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携带枪支危及公共安全罪既遂法院会判多久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9 08:51:07 233 人看过

一、非法携带枪支危及公共安全罪既遂法院会判多久

1、非法携带枪支危及公共安全罪既遂法院的处罚标准:行为人构成非法携带枪支危及公共安全罪既遂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属行为犯,只要行为人非法携带枪支进入了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一达到情节严重,即可构成本罪,其并不以造成实际危害后果为构成必要。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条,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二、携带枪式弹弓违法吗

1、携带枪式弹弓违法。

2、枪式弹弓属于管制范围,如果符合枪支标准的,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

三、什么是非法持有枪支罪

1、非法持有枪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私自挪用、藏匿枪支、弹药,拒不交出的行为。

2、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单位也可成为本罪主体。

3、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禁止私人持有的枪支、弹药,而故意隐藏不交。如果不知道自己收藏的物品中有枪支、弹药,因而没有交出的,不构成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18日 21:3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涉及非法携带枪支罪的定罪与刑罚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数量达到本解释第一条第(一)、(二)、(三)、(六)、(七)项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五倍以上的;(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手榴弹三枚以上的;(三)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爆炸装置,危害严重的;(四)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并具有造成严重后果等其他恶劣情节的。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的规定处罚。非法持有枪支罪和非法携带枪支罪的区别是什么1、前者是任何单位或个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都是违法犯罪行为。后者所侵犯的客体国家对枪支的管理制度。行为人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
    2023-07-05
    386人看过
  •  什么是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立案条件是什么?
    该段内容讲述了立案追诉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的要求。具体包括:1)非法携带枪支两支以上或者手榴弹、炸弹、地雷、手雷等具有杀伤性弹药一枚以上;2)携带爆炸装置两套以上;3)携带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五百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一千克以上、雷管二十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二十米以上;4)虽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拒不交出。因此,若满足以上任意一项,就可能构成该罪。立案追诉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的要求包括以下几点:一是非法携带枪支两支以上或者手榴弹、炸弹、地雷、手雷等具有杀伤性弹药一枚以上;二是携带爆炸装置两套以上;三是携带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五百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一千克以上、雷管二十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二十米以上;四是虽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拒不交出。 立 案 追 诉 非 法 携 带 危 险 物 品 的 条 件 是 什 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非法携带危险物品罪
    2023-09-03
    317人看过
  • 我国刑法对非法携带弹药危及公共安全罪的处罚规定?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数量达到本解释第一条第(一)、(二)、(三)、(六)、(七)项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五倍以上的;(二)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手榴弹三枚以上的;(三)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爆炸装置,危害严重的;(四)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并具有造成严重后果等其他恶劣情节的。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的规定处罚。一、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罪的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1)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军用枪支1支以上的;(2)非法制造、买卖、
    2023-03-06
    59人看过
  • 涉及非法携带枪支罪的法律问题研究
    非法携带枪支危及公共安全罪的法院判刑规定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法律规定,行为人非法携带枪支危及公共安全,构成犯罪既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该罪要求造成严重后果,情节严重。怎样构成非法携带枪支危及公共安全罪满足以下要件会构成非法携带枪支危及公共安全罪:(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正常管理活动,以及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惩治此种犯罪是为了保护公共物品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情节严重的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枪支、弹药、管制刀具而非法携带。至于其犯罪目的则可能是多种
    2023-08-15
    295人看过
  •  非法携带危险物品罪对公共安全带来哪些影响?
    根据刑法规定,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罪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才会构成此罪。根据刑法规定,犯有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并可能危及公共安全罪的人,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的刑罚。一般情况下,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才会构成此罪。 非 法 携 带 物 品 危 及 公 共 安 全 罪 构 成 要 件 是 什 么 ?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其立案标准包括携带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条,非
    2023-10-09
    366人看过
  • 非法携带枪支罪怎样量刑
    非法持有枪支罪,全称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是指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是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私自挪用、藏匿枪支、弹药,拒不交出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规定,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依法配备公务用枪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依法配置枪支的人员,非法出租、出借枪支,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本条第二款、第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和国家对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国家禁止任何个人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非法出租、出借枪支罪】违反枪支管
    2023-04-13
    199人看过
  • 刑法解释:第一百三十条【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定义、量刑】
    第一百三十条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解释】本条是关于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及其处罚的规定。根据本条规定,构成本罪的,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行为人具有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其他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行为。这里所说的“枪支、弹药”及“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含义与范围与本章其他条文所规定的内容是一致的。本条规定的“管制刀具”,是指国家依法进行管制,只能由特定人员持有、使用,禁止私自生产、买卖、持有的刀具,如匕首、三棱刮刀、弹簧刀以及类似的单刃刀、双刃刀和三棱尖刀等。“公共场所”,主要是指大众进行公开活动的场所,如商店、影剧院、体育场、街道等。“公共交通工具”,是指火车、
    2023-06-11
    459人看过
  • 非法携带枪支及其处罚形式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和管制刀具和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行为。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是指非法携带以火药为动力或者以压缩气体为动力发射枪弹的军用和非军用枪支及弹药。《枪支管理法》所称枪支,是指以火药或者压缩气体等为动力,利用管状器具发射金属弹丸或者其他物质,足以致人伤亡或者丧失知觉的各种枪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刑法规定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023-04-22
    62人看过
  • 刑法中如何规定非法携带弹药危及公共安全罪量刑标准?
    1、《刑法》第一百三十条规定,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枪支管理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在禁止携带枪支的区域、场所携带枪支的,由公安机关对个人或者单位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警告或者十五日以下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非法携带弹药危及公共安全罪立案标准是什么?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1、携带枪支一支以上或者手榴弹、炸弹、地雷、手雷等具有杀伤性弹药一枚以上的;2、携带爆炸装置一套以上的;3、携带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五百克以上或
    2023-06-20
    83人看过
  • 达到什么标准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才能立案?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爆炸物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相关法律规定的情节严重:(一)携带枪支或者手榴弹的;(二)携带爆炸装置的;(三)携带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五百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一千克以上、雷管二十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二十米以上的;(四)携带的弹药、爆炸物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爆炸或者燃烧,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五)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人非法携带本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爆炸物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虽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拒不交出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携带的数量达到最低数量标准,能够主动、全部交出的,可不以犯罪论处。一、一般盗窃爆炸物罪是怎么量
    2023-03-12
    348人看过
  • 刑法中非法携带危险物品危及公共安全罪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爆炸物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相关法律规定的情节严重:(一)携带枪支或者手榴弹的;(二)携带爆炸装置的;(三)携带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五百克以上或者烟火药一千克以上、雷管二十枚以上或者导火索、导爆索二十米以上的;(四)携带的弹药、爆炸物在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上发生爆炸或者燃烧,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五)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人非法携带本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爆炸物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虽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拒不交出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携带的数量达到最低数量标准,能够主动、全部交出的,可不以犯罪论处。一、中国对非法携带弹药危及公
    2023-03-07
    391人看过
  • 非法携带管制刀具危及公共安全,构成犯罪吗能取保吗
    非法携带管制刀具,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满足取保候审的条件就可以取保候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2023-06-02
    225人看过
  • 枪支非法持有与枪支非法携带的区别
    一、判刑标准不同:非法持有枪支罪的判刑情节比非法携带枪支罪更为严重。非法持有枪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非法携带枪支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二、认定标准不同:非法持有枪支罪的构成要件是违反枪支管理规定且非法持有、私藏枪支。非法携带枪支罪的构成要件是非法携带枪支;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危及公共安全;情节严重的。什么是非法持有枪支罪非法持有枪支罪(刑法第128条第1款),是指违反枪支管理规定,私自挪用、藏匿枪支、弹药,拒不交出的行为。凡年满16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成为本罪主体。单位也可成为本罪主体。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禁止私人持有的枪支、弹药,而故意隐藏不交。如果不知道自己收藏的物品中有枪支、弹药,因而没有交出的,不构成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二十八条第一款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
    2023-07-15
    489人看过
  • 盗窃枪支罪既遂法院如何判
    一、盗窃枪支罪既遂法院如何判1、盗窃武器装备罪既遂法院判刑规定是,行为人盗窃武器装备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八条,盗窃、抢夺武器装备或者军用物资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的,依照本法第一百二十七条的规定处罚。二、盗窃枪支罪的具体情节划分涉嫌盗窃枪支罪,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所谓情节严重,通常是指多次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一次大量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为杀人、强奸、抢劫等重大犯罪而盗窃、抢夺枪支、弹药、爆炸物、危险物质;结伙盗
    2023-06-04
    370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危及公共安全罪非法携带枪支怎么处罚
      福建在线咨询 2023-08-30
      依据《刑法》的相关规定,犯本罪的,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非法携带枪支危及公共安全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国家关于枪支进入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侵害不特定人人身安全的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 2022年能怎样构成非法携带枪支危及公共安全罪
      江苏在线咨询 2022-11-28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正常管理活动,以及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惩治此种犯罪是为了保护公共物品或者公共交通工具的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者公共交通工具,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 非法携带弹药危及公共安全罪立案标准:非法携带弹药危及公共安全罪立案标准:
      江西在线咨询 2021-10-10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控制刀具或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危害公共安全,涉嫌下列情况之一,应立案追诉:(1)携带枪支或手榴弹、炸弹、地雷、手雷等杀伤性弹药一枚以上(2)携带爆炸装置一套以上(3)携带爆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五百克以上或烟火药一千克以上、雷管二十枚以上或导火索、导火索、导火索二十米以上或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未发生火灾的工具未发生的公共工具或
    • 其次,什么标准下非法携带枪支危及公共安全罪才构成?
      北京在线咨询 2021-10-09
      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控制刀具或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进入公共场所或公共交通工具,危害公共安全,涉嫌下列情况之一,应立案追诉:(1)携带枪支或手榴弹、炸弹、地雷、手雷等杀伤性弹药一枚以上(2)携带爆炸装置一套以上(3)携带爆炸药、发射药、黑火药五百克以上或烟火药一千克以上、雷管二十枚以上或导火索、导火索、导火索二十米以上或未达到上述数量标准,但未发生火灾的工具未发生的公共工具或
    • 非法携带枪支罪既遂情节轻怎么判
      西藏在线咨询 2021-11-24
      非法储存枪支罪既遂的判决是:一般犯罪情节,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照上述规定进行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