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谋取地方利益,某区政府严重违反国务院规定,通过税收返还的形式进行"招商引税",不但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而且使国家税收遭受2亿多元的损失。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审计揭露,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批示,有力地维护了税法的统一和国家的利益。
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查处M区"招商引税"案始末
发现蛛丝马迹抓住线索不放
2002年11月,北国M区。天上正纷纷扬扬地飘着大片的雪花,这是一场几十年未遇的大雪,大地一片银妆素裹。此时虽然天寒地冻,但是审计署京津冀特派办的审计人员对M区的国税审计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审计人员通过检索分析下载的国税局税收征管电子数据,发现登记开业数据库(DJKYK)中记录的上百家企业,都注册于同一工商地址、使用相同的办公电话,难道是电子数据录入错误?为谨慎起见,审计人员抽查了部分企业纸质开业登记资料,结果还是一样。通过计算机分类检索进一步发现:154户企业的工商地址均在"M区XX大街44号",92户企业的工商地址均在"M区XX镇政府院内",273户企业的办公电话均为同一号码,并且发现很多企业注册纳税地址在M区而经营地址却在市内。
大量企业存在异地纳税现象,这种情况引起了审计人员的困惑:为什么要舍近求远,跑到远离市区的M区去纳税呢,是不是有什么利益可图呢?……一个个问号在审计人员的心中产生。这些问号有如一团团迷雾,使审计人员觉得其中必有什么奥妙可以探寻。
抽丝剥茧"招商引税"浮出水面
审计组决定从上述企业入手,寻找突破口。经过计算机排序,审计人员选取了纳税大户XX图书资料供应中心。在该中心,审计人员发现每份缴款书上均有"M区全程服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全程办")的印章,再查阅财务报表,显示近几年每年都有大笔的补贴收入,调阅对应的原始凭证,都是盖有"全程办"印章的M区财政局预算拨款凭证,而且缴纳的税收和财政局给企业拨款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全程办"是个什么机构?区财政局为什么要给企业拨款?是不是对企业缴纳税收的返还?虽然问题又多了几个,但是情况却渐渐明朗。
审计组经过分析,基本认定这是区财政的税收返还行为。但要真正确认,还需要到区财政局甚至区政府进行调查取证,还需要弄清"全程办"到底是个什么机构?
审计组决定先从"全程办"入手。经多方调查,得知这是由M区计划委员会、财政局、工商局、地税局、国税局相关人员组成的一个专门机构,目的正是为了给区外企业到区内注册提供"一条龙"服务,"方便"给企业返税。在审计人员从企业取得的证据面前,"全程办"不得不承认事实:区政府为了增加区财政收入,通过财政返还吸引外区企业(以下简称"引税企业")来M区注册纳税,并根据"引税企业"缴纳的"三税"(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入地方库部分按照一定比例通过财政列支给予返还。而且这一政策是M区政府发文确定的。
这种做法是国务院明令禁止的。1998年国务院国发第4号文件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在税法明确授予的管理权限之外,擅自更改、调整、变通国家税法和税收政策。2000年国务院国发第2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规定:对先征后返或其他减免税手段吸引投资的做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制止。
然而M区不仅顶风而上,甚至在2002年区政府还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出台新的规定继续"完善"引税政策。
一鼓作气查清财政收入损失金额
"招商引税"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审计要凭数据说话。审计人员从开始实行"招商引税"政策的1997年相关资料入手,在"全程办"和M区财政局统计了"引税企业"缴纳的"三税"总额、"三税"入地方库部分、财政已列支的奖励额以及全区每年一般预算收入等数据,并计算出引来"三税"入库额占"三税"入库总额、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审计结果证实:从1997年到2002年10月止,M区共引来外区企业一万多家,截止审计之日在该区国税局登记的有七千多家,占该局正常征管户的65.5%,2000年以来M区财政局用"企业挖潜改造"科目列支税收返还款2亿多万元。"招商引税"取得的收入占M区财政收入的比重正逐年加大。
由于"招商引税"引来了大量外区企业,税务部门对纳税人很难监管,企业所得税的混库现象较为严重。在2002年实行所得税分享改革以前,企业所得税的入库级次是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来划分的,但是,大批外区企业的涌入使税务部门征管难度加大,中央企业所得税大量混入地方金库。经抽查,仅5户有中央投资的企业2002年1月1日前混入地方库的中央级企业所得税就达近七千万元。
审计情况上报国务院总理批示查处纠正
审计组将M区政府"招商引税"情况进行详细剖析,将结果向审计署做了汇报,审计署上报国务院后,国务院领导同志高度重视,批示要彻底清查纠正,堵住税收流失的漏洞。
M区上级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采取了有效的措施,组成联合工作组进行了认真核查、处理。M区"招商引税"政策立即被废止,混库问题也迅速得到纠正,维护了国家税政的统一。
-
强化审计监督维护经济安全
429人看过
-
京津冀办查处某支行挪用储蓄资金账外经营案始末
327人看过
-
审计查处经济案件的五种新招
236人看过
-
完善审计监督职责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258人看过
-
审计署履行职责的启迪意义
275人看过
-
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时可以请求哪些单位帮助
430人看过
审计人员是审计机关或者其他审计机构中从事审计工作的专门人员。审计人员应当具备与从事的审计工作相适应的专门知识和业务能力。审计人员执行职务时应遵循回避原则、保密原则和受法律保护原则。... 更多>
-
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需要哪些条件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5-24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可以提请公安、监察、财政、税务、海关、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予以协助。审计监督是指在国家行政组织内部设立专门机构依法审核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遵纪守法情况。
-
经济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主要审查什么台湾在线咨询 2022-06-28一、监督合同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了解合同对方营业执照及有关资质年检情况,年度财务状况、资产负债情况、民事行为能力及其承担的限度如果合同对方是代理人代为签订合同,应审查其代理资格及其代理权限 二、审查合同的签订是否符合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审查合同之外是否达成其他协议或合同条约,达成的约定条件应通知公司有关部门和领导知悉,合同的签订是否有背公平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是否有损害公司利益的倾向或行为
-
审计署审计程序江西在线咨询 2023-04-12一、审计署审计程序 (一)审计机关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根据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确定年度审计工作重点,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 (二)审计机关根据审计项目计划确定的审计事项组成审计组,并应当在实施审计三日前,向被审计单位送达审计通知书;遇有特殊情况,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审计机关可以直接持审计通知书实施审计。 (三)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与
-
关于深圳经济特区审计监督条例的通知(三)安徽在线咨询 2022-09-23审计机关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国家机关和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其他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在任职期间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
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时可以请求哪些单位帮助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16审计机关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可以提请公安、监察、财政、税务、海关、价格、工商行政管理等机关予以协助。审计监督是指在国家行政组织内部设立专门机构依法审核检查国家行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遵纪守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