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中发生纠纷怎么中止合同
如果施工中发生纠纷的,一般不可以中止合同,但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纠纷;如果系当事人一方属于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而施工中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或者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的,则可以中止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二十七条【不安抗辩权】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
(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丧失商业信誉;
(四)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中止履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二、施工合同纠纷有哪个部门解决
工程合同纠纷可以找工程所属地的建设局,安监局,质监局等部门投诉反映。另外,也可以由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一方可以写好起诉状,向对方所在地或者工程合同合同履行地的法院起诉解决。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三、施工合同纠纷有诉讼时效吗
施工合同纠纷诉讼时效为三年。施工合同亦称“工程合同”或“包工合同”。指发包方(建设单位)和承包方(施工单位)为完成商定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任务,明确相互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书面协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民法典中合同如发生纠纷可中止吗
376人看过
-
租赁合同发生纠纷是否可以中止交租金
217人看过
-
施工过程中可否中止合同?
101人看过
-
如何防止买房与中介发生纠纷?
50人看过
-
施工合同中的工期违约金的纠纷
410人看过
-
施工合同中造价纠纷如何约定
337人看过
合同履行地是合同的履行地点。当事人有约定的,按其约定;没有约定的或约定不明确的,标的为给付货币的,接收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交付不动产的,不动产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而其他标的,履行义务一方所在地就是合同履行地。... 更多>
-
施工合同中发生纠纷解决方法有哪些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13由于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特点如单件性、体积大、建设周期长、价值高、形成产品的材料数量大、品种多,在工程建设中计算工程造价时,发生施工合同上的争议是不可避免的,施工合同争议解决方式有: 1、和解这是解决争议的最佳方式,争议方通过磋商对工程造价有争议的部分进行沟通,相互谅解,达成共识,这样既能解决争议,防止损失扩大,又有利于双方的友好合作。这种解决方式多用于争议分歧不大,争议方对争议理解差距较小,且争议
-
收养过程中怎么防止有纠纷发生福建在线咨询 2023-06-13一般说来,收养中可能出现的重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被收养人须具备相应条件。按照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如果丧失父母,或者系查找不到亲生父母的弃婴或儿童,又或者其生父母有特殊困难,确无力抚养的,可以成为被收养的对象。但如果被收养人是收养人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或者,被收养人系收养人的继子女,且经被收养人生父母同意,即使其生父母有能力抚养,或者被收养人年满l4周岁,也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可以协商吗,工程施工中易出现合同纠纷怎么办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22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是可以协商的,协商不成的依法诉讼解决。工程施工中容易出现合同纠纷,这些纠纷争议焦点主要突出表现在七个方面: 1、施工合同的效力问题; 2、合同无效是否应进行结算; 3、备案合同和“补充协议”即黑白合同不一致,在结算时应采纳哪一份合同作为结算的依据问题; 4、对于建设部推荐施工合同版本通用条款中涉及的发包方逾期不结算是否视为认可送审价的问题; 5、工程款结算采取何种标准的问题
-
什么是施工合同履行中发生工程变更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14在施工合同履行过程中工程变更的形式有: 一、更改工程有关部分的标高、基线、位置和尺寸; 二、增减合同中约定的工程量; 三、增减合同中约定的工程内容; 四、改变工程质量、性质或工程类型; 五、改变有关工程的施工顺序和时间安排; 六、为使工程竣工而必需实施的任何种类的附加工作。
-
发生民事纠纷中止诉讼是怎样的情况江苏在线咨询 2023-04-02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进行过程中,因发生某种法定中止诉讼的原因,诉讼无法继续进行或不宜进行,因而法院裁定暂时停止诉讼程序的制度。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36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诉讼:(一)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二)一方当事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四)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