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劳动争议仲裁能否接受工伤认定?不,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授权,确定事故伤害(或职业病)是否属于工伤或视为工伤,劳动者在工作或视同工作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造成人身伤害的。为了确定伤害的主体,它是一个定性的行为过程。根据我国有关规定,一般由劳动行政部门确认
第二,什么是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仲裁是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条、第三条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应当以事实为依据,合法、公正、及时,注重调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这一阶段包括两项任务:一是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仲裁申请;二是当事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仲裁申请;二是案件受理。调查取证调查取证的目的是收集有关的证据和资料,了解争议的执行情况,为下一步的调解或裁决做准备。调查取证工作包括撰写调查提纲、根据调查提纲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取证、核实调查结果和有关证据等,仲裁庭应当首先进行调解,尽量使双方自愿达成协议。达成协议的仲裁庭,还应当作出仲裁调解书
3.经仲裁庭调解无效或者当事人在仲裁调解书送达前撤回裁决,调解不成的,劳动争议解决进入裁决阶段。仲裁庭的裁决应当以仲裁会议的形式作出。一般经过法庭调查、辩论和双方陈述的过程。最后,仲裁员充分协商争议事实,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裁决。仲裁庭作出裁决后,应当作出调解裁决。当事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法院起诉。
<4.调解、裁决的执行;仲裁裁决在法定诉讼期间届满后生效。调解或裁决生效后,双方应自觉执行
-
工伤认定中劳动关系争议是否须仲裁前置?
135人看过
-
拒绝接受劳动争议仲裁的,如何处理
473人看过
-
最新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规定,劳动仲裁后,仲裁局还能起诉吗
145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接受三审
98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的认定标准
158人看过
-
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是否接受劳动仲裁
115人看过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帮助当... 更多>
-
工伤劳动仲裁能否解决工伤争议?甘肃在线咨询 2023-07-02工伤劳动仲裁争议有期限,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
-
劳动争议仲裁不接受怎么办?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05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受理劳动仲裁申请的,申请人可以直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法院起诉。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申请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就该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外派劳务发生劳动争议能否直接仲裁山西在线咨询 2022-02-15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与劳动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保护外派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的通知》([1994]外经贸合发第654号)规定:“外派劳务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与劳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因此,外派劳务企业与劳务人员之间是一种劳动关系,因此两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只要符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理条件,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
-
劳动争议未解除劳动关系仲裁委员会能否直接受理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21可以的。劳动仲裁是指由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申请仲裁的劳动争议居中公断与裁决。按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提起劳动仲裁的一方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除非当事人是因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否则超过法律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1、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
-
仲裁能否起诉劳动争议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12先仲裁才能起诉的劳动争议有: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