分两种情况:其一,如果确有专利的存在,而且在专利的保护期限内,这时属于一行为同时触犯了两个不同的罪名,即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与诈骗行为属
    2023-06-12
    472人看过
  • 扰乱秩序罪与非罪的界限
    1、本罪的构成以情节严重为其构成必要条件,只有严重干扰法庭秩序的行为才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才构成扰乱法庭秩序罪,因此,对那些扰乱法庭秩序情节不严重的,经劝阻、制止,停止实施扰乱行为的,不应认定为扰乱法庭秩序罪。2、本罪的构成要求行为人主观罪过形式方面为直接故意,也即行为人决意实施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希望自己的行为干扰法庭秩序。因此必须把那些由于情绪激动、亢奋,或者性格爽直或坚持自己的看法等原因而一时在法庭开庭审理案件中说话声音过大,行为有所不当,或言语有所过激的情形与扰乱法庭秩序罪区分开来。前者行为人在主观上不具有扰乱法庭秩序的直接故意,所以不宜也不应作为扰乱法庭秩序罪来论处。一、侮辱国旗罪的认定(一)本罪与非罪的界限1、其主观上是否具有故意。本罪是故意犯罪,并具有使国旗、国徽受辱的目的,因而如果是因意外事件或出于过失而使国旗、国徽在客观上受辱的不构成犯罪。如上所述,如果是出于间接故意的
    2023-03-05
    54人看过
  • 传授犯罪方法罪罪与非罪的界限
    传授犯罪方法罪罪与非罪的界限是什么传授犯罪方法罪,是指用语言、文字、动作、图象或者其他方法,故意向他人传授实施犯罪的具体经验和技能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传授犯罪方法罪怎么界定主要内容如下:应把传授犯罪方法罪与那些没有犯罪意图的落后言行、工作中的过错等加以区别。例如,讲低级庸俗的故事,散布不健康的语言与表演动作,写作或出版低级的作品,属于落后言行;在正常宣传工作中不慎扩散了一些犯罪方法,属于工作中的缺点错误。至于司法工作者在职务范围内讲述、剖析犯罪方法,体育工作者问他人传授健身、防身的武术等,均属于正常的行为。有些行为要作具体分析,如教他人修配钥匙的技术,如出于犯罪意图,即是传授犯罪方法罪,如为了谋生就业,则是合法行为。传授犯罪方法罪一罪与数罪的界限1、本罪所传授的对象一般都是已具备某一种或几种
    2023-04-17
    492人看过
换一批
#专利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专利侵权是指行为人没有经过专利权人的许可,以生产经营或者谋取一定的利益为目的,实施了依法受保护的他人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 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 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3、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 更多>

    #专利侵权
    相关咨询
    • 滥用职权罪与罪与非罪的界限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1-26
      罪与非罪根据本条规定,成立滥用职权罪,首先必须有滥用职权的行为,如果行为人没有滥用职权,完全是在具体的职权范围内处理事项,则不能认定为滥用职权罪。但另一方面,不能为了给行为人开脱罪责,而扩大行为人的具体的职权范围;也不能以属于官僚主义为由开脱行为人的罪责,官僚主义不是法律用语,但官僚主义行为中包括了滥用职权的行为,因而包括了犯罪行为。成立滥用职权罪,其次要求行为造成重大损失,对于没有造成重大损失的
    • 我国专利侵权属于什么犯罪?
      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09
      1、假冒专利罪是指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 2、客体为国家专利管理部门的正常活动和单位或个人的专利权利。 3、客观方面为违反国家专利管理法规规定,在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内,假冒他人或单位已向国家专利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经审查获得批准的专利,情节严重的行为。 4、主体为一般主体。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
    • 侵犯著作权罪与非罪如何界定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25
      划清侵犯著作权罪与非罪行为的界限,主要根据以下两点:一是行为人实施了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但违法所得数额未达较大或者不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按一般的侵权行为追究其民事责任,而不以侵犯著作权罪论处。只有当侵权行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时或具有其他严重情节时才成立犯罪。二是行为人在客观上虽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但主观上不具有营利目的的,不构成犯罪,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处理。
    •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与非法所得罪的界限是什么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出版物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以营利为目的,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八条规定的行为,个人违法所得数额在十万元以上,单位违法所得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八条的规定,以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定罪处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12月28日) 第六条以营利为目的,实施刑法第二百一十
    • 抢劫罪是如何认定的?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本罪与非罪的界限是怎样的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22
      抢劫罪是如何认定的?本罪与非罪的界限1、抢劫罪是侵犯财产罪中危害性最大、性质最严重的犯罪,在一般情况下,凡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夺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就具备了抢劫罪的基本特征,构成了抢劫罪。立法上没有抢劫的数额和情节的限制性规定。但是依照本法第13条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不认为构成了抢劫罪。例如:青少年偶尔进行恶作剧式的抢劫,行为很有节制、数额极其有限,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