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抚养协议可以公证,离婚后的父母双方经协商一致对子女的抚养权进行变更的,需要签订一份《变更抚养权协议》。由于先前双方签订的《离婚协议书》已在婚姻登记部门备案,《变更抚养权协议》是对《离婚协议书》内容的重大修改,另外,变更抚养权属于重大人身关系变更,有关部门出于谨慎,故要求对离婚男女之间签订的《变更抚养权协议》办理公证。
子女抚养协议包括哪些
抚养协议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一)孩子的抚养权问题;
(二)抚养费的数额、抚养费支付方式以及抚养费发生变更的处理办法;
(三)探视权的规定;
(四)其他约定事项。
子女抚养费发生法律效力之后,由于生活具有变动性,在父母的经济状况抚养能力及社会实际生活水平发生变化时,可以提起要求增加、减少或免除抚养费。
子女要求增加抚养费的事由包括:
(一)原定抚养费数额不足维持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二)因子女患病、上学等,实际需要已超过原定数额。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
在我国,根据婚姻家庭方面的法律规定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未成年子女直接抚养权义务的确立主要有以下原则:
1、以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为原则;
2、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
3、哺乳期后的子女,以双方协商优先,不能达成协议时,以子女的权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决为补充为原则;
4、对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以适当考虑未成年子女的意见为原则。
《公证程序规则》第十九条符合下列条件的申请,公证机构可以受理:(一)申请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有利害关系;(二)
申请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无争议;(三)申请公证的事项符合《公证法》第十一条规定的范围;(四)
申请公证的事项符合《公证法》第二十五条的规定和该公证机构在其执业区域内可以受理公证业务的范围。
-
能否制定子女抚养协议?
461人看过
-
没有公证的抚养协议书有用吗,抚养协议能不能公正
165人看过
-
什么是遗赠抚养协议,遗赠抚养协议能公证吗
339人看过
-
协议离婚能约定轮流抚养子女吗
367人看过
-
是否需要公证来修改子女抚养协议?
185人看过
-
未成年子女能公证抚养权吗
445人看过
离婚协议应当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准备。男女双方选择协议离婚的,应当共同签订书面的离婚协议,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以及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一致的意见,并且民政局会提供简单的离婚协议书,男女之间的情况不复杂的,... 更多>
-
协议抚养子女,需要公证吗重庆在线咨询 2022-05-08双方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子女抚养权协议书可以去公证处公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十一条,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下列公证事项: 1、合同 2、继承 3、委托、声明、赠与、遗嘱 4、财产分割 5、招标投标、拍卖 6、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 7、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和犯罪记录 8、公司章程 9、保全证据 10、文书上的签名
-
公证可以不公证子女抚养协议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12-30能公证子女抚养协议。 《公证法》第十一条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公证机构办理下列公证事项: (一)合同; (二)继承; (三)委托、声明、赠与、遗嘱; (四)财产分割; (五)招标投标、拍卖; (六)婚姻状况、亲属关系、收养关系; (七)出生、生存、死亡、身份、经历、学历、学位、职务、职称、有无违法犯罪记录; (八)公司章程; (九)保全证据; (十)文书上的签名、印鉴、日期,文书的副
-
双方协议对子女抚养权有公证权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3-09-24子女抚养权探视协议公证吗?对于一般的民事协议,双方当事人是可以到公证处办理公证的,经公证的协议具有最强的法律效力。抚养协议是一种关于子女抚养权归属的人身协议,那么,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更是一个国家的未来,所以对于子女由谁抚养如何抚养等子女抚养的问题我国法律是做出明确规定的。
-
协议变更抚养权能公证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3-05-30父母协议变更孩子抚养权,不需要公证。一般来说,变更孩子抚养权是否需要公证由离婚双方自己决定。 首先变更孩子抚养权可以先由离婚双方协商,双方协商一致时,可以仅签订变更孩子抚养权协议书,也可以对变更孩子抚养权协议书进行公证,同样具有法律效力。
-
离婚协议公证后子女可以变更抚养权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3-11-08离婚后是可以变更抚养权的,与是否公证是没有关系的。具体如下: 1、父母双方是可以协议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 2、协议不成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变更抚养权。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一)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者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 (二)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者其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 (三)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