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与隐私权有何关系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12-21 10:03:54 173 人看过

一、个人信息与隐私权有何关系

个人信息与隐私权的关系是,都体现了人格利益,均采用披露的方式对权利进行侵害。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二、发现个人信息被侵犯应该采取什么处理措施

当个人信息受到侵害时,当事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1.采取自救性措施,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或警告,或要求其立即删除等。

2.报警、要求公安机关处理。

3.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侵权人承担相关责任,比如: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根据我国相关规定:违反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德侵害他人隐私或其他人格利益,受害人以侵权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

三、个人信息包括什么

个人信息主要包括以下类别:

1.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

2.设备信息,主要是指所使用的各种计算机终端设备的基本信息;

3.账户信息,主要包括网银帐号、第三方支付帐号,社交帐号和重要邮箱帐号等;

4.隐私信息,主要包括通讯录信息、通话记录等。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致使影响定罪量刑的刑事案件证据灭失,按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n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n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8日 07: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权益有什么不同
    1、隐私权作为一项具体的人格权,性质上属于绝对权和支配权,具有对世效力。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必须尊重隐私权,不得对之加以侵害或妨碍。个人信息权益并非具体人格权,而是一种受到法律保护的人格利益。2、隐私权人可以自行处分权利,如自行在网络上或向媒体公开其私密信息,但隐私是不能许可他人使用的。个人信息中则可以许可他人使用。3、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第五项,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要么是取得隐私权人的“明确同意”,要么是依据法律的规定,否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实施的处理他人私密信息的行为都构成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但是,对于处理非私密信息的个人信息,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要么是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要么是得到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的“同意”。一、隐私权的法律规定《民法典》关于隐私权的规定是这样的:1、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
    2023-03-26
    314人看过
  •  侵犯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罪行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非法窃取或其他方式获取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机构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并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以非法窃取或其他方式获取国家机关或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机构在履行职责或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并出售或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公 民 个 人 信 息 泄 露 : 如 何 判 断 是 否 犯 侵 犯 公 民 个 人 信 息 罪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是指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收集、使用、公开或者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给公民造成损失的行为。判断是否构成该罪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收集、使
    2023-09-01
    375人看过
  • 如何避免个人信息泄露保护隐私权
    一、如何避免个人信息泄露保护隐私权避免个人信息泄露保护隐私权的方法是:1.不注册来源不明的网站;2.不扫来历不明的二维码;3.淘汰的电子产品信息销毁要彻底;4.有个人信息的纸张处理时要抹掉隐私信息;5.不在社交软件上泄露过多个人信息;6.慎用公共场所免费WiFi;7.不随意点击短信和邮件中的链接;8.不同软件不用同一组账号密码。故意泄露他人隐私属于民事侵权行为,属于民法的调整范畴,不构成犯罪。但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二、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标准是什么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标准是: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
    2023-09-04
    282人看过
  • 何为个人隐私权,公民有哪些隐私权
    一、个人信息和隐私个人信息和隐私是或具有交叉关系、或互异、或包含的两个概念。隐私是指不被公众所知的,具有私密性。个人信息则是一个不可能进行周延的概念。从世界各国立法例来看,对个人信息的称谓并不一致,有的采用“个人资料”,有的采用“个人隐私”。目前主流的理论和观点认为,只要不是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公布,主体在将自己的某种个人信息向特定个人或群体披露后,对其他个人或群体仍然享有隐私权,如果其他人未经许可擅自公布其个人信息的,仍然构成隐私侵权。一、公民的个人隐私包括哪些内容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4、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他们公开。6、调查、刺
    2023-03-03
    147人看过
  • 个人信息权的主要权利有哪些,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有哪些区别
    一、个人信息权的主要权利有哪些个人信息权的主要权利有:1.信息决定权信息决定权,简称决定权,是指本人得以直接控制与支配其个人信息,并决定其个人信息是否被收集、处理与利用以及以何种方式、目的、范围收集、处理与利用的权利。2.信息保密权信息保密权,简称保密权,是指本人得以请求信息处理主体保持信息隐秘性的权利。3.信息查询权是指本人得以查询其个人信息及其有关的处理的情况,并要求答复的权利。对信息的控制与支配,必须首先了解哪些个人信息被收集、处理与利用的情况,特别是在此过程中信息是否被保持完整、正确与适时。4.信息更正权信息更正权,简称更正权,是指本人得以请求信息处理主体对不正确、不全面、不时新的个人信息进行更正与补充的权利。二、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有哪些区别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区别如下:1.个人信息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集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于一体的综合性权利,并不完全是精神性的人格权,其既包括了精神价
    2023-06-23
    402人看过
  • 侵犯个人信息罪怎么判个人信息与隐私怎么界定
    一、侵犯个人信息罪怎么判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相关法律规定:《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给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单位犯前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二、个人信息与隐私怎么界定个人信息和隐私是或具有交叉关系、或互异、或包含的两个概念。隐私是指不被公众所知的,具有私密性。个人信息则是一个不可能进行周延的概念。从世界各国立法例来看,对个人信息的称谓并不一
    2023-04-28
    437人看过
  • 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区别,侵犯隐私权怎么认定
    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区别的区别在于两者的权利性质不一样,前者属于精神性人格权,而后者则是消极的防御性权利。侵犯隐私权认定要件是,存在侵害隐私权的事实行为,并产生了损失后果,这个后果是可预知的,属于主观犯罪。一、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区别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区别是在于:从权利属性看,隐私权是一种防御性权利,主要是精神性的人格权;信息权是一种主动性的权利,既包括了精神价值,也包括了财产价值1.隐私权主要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格权,虽然其可以被利用,但其财产价值并非十分突出,隐私主要体现的是人格利益,侵害隐私权也主要导致的是精神损害。而个人信息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集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于一体的综合性权利,并不完全是精神性的人格权,其既包括了精神价值,也包括了财产价值。对于一些名人的个人信息而言,甚至主要体现为财产价值。例如,权利人可以授权他人使用其姓名、肖像等,用于商业经营活动,以获取经济利益。2.隐私权是
    2022-07-09
    348人看过
  • 隐私权是指个人享有的与私人生活和行为有关的权益。
    公民享有的保持其私生活中的秘密不为他人知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以书面、口头的方式宣传他人隐私造成一定影响的,应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行为人应承担法律责任。隐私权属于什么权利隐私权是属于公民的权利之一,隐私权是属于公民人身权利的一种,公民的合法隐私是不容许非法侵犯的。《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第一百一十条【民事主体的人格权】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第一千零三十
    2023-07-16
    116人看过
  • 民法典对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认定有何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强调了隐私的“私人生活安宁”“不愿为他人知晓”“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的特征。隐私信息中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信息属于个人信息,个人信息中符合“私密“特征的信息属于隐私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4条的规定,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即,属于隐私信息的,应当首先按照人格权的一般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32条、第1033条关于隐私权的保护和禁止性行为的规定进行保护。民法典夫妻之间有没有隐私权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而夫妻是属于自然人,所以夫妻之间享有隐私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
    2023-08-11
    287人看过
  • 门诊护士与患者隐私权有什么关系
    在护理工作中,由于治疗护理的需要,可能会知道患者的一些隐私(诸如个人家庭及个人经历的不幸与挫折、婚姻恋爱及性生活的隐私、私人财产等)。护士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特殊地位,有很多机会触及患者的隐私。但目前因多方面的原因,患者的隐私权保护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患者的隐私权受到侵犯的事例时有发生。要是患者发现自己的隐私权被门诊护士泄露,认为门诊护士影响到自己的权益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权。医疗护理活动中可能侵犯患者隐私权的表现:(1)有关患者个人信息,私人活动或私有领域的隐私内容,是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向医生和护士公开,却不愿让他人知道的隐情,在未取得患者本人同意前,护士不得向他人泄露。如很多求助与咨询的患者,他们并不希望将自己的心里“秘密”告诉别人,在提供护理服务的过程中,个别护士有传闻“秘密”的行为。(2)在就医过程中,患者不得不向医生袒露一些自己的隐私,因为医院管理措施不当,这些隐私常会被曝光。如
    2023-04-21
    110人看过
  • 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区别,如何维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
    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区别在于隐私权属于精神性的人格权,不一定存在财产价值,体现的是人格利益,侵犯隐私权可能会导致精神损害。个人信息则是同时具有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的综合性权利。维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方式有,不随意透露丢弃个人信息材料等。一、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区别个人信息和隐私权的区别如下:第一,隐私权主要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格权,虽然其可以被利用,但其财产价值并非十分突出,隐私主要体现的是人格利益,侵害隐私权也主要导致的是精神损害。而个人信息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集人格利益与财产利益于一体的综合性权利,并不完全是精神性的人格权,其既包括了精神价值,也包括了财产价值。对于一些名人的个人信息而言,甚至主要体现为财产价值。例如,权利人可以授权他人使用其姓名、肖像等,用于商业经营活动,以获取经济利益。二、如何维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维护自己的个人信息安全方式有:1.切勿将自己的身份证件、银行卡、电子银行谁介质等
    2023-07-12
    67人看过
  • 隐私和个人信息的区别
    隐私和个人信息最主要的区别是:概念不同。个人隐私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且这一秘密与其他人及社会利益无关。判断信息是否属于个人隐私核心就在于,公民本人是否愿意他人知晓,以及该信息是否与他人及社会利益相关。公民个人信息是指,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件号码、通信通讯联系方式、住址、账号密码、财产状况、行踪轨迹等。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是什么隐私和个人信息保护规定是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隐私权】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
    2023-08-11
    330人看过
  • 怎么保护个人隐私信息
    法律综合知识
    一、怎么保护个人隐私信息我们应该如何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呢?1.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是关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在公共场合随意透露个人敏感信息。2.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工具,如谨慎使用公共Wi-Fi、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等,以防止个人信息被窃取。3.当我们的个人隐私信息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报案,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在保护个人信息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自我保护: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妥善保管自己的口令、帐号密码,并定期更改。谨慎选择匿名登录的网站,避免在不明来源的网站输入个人信息。2.技术保护:(1)网站运营商应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如增强用户信息访问权限、对可能有不法意图的注册用户进行监测等,确保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2)网站应做好个人信息保护测评工作,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测评体系。3.法律保护:目前,我国已有相关法律法规
    2024-07-25
    115人看过
  • 法律责任与隐私权侵犯的关系
    有下列法律责任,1.停止侵害。受害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侵害,可以请求停止侵害,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等。2.赔礼道歉。3.赔偿损失。隐私权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受有下列法律责任,1.停止侵害。受害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侵害,可以请求停止侵害,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等。2.赔礼道歉。3.赔偿损失。隐私权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二是对受害人因隐私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其他损失进行赔偿,主要指财产损失。害人受到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二是对受害人因隐私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其他损失进行赔偿,主要指财产损失。侵犯隐私权的行为表现根据我国国情及国外有关资料,下列行为可归入侵犯隐私权范畴:1、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3、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
    2023-07-16
    230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隐私权与个人信息的不同
      上海在线咨询 2023-07-18
      相同: 1、二者的权利主体都仅限于自然人,而不包括法人。 2、二者都体现了个人对其私人生活的自主决定。 3、二者在客体上具有交错性。 4、二者在侵害后果上具有竞合性。 不同: 1、个人信息系由以标准化形式记录的个人特征信息,而个人隐私所指向的个人特征信息并没表现形式拒绝。 2、个人信息占有者多为大型机关、企业、社会团体,个人隐私获得者则有可能是所有各类社会的组织、个人。
    • 个人信息权与隐私权的异同是什么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14
      相同: 1、二者的权利主体都仅限于自然人,而不包括法人。 2、二者都体现了个人对其私人生活的自主决定。 3、二者在客体上具有交错性。 4、二者在侵害后果上具有竞合性。 不同: 1、个人信息系由以标准化形式记录的个人特征信息,而个人隐私所指向的个人特征信息并没表现形式拒绝。 2、个人信息占有者多为大型机关、企业、社会团体,个人隐私获得者则有可能是所有各类社会的组织、个人。
    • 个人信息权和隐私权的区别
      广西在线咨询 2022-05-24
      相同: 1、二者的权利主体都仅限于自然人,而不包括法人。 2、二者都体现了个人对其私人生活的自主决定。 3、二者在客体上具有交错性。 4、二者在侵害后果上具有竞合性。 不同: 1、个人信息系由以标准化形式记录的个人特征信息,而个人隐私所指向的个人特征信息并没表现形式拒绝。 2、个人信息占有者多为大型机关、企业、社会团体,个人隐私获得者则有可能是所有各类社会的组织、个人。
    • 侵犯个人信息罪怎么判个人信息与隐私怎么界定
      青海在线咨询 2023-09-23
      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应受到法律保护的个人信息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该信息的主体为自然人;该信息与其自然人主体有切身的利益关系,如关系到个人尊严、个人的社会生存利益;该信息具有隐私性;该信息需被除自己之外的单位或个人所掌握。
    • 个人隐私权和合法信息权的区别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1-04
      相同: 1、二者的权利主体都仅限于自然人,而不包括法人。 2、二者都体现了个人对其私人生活的自主决定。 3、二者在客体上具有交错性。 4、二者在侵害后果上具有竞合性。 不同: 1、个人信息系由以标准化形式记录的个人特征信息,而个人隐私所指向的个人特征信息并没表现形式拒绝。 2、个人信息占有者多为大型机关、企业、社会团体,个人隐私获得者则有可能是所有各类社会的组织、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