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办离婚证还是先办财产公证由当事人自行决定,在我国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商分割,协商不成的,则一人一半。
一、那结婚十年离婚女方能得到什么补偿
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由于“结婚十年孩子是领养的”,如果离婚女方就会因此而得到什么补偿。
如果双方对此事先有协议的按协议执行。
法律规定,夫妻双方对家庭共同财产有平等的所有权,离婚时女方享有均有平等的分割权。并且双方对共同财产处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工资、奖金;
生产、经营的收益;
知识产权的收益;
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所有的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
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二、什么人能办理婚前财产公证
能办理婚前财产公证的人员主要有:
一、未婚夫妻,未婚夫妻由于不具有法律上的夫妻关系,各自的财产归属容易界定,不存在共同财产问题;
二、已婚夫妇也可以办理婚前财产公证。只不过双方订立的协议内容只涉及各自的婚前财产,而不涉及婚后双方取得的财产。
夫妻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夫妻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的约定,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三、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如何分
夫妻不离婚的情况下,一般不能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夫妻共同财产是共同共有的财产,为了保持共有关系的基础和稳定性,一般不解除夫妻关系就不能分割。
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夫妻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分割共同财产:
(一)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等严重损害夫妻共同财产利益的行为;
(二)一方负有法定扶养义务的人患重大疾病需要医治,另一方不同意支付相关医疗费用。
离婚时,对于夫妻共同财产,首先由双方协商分割,如果协商分割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是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产的来源等情况,具体处理时也可以有所差别。
夫妻以书面形式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的,离婚时应按约定处理。
-
离婚后财产分割:是先离还是先分?
172人看过
-
先办理离婚证和分割财产是先办理离婚证还是分割财产
167人看过
-
离婚房产是先分割好还是先
54人看过
-
先财产分割还是先执行遗嘱?
337人看过
-
先结婚后领证要是以后离婚财产如何分割
249人看过
-
离婚时是先分割债务还是先离婚?
319人看过
离婚证,是男女双方合法解除夫妻关系的法律文书,一般由婚姻登记管理机关和人民法院颁发。 内地居民自愿离婚的,男女双方应当共同到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登记。 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在中国内地自愿离婚的,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 更多>
-
离婚先要财产分割,那么可以先领离婚证再分财产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1-11-22可先领离婚证再分割财产。如果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先办理离婚登记,然后离婚后双方协商财产分割,或者对财产分割提起诉讼,法院判决如何分割财产。 离婚时没有分割财产,离婚后分割财产不受诉讼时效限制,离婚后可以随时要求分割。
-
-
分割离婚财产可以先领结婚证再领证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08-24《》第8条规定:“要求的男女双方必须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进行。符合本法规定的,予以登记,发给。取得结婚证,即确立夫妻关系。未办理结婚登记的,应当补办登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4条规定:“男女双方根据婚姻法第八条规定补办结婚登记的,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实质要件时起算。”由此可知,男女双方补办结婚证后,婚姻效力且有溯及力。也就是
-
离婚证是先领还是先分财产,法律有哪些规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3-11-13离婚时要向分割完离婚财产然后再领离婚证明。如果双方在婚后出现了感情问题后是可以办理离婚手续的,在离婚时也是要将双方的共同财产进行平均分割,如果在婚后双方生育了子女时,也是要在离婚时将子女的抚养权进行平均分配,必要时可以通过诉讼离婚的方式解决。
-
先是先分财产,再离婚可以分割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1-12-22诉讼离婚可以先离开,然后分割财产。因为财产是否分割并不影响婚姻关系的终止。离婚夫妇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和照顾子女、妇女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作出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