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孩子未满两周岁时一般优先归母亲抚养,满两周岁法院将根据双方实际条件按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原则确定孩子归属,满十周岁法院还会征求孩子的意见。另一方按固定收入的20-30%支付抚养费,并有权探视。无固定收入且双方不能协商的,法院将按孩子实际支出,当地生活水平,双方经济状况等综合认定。
一、抚养费支付到多久?
1、根据子女成年的含义,原则期限一般是支付到子女18周岁为止。如果子女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其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也可停止给付抚育费。也就是16周岁以下,父母必须支付抚养费,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视情况给付,18周岁以上就不再给付。
2、一些特殊情况下虽然子女成年,但如果父母有经济负担能力,仍要负担其抚养费,其停止期限视具体情况而定,包括以下三种情况:
(1)成年子女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
(2)成年子女尚在校就读的;
(3)成年子女确无生活能力和条件的。
二、离婚后对孩子抚养权归属有哪些原则?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的;
(3)因其他原因,子女确无法随母方生活的。
2、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3、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
(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
(2)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
-
婚外抚养孩子抚养费如何规定
223人看过
-
抚养孩子离婚要不要抚养费?
187人看过
-
除抚养费外孩子教育费医疗费要另外算吗
203人看过
-
抚养两个孩子需要多少抚养费
270人看过
-
孩子抚养费需要每年递增吗
245人看过
-
抚养费起诉需要孩子到场吗
68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涉外孩子抚养费需要交中国法律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19涉外子女抚养费纠纷问题是适用中国法律的,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应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离婚后,男女双方是否需要支付抚养费,应当由双方协商解决;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
-
婚外情是否需要支付抚养费,婚外情所生孩子抚养费怎么规定的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02婚外情所生孩子仍然需要支付抚养费:1、人民法院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时,一般是根据以下三大标准来确定: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2、根据司法解释,孩子的抚养费可按以下标准支付: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
-
孩子抚养费需要怎么算离婚孩子抚养费怎么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9-16根据最高院1993年11月03日出台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的规定: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
-
婚外生子能要求孩子抚养权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1-06-121、婚外生子,也可以争取孩子的抚养权。但能不能争得到,要看具体情况。 2、可以和女方协商要回孩子,如果协商不成,可以到法院起诉。 3、但你婚外生子,这孩子要回抚养权,你妻子是否同意法院会问,另外要看你是否有比女方更好的抚养条件。孩子如果还在2周岁以下,即使你起诉也难赢,倒是女方反诉的话有可能判决归女方抚养、让你支付抚养费;如果孩子已经4周岁以上、而且女方收入较低抚养条件不如你,你妻子也同意接收这孩
-
再婚后需要抚养孩子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3-01-03再婚后,还需要抚养未成年子女。 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不得虐待或者歧视,继父母和受抚养教育的继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样适用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规定。生父母再婚不必然导致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当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形成了抚养关系,他们之间才形成了法律上的父母子女关系。