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罪是否就是过失犯罪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28 19:34:04 173 人看过

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

一、不作为过失犯罪的情形

不作为过失犯罪的情形:

第一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

第二种情况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

二、过失犯罪什么意思?

过失犯罪是指过失实施的犯罪。犯罪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过失犯罪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不存在过失犯罪。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9月09日 12: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
    危险物品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该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违反危险品管理规定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具有疏忽大意;或者过于自信的主观心理。至于行为人对违反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的本身则既可能出于过失,也可能出于故意。所谓危险物品肇事罪,是指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由于过失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危险物品肇事罪是否是过失犯罪?危险物品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该罪的主观方面应当是过失;主体是一般主体;客观方面是实施了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管理规定,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刑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违反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管理,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
    2023-07-25
    391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过失醉驾能否缓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如果醉驾发生交通事故所造成的后果较轻,既没有人身伤亡也没有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应该是可以适用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须执行。第七十三条考验期限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
    2023-06-20
    458人看过
  • 交通事故过失未遂是不是属于过失犯罪?
    交通事故属于过失犯罪,如果是有意的,那就属于故意杀人或者故意伤害了。交通事故是指机动车在通行道路时,因过错或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交通事故的责任划分依据为事故各方的行为作用力大小及过错程度。一、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责任五五划分需要写谅解书吗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责任平等划分不需要写谅解书。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责任平等划分,属于民事案件,不是刑事案件,不需要写谅解书。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交通事故不仅是由不特定的人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造成的;也可以是由于地震、台风、山洪、雷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构成交通事故应当具备下列要素:(1)必须是车辆造成的。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没有车辆就不能构成交通事故,例如行人与行人在行进中发生碰撞的就不构成交通事故;(2)是在道路上发生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
    2023-03-23
    61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就是不赔怎么办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如果交通肇事罪的肇事者不进行民事赔偿的,受害人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请求法院判决肇事者进行赔偿。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被害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的,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是国家财产、集体财产遭受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的时候,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
    2023-04-21
    103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是由于过失还是故意造成?
    交通肇事罪是过失。通常情况下,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这两种情况。在违反规章制度的情况上,行为人是明知故犯,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并且造成严重后果,应该预见却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虽然行为人已经预见,但是轻信能够避免,致使出现了严重后果。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还是故意犯罪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交通肇事是指车辆行为人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碾轧、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交通事故,承担事故相应责任的情形。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行为对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所起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确定当事人的责任。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以及过错的严重程度,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
    2023-07-12
    366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与其他过失犯罪有什么区别
    要点是认定责任的依据是否“交通管理法规”。厂矿企业的专用机动车辆、施工车辆以及军队的军用车辆等在“实行公共交通管理的范围内”因为违反交通规则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的,以交通肇事罪论处。如果是在公共交通管理范围之外,非因违反交通规则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分别依照刑法第134条(重大责任事故)、第135条(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以及第436条(武器装备肇事罪)等规定定罪处罚。其他注意事项:新《道路交通管理法》第77条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办理”,这一规定扩大了适用交通规则认定事故责任的范围也就相应扩大了交通肇事罪的范围。因此,不论车辆事故发生于何种场所,只要交通管理部门适用交通安全法认定事故责任,认为构成犯罪的,一律按照交通肇事罪认定处罚。如果不是或不能适用交通安全法认定事故车辆责任的,可以其他
    2023-03-09
    183人看过
  • 弃车逃逸是否属于交通肇事犯罪
    发生交通事故后弃车逃逸如果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是属于交通肇事逃逸情形,;是否构成犯罪的,还需要看其他。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事故对方弃车逃逸怎么处理一、交通事故对方弃车逃逸怎么处理1、交通事故对方弃车逃逸的,可以报警处理。处罚有:(1)交通事故对方弃车逃逸,情节轻微,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2)交通事故对方弃车逃逸,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三)造成交通事故后
    2023-07-28
    65人看过
  • 交通肇事行为是否等同于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不等于交通肇事罪。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造成重伤、死亡或者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任何犯罪的成立都必须具备犯罪客体、犯罪客观、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四个要素。因此,仍然用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来阐述交通肇事罪的特点。也就是说,交通肇事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犯罪的构成。交通肇事罪是否能适用缓刑1、法定因素。(1)看是否具备法定从轻和减轻情节。也就是是否符合《刑法》第67条和68条关于自首和立功的规定。具体到交通肇事罪,主要看肇事者在案发后是否有主动报案、自动投案、委托他人报案等自首情节,当然还包括是否构成立功等因素。(2)看是否符合缓刑的适用条件。首先是刑期的要求,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才可能被判处缓刑。对交通肇事罪而言,只有不具备加重情节的一般交通肇事,才满足缓刑适用的刑期要求。其次是实质
    2023-07-07
    115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是否属于连续性犯罪的范畴?
    交通肇事罪不是连续犯。连续犯罪是指基于相同或概括的犯罪意图,连续实施几种相对独立的犯罪行为,违反相同犯罪的犯罪形式。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重伤、死亡或者给公私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的:1、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交通肇事罪量刑标准为交通肇事罪的量刑标准为:1.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
    2023-07-03
    373人看过
  • 是否可以通过私了来逃避交通肇事罪?
    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违法行为人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后果,并取得被侵害人谅解的,可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交通肇事逃逸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刑事责任不能私了,应当接受刑事处罚。诈骗2万退钱了还会不会判刑诈骗2万退钱了会判刑。诈骗2万退钱了也是需要判刑,因为诈骗罪属于财产犯罪、公诉案件,退钱属于法律意义上的退赃、退赔,系量刑条件,而非定罪条件,属于依法从轻、减轻刑罚的条件之一。诈骗2万元属于“犯罪数额较大”,犯诈骗罪后将钱退还受害人,并非可以抵销刑罚,但属于认罪态度良好、积极退赃、退赔,可以依法从轻、减轻处罚。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
    2023-07-15
    345人看过
  • 通过谅解书,逃逸交通肇事罪犯是否可获得缓刑?
    交通肇事逃逸就算有谅解书,也不能判缓刑。按照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可以缓刑。其中未满18周岁的,孕妇或者年满75周岁的,应当宣告缓刑: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改的迹象;3、没有再次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社会没有重大不利影响。交通肇事逃逸构成交通肇事罪。法定宣告的刑罚为三年以上,不符合我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适用缓刑的规定,不能判处缓刑。交通肇事逃逸致死可以判缓刑吗?符合以下条件的即可适用缓刑: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2、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3、犯罪分子不是累犯。累犯屡教不改、主观
    2023-07-01
    221人看过
  • 缓刑是否是对交通肇事罪犯的宽容?
    交通肇事罪逃逸不可以判缓刑。适用缓刑必须符合的条件:1、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说明,罪行比较轻微;2、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3、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交通肇事逃逸的依照法律规定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且主观恶性较大,不适用缓刑。为何交通肇事罪可以判缓刑交通肇事罪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使用缓刑。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缓刑的适用条件包括:1、罪犯必须属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2、同时符合下列条件:(1)犯罪情节较轻;(2)有悔罪表现;(3)没有再犯罪的危险;(4)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其中,对于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7-03
    331人看过
  • 交通法中关于交通肇事罪是犯罪既遂吗
    一、交通法中关于交通肇事罪是犯罪既遂吗交通肇事罪不是犯罪既遂。犯罪既遂是犯罪的一种基本形态,学界关于犯罪既遂的标准存在着争论。在司法上,应当坚持罪刑法定原则,应当以“犯罪构成要件要素齐备说”作为认定犯罪既遂的标准;在立法上,则应当从犯罪事实和刑事政策的角度出发,以“犯罪目的实现刑事政策说”作为确立犯罪既遂形态的标准。二、犯罪既遂处罚原则1、关于定罪和法条引用问题。应直接按照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条文规定的法定刑幅度处罚,罪名上不需要标明既遂犯,但在司法文书的叙述部分,应表明行为人已完成犯罪的情况。对法律条文仅直接引用分则具体犯罪条文即可。2、注意对同种罪危害不同的既遂犯的区别对待。对危害性和罪责程度不同的既遂犯,在处罚时应予以适当的区别对待。3、在既遂犯同时具备其他宽严处罚的情节尤其是法定的宽严处罚情节时,要注意同时引用相关的条款。犯罪的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齐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
    2023-04-18
    412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是结果犯还是行为犯
    交通肇事罪是结果犯,只有当当事人交通肇事造成严重的后果,并且承担主要或者全部责任时,才会构成该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比如醉驾但没造成严重后果的,那么只涉嫌危险驾驶罪。交通肇事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要求为过失,可以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也可以是过于自信的过失。也就是行为人对于自己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的行为所可能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应当预见,由于疏忽大意而未能预见,或者虽然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一、划清交通肇事罪与破坏交通工具罪的界限问题两者侵犯的客体都是交通运输的秩序和安全,但其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前者表现为违反交通管理法规而
    2023-06-26
    43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罪)
      重庆在线咨询 2021-11-16
      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包括疏忽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违法行为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时,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于自己的违法行为,可能会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他们应该因为疏忽而粗心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然已经预见了,但可以避免轻信,造成严重后果。
    • 交通肇事逃逸但不是犯罪,这就属于过失了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2-13
      无证驾驶,行政拘留。交通肇事伤人但不是重伤的不构成犯罪。所谓交通肇事逃逸就是行为人在交通运输肇事中具有以下情形并因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1)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4)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
    • 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吗? 有哪些区别?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8-29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
    • 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还是故意犯罪,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8-31
      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在主观上只能是过失,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故意,那么就不是该种犯罪,而是相应地构成其他故意犯罪了,在处罚方面也比该罪要严重得多。根据规定,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交通肇事罪。一切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务和保证交通运输的人员以及非交通运输人员均可构成该罪的主体。
    • 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19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本罪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