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缓刑人员在看守所内的释放细则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7-08 11:53:28 236 人看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率的,不能立即执行。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押,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即法院宣告缓刑以后,必须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接到法院决定后,应无条件的办理释放手续,发给释放证明。最迟当日24时之前,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就可以离开羁押场所回家。

宣判缓刑后,应当当庭释放,无需通知看守所,也不需另外派人。但是,在宣判缓刑之前已经经过了司法局的社会调查,宣判后犯人得去司法局报到,实行社区矫正。

判缓刑一般几天可以从看守所出来

如果一审时被告人被法院宣判缓刑,在法院宣判后即可从看守所出来。法院应在对在押的被告人宣判缓刑后对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并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接到法院决定后,应无条件的办理释放手续以及发放释放证明。被宣告缓刑的罪犯最迟于当日24时之前即可离开羁押场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五十五条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2日 01:59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缓刑相关文章
  • 判缓刑看守所放人时间是多久?
    一、判缓刑看守所放人时间宣判缓刑后,非在押犯应立即释放,如果是在押犯,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自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后一般是由当地司法局社区矫机构进行接收,并指定服刑人员按规定时间到住所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二、相关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百五十五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率的,不能立即执行。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押,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即法院宣告缓刑以后,必须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接到法院决定后,应无条件的办理释放手续,发给释放证明。最迟当日24时之前,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就可以离开羁押场所回家
    2023-04-01
    116人看过
  • 拿到缓刑判决书看守所多久放人
    一、拿到缓刑判决书看守所多久放人拿到缓刑判决书看守所24小时内放人。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判处缓刑的,法院首先变更强制措施,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立即办理释放手续,这个期限一般是24小时内。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被告人在押的,应当在宣判后立即释放。被逮捕的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或者予以释放:(一)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二)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三)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的。二、缓刑的条件缓刑的条件是:1.犯罪分子因犯罪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犯罪情节较轻;3.有悔罪表现;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法律
    2023-07-21
    304人看过
  • 法院判处缓刑如何到看守所放人
    一、法院判处缓刑如何到看守所放人在法院宣布对犯罪者判处缓刑之后,便会将相关的判决书、裁定书以及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件送往罪犯居住地所属的县级司法行政机构,同时也需要将这些文件抄送至该地区的县级人民检察院备案。随后,须立即向公安机关提交变更强制措施决定书或释放通知书,以便其能够依照法定程序展开相应行动。对于公安机关来说,他们在收到法院的相关决定后必须按照规定迅速办理罪犯的释放手续,并发给释放的证明材料。最后,被宣告缓刑的罪犯通常可以在法院决议的当天24点前离开羁押场所,回归家庭生活。《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缓刑的监督管理规
    2024-04-19
    406人看过
  • 缓刑案子看守所处理流程:释放被判缓刑者的关键环节
    即法院宣告缓刑以后,将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法律文书送达罪犯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同时抄送罪犯居住地的县级人民检察院,并立即将变更强制措施决定书或者释放通知书送交公安机关执行。公安机关接到法院决定后,应无条件的办理释放手续,发给释放证明。最迟当日24时之前,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就可以离开羁押场所回家。看守所放人最先通知谁看守所放人最先通知的是被看守人员。看守所放人需提前一天通知被看守人员,被看守人员根据通知按时释放被看守人。然后由被看守人员告知家属。对于被依法释放的人,看守所需要给被羁押的人员发放释放证明书,并且应当返还代为保管的财物等。家属需要对其签字即可。如果被拘留人在解除拘留时,被决定驱逐出境、需要进行移交有关机位。《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被告人在押的,应当在宣判后立即释放
    2023-07-19
    279人看过
  •  内裤是否在看守所内发放?
    该段内容描述了各省份监狱对于衣物管理的规定,有些监狱不允许任何衣物带入,包括鞋子和背心内裤等。对于犯人亲属送来的衣物,背心内裤和秋衣秋裤等物品有着不同的规定和管理的不同。有些监狱允许犯人穿外面的秋衣秋裤和毛衣裤,但有的监狱则不允许。在各省的监狱中,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异,有些监狱规定任何衣物都不允许带入监狱,包括鞋子和背心内裤等。背心内裤、秋衣秋裤,对于犯人亲属送来的衣物都有着不同的规定、管理的不同,这其中包括外罩,监狱给犯人发统一的囚服。监狱里是不允许穿外面送的裤子和外套的、毛衣裤,有的监狱允许送一些秋衣秋裤。 " 监 狱 管 理 : 犯 人 亲 属 送 衣 物 有 不 同 规 定 , 背 心 内 裤 属 于 统 一 囚 服 "根据我国《监狱法》的规定,监狱管理应当保障犯人的合法权益,其中包括犯人亲属探视服用的物品应当符合相关规定。在此背景下,针对“监狱管理:犯人亲属送衣物有不同规定,背心
    2023-09-12
    316人看过
  • 在看守所一年了判了缓刑
    犯罪嫌疑人被羁押一年多的,羁押的期限超出法律规定的羁押期限,羁押一年多是非法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情形,可以申请国家赔偿的。可以申请国家赔偿的情形:1、侦查机关违反《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非法对公民采取强制措施的,或者采取的强制措施超出范围的;2、侦查机关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提起公诉或者判决当事人无罪的;3、启动审判监督程序后,经再审后改判无罪的,但原判决已经执行的;4、侦查机关对侦查过程中存在刑讯逼供的情形等。一、刑事赔偿的范围是怎么样的国家刑事赔偿的范围是指行使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有侵犯人身权和侵犯财产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比如对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没有事实证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错误拘留的。对没有犯罪事实的人错误逮捕的。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改判无罪,原判刑罚已经执行的。刑讯逼供或者以殴打等暴力行为,或者唆使他人以殴打等
    2023-06-20
    486人看过
  • 缓刑判决与看守所
    判缓刑看守所释放的程序是按照在押犯和非在押犯进行规定的。一般如果是法院判了缓刑之后,如果是非在押犯的话是立即释放,如果是在押犯的话就应当由第一审法院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然后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这种程序办理之后就是由当地司法局社区矫机构进行接收,并指定服刑人员按规定时间到住所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交通事故判缓刑程序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判缓刑的条件要符合《刑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
    2023-07-01
    176人看过
  • 刑拘释放从看守所接人还是派出所
    拘留期满,具体由派出所还是家人去接,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而定,拘留通知书上会有明确地点。一、女方出轨对孩子的抚养权有影响吗出轨对孩子抚养权没有影响。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一方出轨对抚养权的影响。抚养权的归属双方先协商而定,协商不了的,可以上诉法院。法院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经济情况,生活条件、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全方位的考虑,会以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为前提。如果孩子在两岁以内的,一般是由女方抚养,具体还是要根据双方情况而定。二、袭警立案后会怎么处理第一、公安机关或检察院若对您亲友限制了人身自由的话,依据法律规定,传唤或拘传一般不能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或拘传变相羁押。若是是刑事拘留了,除三类案件有碍侦查或无法通知外,应该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员的家属或单位。第二、近亲属有知情权。无论是电话通知还是邮寄的刑事拘留通知书,您可以向办案人员了解涉嫌罪名以及关押看守所地点等等具体情况。第三、若是
    2023-03-31
    318人看过
  • 看守所所拘留多久放人,看守所判刑时间是怎样的?
    一、看守所所拘留多久放人看守所所拘留多久放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在37天之内被检察院批捕了就要关押几个月等法院判刑,判刑以后送到监狱服刑。在37天之内没有批捕就会释放。看守所是对罪犯和犯罪嫌疑分子临时羁押的场所。看守所在押人员案件由公安机关负责侦办,待其侦查完毕,呈交检察院审核、公诉,如果想了解案件进度,可以聘请律师介入案件。看守所关押的犯罪嫌疑人,要等待开庭判决后,才能明确案件定性及相关人责任,在押人员也会有进一步的去向。看守所羁押期间只是等待开庭的一个过程。《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对于批准逮捕的决定,公安机关应当立即执行,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不批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说明理由,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同时通知公安机关。第八十九条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
    2024-01-28
    293人看过
  • 看守所释放书写着撤案释放
    这种情况是公安撤案,撤案释放就是撤销案件,就是这个案件撤销了,没有事情了,是没有案底的。一、报警私了后对方反悔了二、对于能撤案的一般是行政案件,刑事案件是不能撤案的。如果当时报案人因当初掌握情况不准或者警方认定不需要追究法律责任而撤案的,报案人在发现新的情况或者新的证据后,可以再次报案、在行政案件中,特别是大家常见的故意伤害轻伤以下的治安案件,警方认为可以不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的,告知被害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可以撤案。如果被害人再次要求公安机关处理的,公安机关应当受理。三、派出所撤案会通知吗还需要本人过去签字吗派出所撤案是否会通知,需不需要本人过去签字根据案件性质而定,具体如下:1、自诉类型的案件,派出所撤案需要双方都到场;2、对于公诉案件是会通知的。派出所撤案流程如下:1、立案后被告及原告进行协商,确定所有的赔偿及其他补偿条款;2、案件涉及的双方将协商结果以调解书的形式呈现,双方确认
    2023-02-06
    298人看过
  •  最早被看守所释放的人是谁?
    被看守人员在被看守所羁押期间,会提前一天收到通知以便做好准备。家属也可以提前获得释放通知,以便了解具体时间和相关事项。对于依法释放的人,看守所会根据相关部门的释放通知文书办理释放手续,并返还代为保管的财物等。首先,看守所会提前一天通知被看守人员,以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准备。接着,被看守人员会通知他们的家属,以便他们了解被释放的具体时间和相关事项。对于被依法释放的人,看守所根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或者国家安全机关的释放通知文书,办理释放手续,并且应当返还代为保管的财物等。 【 核 心 内 容 】 看 守 所 最 先 放 人 的 是 谁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看守所是羁押被告人的机关,而最先被放人的应该是犯罪情节较轻的被告人。在羁押期间,被告人的权利和义务应当得到保障,包括饮食、睡眠、身体锻炼等方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看守所应当保证被羁押的被告人饮食健康,每日应当提供足
    2023-09-03
    281人看过
  • 假释裁定后怎么对看守所判缓刑?
    减刑、假释裁定后看守所应当发给减刑、假释证明书,并于三日内将罪犯的有关材料寄送罪犯居住地的县级公安机关。一、不适用减刑的情形1、对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一般不适用减刑。2、对决定终身监禁的贪污、受贿罪犯不得减刑假释。3、对被判处终身监禁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的裁定中,应当明确终身监禁,不得再减刑或者假释。二、被判刑后是否会通知户口所在地被判刑后会通知户口所在地。判刑之后交付监狱执行,同时将判决通知书送达罪犯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对于适用社区矫正的罪犯,人民法院、公安机关、监狱应当核实其居住地,在向其宣判时或者在其离开监所之前,书面告知其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的时间期限以及逾期报到的后果,并通知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判决、裁定生效起三个工作日内,送达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假释证明书副本等法律文书,同时抄送其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
    2023-06-26
    365人看过
  • 看守所服刑期满释放手续
    罪犯服刑期满,看守所应当按期释放,发给刑满释放证明书,并告知其在规定期限内,持刑满释放证明书到原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办理户籍登记手续代管钱物的,看守所应当如数发还。刑满释放人员患有重病的,看守所应当通知其家属接回。一、看守所释放流程看守所释放流程为:1、结算罪犯劳动报酬并领取《出监罪犯劳动报酬发放审核表》,交给罪犯本人签名确认,报监区长审核。2、罪犯刑满之日24小时内办好释放手续,签发《释放证明书》;《释放证明书》正本给被释放人员;而副本、《出监鉴定表》及判决书抄件移送安置地公安机关。3、释放时,发给路费。4、释放人员30日内到原籍办理户籍登记手续。5、无能力生活者,由政府救济。二、刑满释放人员管控5年的最新规定是什么刑满释放后,根据公安机关的相关规定,要以帮教的方法,做5年的重点人口进行管理。我国并不会对对刑满释放人员进行监管,而是实行安置帮教工作,即非强制性的引导、扶助、教育和管理活
    2023-03-19
    268人看过
  • 看守所出来算刑满释放吗
    毫无疑问,刑满释放人员重获自由之后,就不再受到特定司法机构的格外监管。然而,被法院判处实刑的罪犯则需在看守所或监狱中服刑,接受严格的法律教化和矫正教育,即所谓的坐牢之行径。每个刑期必然都具备一定的期限,当刑期届满之时,他们即可自然而然地获得刑满释放资格。因此,这些刑满释放者在法律层面上被称为“刑满释放人员”。《监狱法》第三十六条罪犯释放后,公安机关凭释放证明书办理户籍登记。刑满释放后定期配合派出所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帮教工作,汇报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的情况,如有困难,请向工作人员提出。
    2024-05-16
    30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缓刑
    词条

    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更多>

    #缓刑
    相关咨询
    • 人在看守所判缓刑立马释放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4-04-30
      宣判缓刑后,非在押犯应立即释放,在押犯,第一审人民法院应当先行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者取保候审,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自社区矫正工作实施后一般是由当地司法局社区矫机构进行接收,并指定服刑人员按规定时间到住所地司法所报到接受社区矫正。
    • 法院判决缓刑后在看守所看守所会放人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28
      对于附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 看守所释放缓刑人员是根据什么确定的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八条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 看守所释放的人算不算在逃人员
      江苏在线咨询 2022-02-08
      是否属于在逃人员和是否看守所释放没有必然联系。在逃人员,是指公安机关立案后逃跑未归案的犯罪嫌疑人。公安机关有一个在逃人员信息库。看守所释放出来的人有以下几种:1、无罪释放;2、法律规定,剩余刑期在一年以下的,在看守所执行,执行完毕释放的;3、被采取拘留、逮捕强制措施的人因为期限届满、变更强制措施等原因释放的。只有第三种情况下,犯罪嫌疑人从看守所释放后逃跑的,才属于在逃人员。
    • 判缓刑看守所放人时间是多久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1-30
      1、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判处缓刑的,法院首先变更强制措施,并立即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立即办理释放手续,这个期限一般是24小时内。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不负刑事责任或者免除刑事处罚,被告人在押的,应当在宣判后立即释放。 被逮捕的被告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或者予以释放: (一)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