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定公民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概念及审理程序有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19 13:30:25 98 人看过

一、认定公民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概念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对不能正确辩认自己行为或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按照法定程序,认定并宣告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案件。

二、认定公民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的审理程序

(一)申请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87条规定,申请人民法院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必须具备下列条件:第一,必须由利害关系人提出申请。利害关系人包括,该精神病患者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或者与该精神病人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人。第二,申请必须采用书面形式。申请书的内容应包括: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所,与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关系;被申请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姓名、性别、年龄、住所,该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事实和根据。如果有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或鉴定结论,也应当一并提交人民法院。

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利害关系人提出该当事人患有精神病,要求宣告该当事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应由利害关系人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由受诉人民法院按照特别程序立案审理,原诉终止。

(二)管辖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由该公民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这样规定便于人民法院就近调查该公民的健康状况和日常表现,收集有关证据,作出正确的判决,以保护该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鉴定

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对被请求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医学鉴定,以取得科学依据。申请人已提供鉴定结论的,应当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查,如对鉴定结论有怀疑的,可以重新鉴定。

(四)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应由该公民的近亲属担任代理人,但申请人除外,因为他可能与该公民有利害冲突。如果近亲属互相推诿,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为代理人。该公民健康状况许可的,还应当询问本人意见,以便进一步了解该公民的患病情况、精神状态,从而作出正确的判决。

(五)判决

人民法院经过对案件的审理,认为该公民并未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申请没有根据的,应当作出判决,驳回申请;认为该公民完全或部分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申请有事实根据的,应当作出判决,认定该公民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并为其指定监护人。

被指定的监护人不服指定,应当在接到通知的次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经审理,认为指定并无不当的,裁定驳回起诉;指定不当的,判决撤销指定,同时另行指定监护人。判决书应当送达起诉人、原指定单位及判决指定的监护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2日 17: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民事行为能力相关文章
  • 限制民事行为的概念
    我国将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没有部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划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又称部分民事行为能力或不完全行为能力。是指可以独立进行一些民事活动但不能独立进行全部民事活动的资格。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怎么界定1、年龄界限界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首要标准是年龄,因为一个人的年龄与他的智力发育程度和精神发育是否健全有直接联系。近代民法已经知道了划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年龄界限的伟大意义。一般来说,各个国家的未成年人的发育成熟年龄上基本相同,未必有什么差距,但是各个国家的民法仍然按不同的年龄来划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这是跟各国的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相联系的。就限制行为能力人的年龄而言,大多数国家界定为l8周岁以下,也有的国家规定为20或21周岁以下。从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可以看出,自然人的行为能力是其独立做有效之法律行为的资格,这种资格的取
    2023-07-06
    425人看过
  •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和申请的程序
    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民事审判监督程序即民事再审程序,是指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人民法院认为确有错误,对案件再行审理的程序。审判监督程序只是纠正生效裁判错误的法定程序,它不是案件审理的必经程序,也不是诉讼的独立审级。申请的程序提起再审的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民事案件基于审判监督权提起再审的人或机关是: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及审判委员会、上级人民法院及最高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的机关和公职人员不同,相应地,提起的具体程序也就不尽相同。(一)该院院长及审判委员会提起再审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作出判决,一经宣告或送达,就具有约束力,不得随意撤销、变更。如果裁判确有错误,则只能通过再审程序进行纠正。在该院行使审判监督权的是该院院长和审判委员会,他们对该院审判人员和合议庭的审判工作进行监督。因此,该院院长发现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决
    2023-04-29
    301人看过
  • 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概念
    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设立一定的事由作为条件,以该条件的成就与否(是否发生)作为决定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产生或解除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一、相关的法律条例第四十五条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第四十六条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期限。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至时生效。附终止期限的合同,自期限届满时失效。第四十七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该合同有效,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
    2023-03-23
    153人看过
  • 效力未定民事行为的概念、结果与类型
    (一)概念又称效力待定民事行为,指行为虽已成立,但是否生效还尚不能确定,须经第三人的意思的表示来确定其效力的民事行为;(二)、结果可能转为无效民事行为,也可能转为有效民事行为;(三)、类型1、无处分权的处分行为:指物处分权人以自己民意对他人权利标的所实施的处分行为;该行为一般不发生效力,但经权利人追认后,可产生效力;2、无代理权的代理行为:经被代理人追认后有效;3、债务承担:指债的效力不变,而由第三人承受债的民事行为(更换债务人);经债权人追认同意后,发生效力;4、限制行为能力人待追认的行为:经代理人追认后有效。
    2023-06-08
    180人看过
  •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行政案件,能用简易程序的有哪些
    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以下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一)被诉行政行为是依法当场作出的;(二)案件涉及款额二千元以下的;(三)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案件的。除前款规定以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当事人各方同意适用简易程序的,可以适用简易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补贴行政案件应用法律法释[2002]36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反补贴行政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已于2002年9月1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2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为依法公正地审理反补贴行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一条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对下列反补贴行政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一)有关补贴及补贴金额、损害及损害程度的终裁决定;(二)有关是否征收反补贴税以及追溯征收的决定;(三)有关保留、修改
    2023-07-24
    391人看过
  • 民事、行政二审案件办理程序
    当事人不服一审法院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应在上诉期限内,将上诉状递交给一审法院,同时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提起上诉的当事人,应在递交上诉状的同时领取《上诉状收据》和《预交诉讼费通知单》,于次日起七日内,到农业银行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逾期不交视为自动放弃上诉。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重新作出判决后,原上诉人再行上诉的,免交上诉案件受理费。上诉人在预交上诉费期限内申请缓、减、免交上诉费的,上诉人应将书面申请及有关证明递交一审法院案件原承办人或书记员,以便一审法院移交。当事人逾期未交纳上诉案件受理费,又未申请缓、减、免交,或者虽然申请但未获法院批准,仍不交纳诉讼费的,按撤回上诉处理。一、立案手续都需要哪些资料?民事、行政一审案件立案所需材料:1、起诉书2、原告身份材料3、授权委托书4、受托人身份材料5、被告身份材料6、证据7、其他备注:1、起诉书与证据份数为被告数加1份,原告身份材料需
    2023-03-25
    267人看过
  • 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条件
    1、须精神病人有不能辨认自己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事实存在。根据精神病人精神失常的情况,法院应当根据司法精神病鉴定方法去认定该公民是否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的行为。2、须由精神病人的近亲属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申请,请求认定该精神病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3、申请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哪些(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指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的能力。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指具备部分民事行为能力。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
    2023-07-27
    222人看过
  • 民法典哪些行为没有民事权利能力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因此自然人自出生时就有民事权利能力的,在自然人死亡后,民事权利能力就不存在了。其中还有些组织也是有民事权利能力的,在组织终止后,民事权利能力就自动消失了。民法典规定民事权利能力是否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所谓民事权利能力,就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自然人或社会组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或法人享有民事权利的前提,但它不是具体的民事权利。民事权利能力仅仅是一种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或可能性,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是一直存在的,但具有这种资格的主体要享有某项实际的权利,还必须通过一定的行为参加到某一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条
    2023-08-13
    364人看过
  • 民事案件的审理程序和审理时间
    一审审限一般6个月。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一审民事案件的审限为6个月,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法院批准;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审限为3个月,不能延长,若3个月内不能审结,转为普通程序继续审理。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案卷移送的时间和管辖权异议之间也没有任何的关系,而且如果只是管辖权的异议的话,也谈不上上诉,所以原告自己先要把管辖权异议,上诉,还有案件移送等这些法律词汇搞清楚了,上诉和管辖权异议,卷宗的移送是没有任何的关系的。抗诉的民事案
    2023-08-05
    181人看过
  • 涉及性行为犯罪案件的法律认定与审理程序
    (一)传唤至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发现涉嫌卖淫、嫖娼的人员,可以当场口头传唤或者使用《传唤证》传唤至公安机关进行讯问。(二)讯问、查证。公安民警对经传唤至公安机关的卖淫嫖娼嫌疑人,应及时讯问、查证,但讯问查证的时限不得超过24小时,经讯问、查证,有证据证明一方是以营利为目的,自愿和他人发生性关系,以及另一方是以给付金钱等物质利益为手段,与卖淫者发生性关系的,可以认定为卖淫、嫖娼行为。在讯问、查证时,注意应将双方分别讯问、查证。(三)强制进行性病检查。认定为卖淫嫖娼的,公安机关必须强制卖淫嫖娼人员检查性病,以调查和区别卖淫嫖娼人员是否涉嫌“传播性病罪”。强制检查性病的方法可以是:由公安民警将卖淫嫖娼人员带到性病监测门诊(或者是有皮肤性病科的公立医院)检查;公安机关一次抓获多名卖淫嫖娼人员时,公安机关可以通知有关医疗、卫生部门派人前来检查。卖淫嫖娼犯罪吗卖淫嫖娼不犯罪。1、卖淫是指以营利为动机,与
    2023-07-08
    110人看过
  • 认定自然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要件有什么?
    (1)自然人须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依据我国民事司法实践,判断当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司法精神病学鉴定或者参照医院的诊断、鉴定确认。在不具备诊断、鉴定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参照群众公认的当事人的精神状态认定,但应以利害关系人没有异议为限。(2)须经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利害关系人包括近亲属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这里所说的近亲属,主要是指精神病人的配偶、父母、成年子女以及其他近亲属等。依据《民法典》第24条第3款的规定,其他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3)须经人民法院认定。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作出认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裁判,并指定监护人。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受伤由谁承担赔偿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致人受伤由监护人承担赔偿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监护人责任】无民
    2023-05-07
    134人看过
  • 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及条件
    审判监督程序,是指法院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依法对案件再次进行审理的程序。提起审判监督程序必须满足的条件第一,再审程序的对象必须是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特殊情况下,行政赔偿调解书也可以成为再审程序的对象;第二,提起再审的理由必须是人民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确有错误。主要包括:A、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主要证据不足;B、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C、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裁判;D、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形。
    2023-04-30
    97人看过
  • 民商事案件的概念是什么?
    民商事案件指的是以民商事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为内容的案件或纠纷,也可统称为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纠纷所构成的案件,而民商事案件进行细化分类,则具体可分为民事案件和商事案件,其中商事案件专指市场经济领域商事主体之间的纠纷案件。从部门法的范畴来进行分类,则民法是调整作为民事主题的自然人、法人及其他违法人组织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商法,是指以商事关系为调整爱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对我国民商事案件指定管辖制度的修正针对我国指定民商事案件指定管辖制度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对民诉法相关条文作如下修正:1、将民诉法第37条第1款修改为: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因法律上或事实上的原因,不能行使管辖权的,应当由直接上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修改的理由是:(1)、现规定过于简单,给人民法院留下的自由裁量空间太大,为地方(或行业)保护主义开了方便之门。(2)、原规定的上级人民法院不具体,也可能包括非直接上
    2023-07-01
    217人看过
  • 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是什么
    一、民事诉讼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是什么?审判监督程序又称再审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再次审理的程序。而只是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违反法律、法规的判决、裁定,确实需要再审时所适用的一种特殊程序。审判监督程序有如下特点:(1)审判监督程序是人民法院进行审判监督的一种方式。(2)审判监督程序提起的理由具有法定性。引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法定原因是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并且应经法定部门审查决定。(3)根据审判实践,只经过第一审法院审结的案件,无论是自行再审或指令再审,都适用第一审程序,作出的判决、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二、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程序的区别(1)审理的对象不同。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它既包括已过法定期限没有提出上诉、抗诉的第一审判决和裁定,也包括第二审判决和裁定;既包括正在执行的,也包括已经执行完毕的;
    2023-04-13
    435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以其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和承担民事责任的资格。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独立通过意思表示,进行民事行为的能力。 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作为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享受民事权... 更多>

    #民事行为能力
    相关咨询
    • 人民法院的第一审案件审判程序的概念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17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9条至第22条的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危害国家安全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医、直辖市)性的特大刑事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基层人民法院管辖除中级、高级、最高人民法院管辖以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在我国大量的第一审刑事案件由基层人
    • 民法总论常识: 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概念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23
      无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不具有以自己的独立行为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受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资格,其民事活动由法定代理人进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两类,即10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和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这两类人意思能力薄弱,缺乏社会经验,为了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并维护稳定的交易秩序,从代理、民事行为的效力等各方面采取了救济机制。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行为无效。而设置无民事行为能力制度,
    • 人民法院审理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案件应当如何确定当事人代理人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05
      第一百七十一条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必要时应当对被请求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进行鉴定。申请人已提供鉴定结论的,应当对鉴定结论进行审查。第一百七十二条人民法院审理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案件,应当由该公民的近亲属为代理人,但申请人除外。近亲属互相推诿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为代理人。该公民健康情况许可的,还应当询问本人的意见。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申请有事实根
    • 我国民法典规定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哪些人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3-01
      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第十一条【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八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二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
    • 民事行为能力的条件有哪些,有哪些相关的规定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6-15
      民事行为能力的条件:行为人年满十八周岁、或者年满十六周岁,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行为人精神状况正常。18周岁以上,患有精神病不能理智地从事行为的人,不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