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他人的个人博文属于行为犯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3 17:36:52 442 人看过

发博文诽谤他人构成侵权,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诽谤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一、该怎样才构成造谣诽谤罪

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诽谤罪的首要条件是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以及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而且行为人必须具备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的条件,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二、造谣罪与诽谤罪的区别

造谣罪和造谣诽谤罪是同一罪,都是诽谤罪,并无区别。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是:

1、客体要件:侵害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

2、客观要件;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要件: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是只能是故意。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以暴力或者以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属于告诉他处理犯罪,但是情节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三、邻居骂人可以起诉吗

可以起诉,你拍她在公共场所的行为不构成侵权看他骂得内容,可以选择诽谤罪或侮辱罪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1日 14:2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诽谤他人的行为能判什么刑
    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会被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一、诽谤单位构成诽谤罪吗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情节严重的,是会构成诽谤罪的。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在网络上辱骂他人触犯什么法律在网上辱骂他人是属于违法的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对当事人造成严重影响的,就有可能构成犯罪,按侮辱罪、诽谤罪追究刑事责任。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
    2023-02-22
    233人看过
  • 什么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是用言语或者文字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的名誉的行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构成诽谤罪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一、什么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是指使用言语或文字散布虚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刑事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责任。二、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名誉权,情节严重的涉嫌构成诽谤罪,应当判处相应的刑罚。侮辱诽谤的行为是指行为人通过捏造、夸大、扭曲事实的方法对他人实施言辞上的人身攻击的行为,要注意保存好证据,如果是通过网络造谣的,当事人可以通过网络截图的方式收集证据。三、侮辱诽谤他人到公安局报案怎么说受到侮辱诽谤,可以搜集相关证据后到附近派出所进行报案。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五)的
    2022-06-18
    223人看过
  • 朋友圈诽谤他人犯法吗
    朋友圈诽谤他人犯法,可以提起民事诉讼,不法分子恶意的散布不实的谣言,并且恶意的诽谤,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来维权。一、不签居间合同有什么后果不签居间合同的后果是:1、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不能通过合同的形式,明确确定下来,容易导致纠纷;2、发生纠纷时,当事人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时,举证困难。对于交易双方来说,居间人可能会因为没有居间合同的限定,不履行居间服务,对居间服务的范围管理不周到,或者是恶意抬高价格。对于居间人来说,不签订居间合同对于居间人不离,如果服务的对象拒绝支付居间费用,那么居间人也没有证据证明居间服务的存在和居间的费用是多少。二、朋友圈被挂可以报警吗朋友圈被挂可以报警。如果受害人在微信朋友圈里面收到恶意的诽谤污蔑,可以及时报警处理,也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维权。造谣属于违法行为,应当依法追究责任。诽谤罪散布的必须是捏造的虚假的事实。如果散布的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虽然有损于他人人格、名誉,但不构成诽
    2023-06-20
    371人看过
  • 如何对诽谤他人的行为进行惩罚
    一、如何对诽谤他人的行为进行惩罚1.未构成犯罪: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之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2.构成犯罪: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侮辱罪和诽谤罪的区别1.诽谤罪必须有捏造并散布有损于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的行为,侮辱罪不要求是虚假事实;2.诽谤罪的方式为口头或者文字,侮辱罪的方法是暴力或者其他方法;3.诽谤必
    2024-01-09
    443人看过
  • 骂人属不属于诽谤罪
    法律综合知识
    在大多数情况下,简单地侮辱他人并不构成诽谤罪,这是由于诽谤罪的主要构成要素是编造虚假信息,用以损害他人的声誉。然而,当侮辱的言论中掺杂着虚假的内容,并且这些内容有足够的影响力去破坏他人的社会形象时,便可能导致触犯诽谤罪的风险。因此,在发表任何言论前,请务必谨慎考虑其真实性和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4-08-10
    184人看过
  • 诽谤污蔑他人的行为如何处理
    对于诽谤侮污蔑他人的行为可以要求对方赔礼道歉、停止侵害行为,并为其恢复名誉,造成严重伤害的需要进行赔偿;加害人不履行相关义务的,可以向法院起诉,涉嫌构成侮辱诽谤罪,该罪属于自诉案件,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
    2024-04-22
    108人看过
  • 诽谤侮辱他人名声属于违法不
    一、诽谤侮辱他人名声属于违法不人身攻击以及对其他人名誉进行恶意诋毁乃非法行为,若情节严重者,将有可能构成侮辱与诽谤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犯下该罪行的罪犯,其处罚标准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此外,本罪原则上应由被告方提出诉讼请求,但如受害人的行为对社会秩序及国家利益造成严重损害,则不受此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在微信群内辱骂他人构成违法吗在微信群中对他人进行侮辱和谩骂可能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普通情况下,此类行为可能构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情形,根
    2024-02-29
    135人看过
  • 报警能否解决他人的诽谤行为?
    有用。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会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侦查;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诽谤罪的构成要件为:(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合同纠纷报警有用吗如果是民事的合同纠纷报警是没有用的,公安机关不受理,如果合同纠纷涉及到诈骗的,就可以到公安机关报警。合同纠纷的解决有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等方式,协商或调解是最先采用的方式,当协商或调解解决不了时,是仲裁还是审判,还可以依合同的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2023-07-05
    65人看过
  • 哪些行为属于商业诽谤?
    现实生活中商业诋毁行为的表现是形形色色、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利用散发公开信、召开新闻发布会、刊登对比性广告、声明性广告等形式,制造、散布贬损竞争对手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虚假事实。例如,在前些年的“郑州商战”中,某国有大型商场不断向郑州及外地新闻单位和名优产品厂家写信,声称郑州某商业单位如何如何不讲商业道德,希望这些单位或厂家不要再与该商业单位发生业务往来。这种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的行为,构成商业诽谤行为。又如,某日用化学品厂在电视台发布一则广告,用对比的手法宣称:用其他各种洗衣粉或洗涤剂30分钟也洗不掉的污斑,用了该厂生产的洗洁剂仅5分钟就洗干净了。而事实并非如此。这属于片面夸大并歪曲事实的比较性广告,其行为已构成了对他人的洗涤产品商誉的侵害。2、在对外经营过程中,向业务客户及消费者散布虚假事实,以贬低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诋毁其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声誉。例如,在房地产经营业
    2023-04-19
    261人看过
  • 诽谤罪属于人身损害吗
    法律综合知识
    诽谤罪并非被视为直接涉及人身损害的犯罪类型,其本质是侵犯他人人格尊严及名誉权的严重违法行为。该犯罪强调对个体的名誉与声望实施维护,而非寻常意义上的肉体伤害。在我国法律体系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第二百四十六条明确规定了诽谤罪的具体构成要件及其相应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24-08-15
    223人看过
  • 诽谤他人强奸自己犯法吗?
    一、诽谤他人强奸自己犯法吗?诬告陷害他人强奸的,可能构成诬告陷害罪。诬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实,作虚假告发,意图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为。这里的“他人”,是指所有的第三人,既包括一般的干部、群众,也包括正在服刑的罪犯和其他在押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诬告陷害他人,必须是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如果不以使他人受刑事追究为目的而捏造事实诬告的,如以败坏他人名誉、阻止他人得到某种奖励或者提升等为目的而诬告他人有违法或不道德行为的,不构成本罪。认定本罪,主要应注意诬告陷害罪与非罪行为的界限:(1)本罪与错告、检举失实行为的界限。刑法第243条第3款规定,不是有意诬陷,而是错告,或者检举失实的,不构成本罪。二者区别的标志在于,后者主观上不具有陷害他人的目的,客观上不具有捏造犯罪事实并进行告发的行为。(2)本罪与一般诬告陷害行为的界限。诬告陷害行为只有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对于对情节一般的诬告陷
    2023-04-04
    200人看过
  • 一般来说诽谤他人犯罪吗
    一、一般来说诽谤他人犯罪吗1.诽谤可能会构成诽谤罪,但罪名成立的必要条件是构成“情节严重”,而如果只是一般的诽谤行为,没有对他人或者社会造成严重后果,那便不能以诽谤罪论处刑罚,但可以依据其情节对其进行治安处罚。2.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触犯《刑法》中的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二、诽谤罪的认定1.诽谤他人的内容必须是虚构的;2.对他们人格和名誉造成损害;3.情节严重,诽谤他人致他人精神失常或导致受害人死亡或带来严重的社会影响。法律依据依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1.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2.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3.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
    2024-01-14
    347人看过
  • 诽谤行为究竟属于什么罪行
    首先,必须具备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条件,亦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务必完全建立在虚无缥缈的假设之上。若其所传播的并非毫无根据地捏造,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哪怕该事实可能有所损害他人的人格与声誉,也不会构成犯罪。其次,必须实施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这里的“散布”指的是将捏造的信息向社会公众公开扩散。而这一公开产业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则通过口语传播;二则透过文字媒介,利用大小报纸、绘画、杂志、书籍、信函等手段进行传播。《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2024-07-23
    84人看过
  • 什么是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
    行为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损害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行为人诽谤他人的内容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上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损害,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侵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的损害。本行为针对的是特定的人进行的行为。针对特定的人,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侵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本行为。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损害某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本行为。行为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在认定本行为时,要注意和诽谤罪以及民事侵权行为的界限。诽谤
    2023-06-11
    136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侮辱他人名声,诽谤他人的行为属于犯罪吗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8-20
      本罪的构成要求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恶意诽谤侮辱他人名声,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 散发传单诽谤他人属于诽谤行为吗?可以起诉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7-16
      这个可以报警,如果情节严重,并属实的,对方涉嫌诽谤罪。但是最好的话你还是可以找你邻居协商一下大家和平相处最好。
    • 中伤他人属于诽谤行为吗,规定是什么的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15
      侮辱行为,是指公然贬低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义的行为。其方法有暴力,如当众羞辱;强使被害人做令人难堪的动作;当众往被害人身上涂抹肮脏的东西。还有其他方法,如用口头或文字的形式,散布有损于他人名义的丑恶的言词,或者进行不堪入耳的辱骂。情节严重的构成侮辱罪。诽谤行为,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某种虚伪的事实,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义的行为。诽谤与侮辱,基本性质一样,区别在于: 一、侮辱的手段较多,包括用暴力侮
    • 诽谤他人什么情况属于民事侵权行为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1-22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在此必须将诽谤罪和民法中的诽谤行为加以区分:民法上的诽谤是一种侵权行为,其构成要件是侵权人实施了诽谤行为并且由此给被害人造成了损失。但是,诽谤罪不仅需要存在诽谤行为,而且需要符合“情节严重”的条件。因此,在存在诽谤行为的情况下,被害人只有证明存在“情节严重”的情形,才能提起诽谤罪,
    • 诽谤、辱骂他人的犯罪行为处罚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02
      诽谤辱骂他人的,属于侵犯他人名誉权的行为,可以予以批评教育,情节较重的,可以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公然侮辱、诽谤他人,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