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选择与专利有关事项的缴费方式
1.网上缴费。缴费人可以在中国专利电子申请网,通过“登录对外服务”的“网上缴费”栏目缴费。个人用户可使用银行卡支付方式,专利代理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用户可以使用对公账户支付方式。可以用本人(单位)电子申请账户为他人代缴专利费用
2.直接向专利局或专利局各代办处缴纳专利费用。
3.通过银行或邮局汇付专利费用。通过银行或邮局汇付专利费用时,应当在汇款单附言栏中写明正确的申请号(或专利号)、费用名称(或简称)和金额。
二、专利费用的缴纳时间
1.申请费:申请费的缴纳期限是自申请日起算两个月内或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与申请费同时缴纳的费用还包括公布印刷费、申请附加费,要求优先权的,应同时缴纳优先权要求费。
2.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费:实质审查费的缴纳期限是自申请日(有优先权要求的,自最早的优先权日)起三年内。
3.复审费:复审费的缴纳期限是自申请人收到专利局作出驳回申请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
4.著录事项变更费等:著录事项变更费、专利权评价报告请求费、无效宣告请求费的缴纳期限是自提出相应请求之日起一个月内。
5.恢复权利请求费:该项费用的缴纳期限是自当事人收到专利局发出的确认权利丧失通知之日起二个月内。
6.延长期限请求费:申请人对专利局指定的期限请求延长的,应在原期限届满日之前提交延长期限请求书,并缴纳费用。
7.专利登记费、授权当年的年费、公告印刷费、印花税:上述费用的缴纳期限是自申请人收到专利局做出的授予专利权通知书之日起两个月内。
8.年费:授予专利权当年的年费,应当在专利局发出的办理登记手续通知书中指定的期限内缴纳,以后的年费应当在上一年度期满前缴纳。缴费期限届满日是申请日在该年的相应日。
9.PCT申请国际阶段的费用:请参照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PCT业务专栏中提供的信息。
10.PCT申请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费用:在办理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手续时,应当缴纳申请费、公布印刷费,必要时缴纳申请附加费及宽限费。要求优先权的,应当自进入日起2个月内缴纳优先权要求费;申请人在办理进入国家阶段的同时提出恢复优先权要求请求的,应同时缴纳优先权恢复费。申请人对申请文件的译文提出改正的,应在提出译文改正的期限内缴纳改正译文错误手续费。
三、专利权包括哪几项权利
专利权包括如下几项权利:
1.专利申请权,且能够申请专利的只有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2.专利独占实施权;
3.专利转让权;
4.专利许可权;
5.专利权包括的其他权利。
-
个人如何选择专利许可方式
301人看过
-
社保缴费方式的选择与规划
64人看过
-
办理与专利有关事项通过什么方式缴纳费用
255人看过
-
合同形式:专利许可许可方式的选择
257人看过
-
离婚的选择与方式
457人看过
-
债权转让通知方式的选择与注意事项
55人看过
-
专利许可方式如何选择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01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按许可方所授予被许可方的权利和范围大小,可分为: 1、独占许可; 2、排他许可; 3、普通许可; 4、从属许可; 5、交叉许可。《专利法》第十二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他人专利的,应当与专利权人订立实施许可合同,向专利权人支付专利使用费。被许可人无权允许合同规定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实施该专利。
-
如何挑选专利许可方式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17专利许可贸易是通过专利权人与他人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实现的。在合同中许可方允许被许可方在一定条件下实施或使用其专利。“一定条件”是指被许可方支付一定费用和在一定范围内实施或使用;“一定范围”是指许可方授予被许可方的权限范围,这个权限范围是许可实施地域权利范围和许可实施权利内容范围。
-
如何选择专利转让时间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16对于“登记和公告”是专利权转让合同的生效条件还是“转让行为”的生效条件,意见不甚统一。一种观点认为登记和公告是专利权转让合同的生效条件,未经登记和公告,该转让合同为无效合同,不具有任何约束力;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根据“合同自由”原则,该转让合同有效,但未经登记和公告,专利权的转让不生效,即该专利权并不发生实际的移转,合同受让方并不能成为新的专利权人。
-
专利代理机构如何选择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1近年来,随着国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提高,专利、商标及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申请案逐年递增,这也带动了知识产权代理业的迅速发展。然而在利益的驱使下,个别“黑代理”孕育而生。所谓“黑代理”主要指没有在中国政府进行合法登记和授权的各类代理机构。他们所从事的违法犯罪活动主要包括:一是明目张胆坑蒙拐骗,例如先低价招揽、虚假承诺的方式引进客户,到后来人去楼空,直接给申请人造成经济损失;二是代理人员没有专业代理资质,
-
专利法如何选择律师呢?海南在线咨询 2023-10-01选择专利诉讼律师考虑一下几个方面: 1、律师是否熟知专利诉讼案件程序; 2、律师是否具备基本专利检索的能力; 3、律师是否会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网站相关信息; 4、律师是否承办过专利无效申请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